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81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版高考生物简答题专题训练文档格式.docx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现象,比例都接近。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该杂交称为,用于检验。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

的定律。

答案:

29、(18分)

(1)青

(2)性状分离3︰1

(3)

测交F1相关的基因组成

(4)金定

(5)统计学基因分离

30.(16分)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

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

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

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

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氮元素以N2、NO3-和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

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

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

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30、(16分)

(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

(2)NH4+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31.(14分)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

用药后得以康复。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

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的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和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31、(14分)

(1)增多增大乳酸

(2)下丘脑体温调节(3)神经免疫

非选择题训练题二

29.(20分)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①增加溶液中的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

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mm。

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

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葙比。

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29.答案(20分)

(1)调节1

(2)①氧气②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4)7.0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重复实验

【解析】

(1)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由图可知是0.1mg/L的浓度下促进

30.(16分)

科学家以大肝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Ⅰ代

B的子Ⅱ代

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14N/14N)

仅为重带(15N/15N)

仅为中带

(15N/14N)

1/2轻带

(14N/14N)

1/2中带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

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组和第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

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

30.答案(16分)

(1)多

(2)312半保留复制

(3)①B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轻

31.(14分)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

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

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对照组

实验组

1

2

注射物

玉米油

H(农度100mg/L)

H(农度200mg/L)

精子数均值(×

107个)

7.13

5.09

4.35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

(2)小鼠脑中的调节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

精子是由睾丸中细胞(2n)经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和NDA片段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传递进入人体,被靶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31.答案(14分)

(1)减少

(2)下丘脑垂体精原减数分裂

(3)负反馈

(4)断裂丢失

(5)食物链细胞

【解析】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环境激素H浓度的增高,生成精子数减少;

(2)作用于雄性性腺的激素是垂体合成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的调节;

的精子是由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

(3)性激素的分泌过多后,通过调节使的性激素的产生减少,这种调节称为负反馈调节;

(5)物质的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接收激素的是靶细胞。

非选择题练习题三

29.(18分)

实验一:

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

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

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1)对照

(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解析:

(1)B组小鼠没用细菌X处理,应该为对照组。

(2)Ⅱ组小鼠接触过细菌X,其血清中含有抗体;

由图示可以看出,与没有接触过细菌X的Ⅱ组小鼠体内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没有变化,说明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

(3)(6)见答案。

(4)由图可以看出,活化巨噬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

(5)从题干中可以找到关键词“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还要有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菌X”。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和和褐色眼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

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

白眼=1:

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31.(16分)

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

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

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

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因为后者产生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

代)。

(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

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

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其过程是:

提取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非选择题练习题四

29.(18分)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粱见图2.

(1)细胞分裂素足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报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5)实验III川、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

推侧,用图I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页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页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肘性强度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股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墓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筑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       。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I个G突交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D.由CGA变为UGA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4因表现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原因。

31.(16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在等森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cm/s*10-4)

I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9

II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210.0

III

将部分II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80.7

IV

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188.0

1)将I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___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

3)与II组细胞相比,I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作用。

比较III、IV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______.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______。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_____。

5)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______的推论。

非选择题练习题五

29.(16分)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在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

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

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30.(18分)

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

具体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

发出红色荧光。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

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用个体

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和。

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后,

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a.代M的基因型是(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b.DFGgc.DdGGd.DdGg

(3)杂交后,出现·

绿荧光(基友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填

“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

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通过记录子代中红·

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

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31.(16分)

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

能和脂肪结合。

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然后在和中加工。

(2)试验一:

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

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

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

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

中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

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