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扩初设计说明书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区
建设面积(亩)
机电井(眼)
管道(米)
电力工程(km、台)
机泵
井房
合
计
膜
下
滴
灌
旧林网
整治
新建
林网
田间路
总计
新打井
维修井
PYC-Uφ160
PVC-Uφ110
PEφ60
高压线
低压
线
80
50
台
座
变压器
m3
M3
XX镇
合计
18700
16450
546
77
432
92
62
30
105077
5476
225576
8.7
45
26
13
84
8
三十家子
4700
3929
175
10
114
23
15
21508
59642
1.4
11
7
4
二龙
4600
4249
133
5
81
22
14
28186
52174
1.7
6.5
3
2
山前
3500
2604
165
110
17
6
16429
30682
1.9
9
南山嘴
5900
5668
28
47
94
38954
83078
3.7
18.5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区工程投资主要由水源工程投资、田间工程投资及其它费用组成,工程总投资2404.5万元,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政策,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和群众自筹,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603万元,地方财政资金641.2万元,群众自筹160.3万元。
详细资金筹措见资金筹措表1-2。
表1-2资金筹措表单位:
万元
项目
总投资
财政资金
自筹资金
中央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
小计
投工投劳
省级
地级
2011年
2404.5
2244.2
1603
641.2
577.08
64.12
160.3
1.4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8645亩,改善灌溉面积9000亩,农田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全部实现高标准,并全部实现良种化,种植玉米,按亩增产250kg计算,年可增产粮食441万kg,玉米单价按1.5元/kg计算,每亩增收375元,年可增收662万元。
增加秸杆330万公斤,秸秆单价按0.1元/公斤计算,年增加产值33万元。
每年可增加产值总计695万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县政府将组成以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主,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论证和实地踏查,优中选优,择优立项。
项目区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各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项目建成后,镇政府水管站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工作,工程竣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由村委会管理。
由村委会组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用水管理,由用水协会进行日常用水管理及灌溉工程的维护。
农田防护林一次性拍卖到农户,落实各项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XX镇位于XX县北部,镇政府距XX县政府所在地26公里。
该镇北与喀喇沁旗乃林镇毗邻,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接壤,西与小城子镇为邻,南与大明镇、天义镇接界;
地处东经119°
47′的地理坐标系上。
总土地面积51.0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7.95万亩。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蒸发量大,降雨集中,自然灾害多,旱、洪、雹、霜、虫等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旱灾发生频率最高。
冬季干燥少雪,多偏北大风,春季干旱少雨,多东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425.5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0%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雨807毫米,最小降雨214毫米,变幅达593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20厘米蒸发皿)。
多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达40.3℃,最低气温达到-28℃,年最大温差68℃,大于10℃积温达2500℃以上。
土层封冻期一般为6个月,十一月末结冻,翌年4月上旬化通,最大冻层深度1.70米。
平均风速为3米/秒,最大风速达32.7米/秒,汛期最大风速14米/秒,无霜期125~135天。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老哈河一级阶地上,地势平缓,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有部分属于坡耕地。
海拔高度在525米~575米之间。
土壤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全氮含量0.05~0.075%,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标准。
2.1.4水资源
根据水资源评价计算分析,本项目范围内50%地下水补给量为867.19万m3/a,85%地下水补给量为668.41万m3/a。
依据区域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特征及开采条件,确定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75,50%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39万m3/a。
85%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1.31万m3/a。
项目区东侧为老哈河,流域面积为30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978亿立米。
项目区内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
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在玄武岩分布区、山丘区边缘地带,水化学类型呈HCO3.Na、HCO3.Ca。
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
据物探资料,并结合以前钻井资料分析,该项目区可钻井深度35-45米之间,含水层深度达15-25m,埋藏深度5-10m之间,单井出水量达50-80m3/h,矿化度小于0.5g/L,水质良好,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全镇总土地面积51.015万亩,共有耕地27.95万亩,其中,水浇地为15.57万亩,80%为中低产田。
有林面积13.36万亩,人工草地3.17万亩。
项目区耕地面积39214亩。
水浇地为9000亩。
项目区内水土资源丰富,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大部分农田得不到允分灌溉。
若将这部分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达到田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科技先进适用。
既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稳步提高粮食的产量。
由此可见,项目区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优势,开发潜力很大。
2.1.6自然灾害
干旱是本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降水年际与季节变化较大,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因素。
降水变化大,保证率低,因而干旱的发生率较高。
干旱强度是伏旱最大,初夏旱次之,秋旱重于春旱。
季节连旱最多,一般春、初夏连旱和伏、秋连旱较普遍,四季连旱较少。
初夏旱和伏旱期间,此时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且气温高,蒸发旺盛,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XX镇共辖34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2万人,其中劳动力3.43万人。
本次规划项目区涉及四个村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3124户,人口12368人,劳动力5910人。
2.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位于XX镇的三十家子村、二龙村、山前村、南山嘴村。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72670亩。
总耕地面积39214亩,林地面积24864亩,草地面积4210亩。
其中三十家子村有耕地面积9525亩,林地面积5594亩,草地面积1011亩。
二龙村有耕地面积7327亩,林地面积3195亩,草地面积478亩。
山前村有耕地面积9362亩,林地面积4174亩,草地面积1061亩。
南山嘴村有耕地面积7812亩,林地面积7189亩,草地面积603亩。
丛家窝铺村有耕地面积5188亩,林地面积4712亩,草地面积1057亩。
详见项目区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1。
表2-1项目区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村民
小组(个)
户数
(户)
农业人口
(人)
劳动力
(口人)
耕地面积
(亩)
林地面积
草地面积
人均收入(元)
汐
子
镇
40
3124
12368
5910
39214
24864
4210
4900
715
2807
1610
9525
5594
1011
5539
849
3384
1350
7327
3195
478
4740
451
1793
900
9362
4174
1061
569
2224
1100
7812
7189
603
丛家窝铺
540
2160
950
5188
4712
1057
2.2.3农业生产水平
由于传统的耕作比较粗放,农田设施不配套,设备老化,井管淤积严重或报废,农田得不到及时充分灌溉,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XX镇是农业大镇,乡镇企业有塞飞亚集团、纸箱厂等。
地方财政收入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900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XX镇政府农口各站均能对口服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
2.3基础设施
2.3.1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现有机电井32眼。
大多数是农民自费打井,成井质量较差或配套不完善,出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难以保证灌溉用水。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在的田间工程不配套,农民灌溉基本以大水漫灌为主。
2.3.3农业机具及农机服务设施
现农业作业靠少量农用拖拉机进行部分种植机械作业,服务设施较单一,缺少规范的一整套的服务体系。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中部有“叶赤”铁路、“天平”公路通过,项目区各村间也有简易公路相通,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但田间道路多为土路,且互不相通,大型农机无法进入田间作业,运输难,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的发展。
项目区内有高压线路通过,居民点内有高压线架至项目区边缘,也可方便地接入项目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
且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电质稳定,电量充足。
项目区内现有变压器6台。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项目区所涉及的各村经济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投入较少,生产技术落后,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很低。
(2)项目区内缺少水利灌溉工程,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现有的水利、林网和交通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有效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得不到有效的集约利用,土地的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制约,经济效益低下。
(3)受资金短缺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高起点的开发治理,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率较低,致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高效发展。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的需要。
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设面积小且地块分散,原有农灌井也基本报废,其中现有的32眼井都是农民自愿打的,但机电井配套不全,灌溉水利用率低,水量损失严重,供水保证率低下,效益衰减。
当地农民群众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愿望非常强烈。
为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群众生活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面貌非常重要,可稳定、幅度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该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2)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需要
XX镇是XX县重要的产粮大镇,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农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然而,项目所在地区处于干旱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致使项目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单产较低,导致农民广种薄收,群众生产积极性下降。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可达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目的。
(3)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XX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用水是全县用水的第一大户,占总用水量的87%,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唯一途径。
如何对现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
通过实施节水战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发展节水型农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配套林网工程,营造防护林,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使水土流失及风沙得到防护和治理,起到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是通过配套灌溉设施,可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节约用水,为巩固和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使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发挥示范推动作用,真正让农民在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
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向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1)水源条件满足要求。
项目区地下水储量丰富,单井出水量50~80m3/h,水质良好,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
(2)项目区地域开阔,土质肥沃,自然条件好,农、牧、林三业已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非常有利,适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土壤质地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3)农村政策落实到位。
随着中央对农村政策倾斜的深入,特别是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的意愿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4)经济效益显著。
粮食直补改革后,农民的市场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自觉选用适销对路品种,特别是放开购销市场后,优质品种粮食和普通品种粮食的价格完全拉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
同时农民通过增加产量增加收入,经过开发以后,种植优质玉米每亩比旱作物增产250公斤,而且农民种粮销售基本有保证,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
(5)XX镇农口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各项服务功能较强,项目建设具有充分的技术保证。
通过技术培训,使项目区受益农户每户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人。
(6)领导重视、农民积极性高涨。
XX县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和支农资金整合能力。
XX镇党委政府一直很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区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盼望已久,承诺出资、投劳。
水、土、田、林、路一体化,不仅效益显著,而且迎合农民的种植习惯,更省工省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劳力,即可收获。
此次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调查时,项目区干部群众对原有报废机电井进行更新、水电设备更换要求强烈,希望能够彻底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改变灌水不足的局面。
4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4.1.1项目区地表水资源量
项目区位于老哈河上游的左岸,控制流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978亿立米。
不参与本次规划供需平衡分析。
4.1.2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
4.1.2.1、计算原则
本次项目全部使用地下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守则》SLT238—1999、《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XX县井灌区规划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成果报告》,《赤峰市XX县天义镇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2006年3月)等提供的标准和数据计算。
4.1.2.2、计算分区
综合考虑水系、水文地质单元以及行政区划,本次项目区水资源计算区以行政区划为单位。
计算区内含水层基本稳定,可视为一个含水层组,概化为均质、水平无越流、无压,有垂直补给的潜水含水层,其水流规律符合达西定律。
论证区边界以丛家窝铺村南断面为潜流流入补给边界,南山咀村北断面为下游排泄边界,含水层底板为隔水边界,以老哈河为东边界,也是侧向补给边界。
计算区宽约5公里,长约9.7公里,面积约48平方公里。
4.1.2.3补给、排泄条件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本区的补给项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排泄途径有出口断面的径流流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
水资源论证方案采用水量均衡法,其中大气降雨补给量、潜水蒸发等用系数法计算;
地下潜流排泄量采用断面法计算,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量采用调查统计法计算。
4.1.2.4、参数确定
由于论证区与天义镇接壤,其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基本一致,故参数选取参照《赤峰市XX县天义镇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2006年3月)并略做调整.
①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α)
河谷平原入渗系数为α1=0.19。
丘陵区为α2=0.14。
②给水度(μ)
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与同河流域类似。
因此,根据经验值并参考XX县地区的给水度值,最终确定给水度为0.16。
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统一取0.08。
③渗透系数(K)
根据七一0部队1:
20万(建平幅)区域水文地质报告中钻孔资料和本水源地水井资料涌水量分析、确定地下潜流渗透系数为上游补给断面K=46.0m/d,下游排泄断面为K=50.0m/d水力坡度为I=0.0035。
侧向补给断面为K=15.0m/d,I=0.005。
④影响半径(R)
根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计算结果并参考当地用水井的抽水经验值,最终确定影响半径为200m。
⑤蒸发系数(C)
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潜水蒸发极限埋深在5m以上,故蒸发量忽略不计。
4.1.2.5、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补给量
①大气降水入渗量
选用论证范围内及附近雨量站即天义气象站历年实测降水量降雨资料,计算论证范围内的平均雨量。
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5.5mm。
根据CV=0.28(取0.3),CS=2.5CV计算出50%、85%的降雨量见表4-1、表4-2。
Q入渗=0.1×
α1×
X×
F1
式中:
Q入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104m3/a;
α1——山间河谷降水入渗系数取0.19;
X——降雨量,mm;
F1——山间河谷计算区面积km2。
大气降水补给量计算见表4-1~4-2。
表4-150%大气降水补给量计算表
计算区
入渗系数
面积(km2)
50%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