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795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日本的茶道茶道文化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本科学位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5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6

答辩过程记录表…………………………………………………17

课题论日本的茶道

一、课题(论文)提纲

0.引言

1.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2.日本茶道的形式与内涵

2.1日本茶道的形式

2.2日本茶道的内涵

2.3日本茶道形式与内涵的联系

3.中日茶道的对比

3.1中日茶道的相同之处

3.2中日茶道的不同之处

3.3透过茶道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4.总结

二、内容摘要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中国的茶艺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赵州从棯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

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

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

花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三、参考文献

[1]赵丽君译日本纵横[K]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G]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11

[3]爱茶网

[4]http:

//www.gakken.co.jp/jit

[5]茶语堂:

[6]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中国网2002年7月3日

[7]

论日本的茶道

0000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日本的茶道;

茶道的历史;

茶道的形式;

茶道的内涵

1.引言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

甚至于中国附近的各民族,如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都学习了这个风尚。

而日本茶道正是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

“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日本的茶道文化就必须从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日本茶道的形式与内涵以及和中国茶文化的对比中来研究。

2.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茶叶的故乡在我国云南省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的接壤地带。

那儿至今仍有几棵千年茶树,其中树龄最长的有1700年,堪称茶树之王。

最初人们喝的是绿茶,(公元1世纪)中国发明了蒸制茶叶的方法。

公元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绿茶传入了日本。

根据日本《茶经详说》,729年,圣武天皇在宫中召集僧侣百人念《般若经》,第2天赠茶犒劳众僧。

在《茶道入门》中记载道,749年,孝谦天皇在奈良东大寺召集五千僧侣在佛前诵经,事毕以茶犒赏,当时的茶是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非常珍贵。

因此,能得到天皇以茶犒赏的仪式也就非同一般了。

当时的茶主要作药用。

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传授中国的茶礼和茶俗。

到了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带头人是曾经留学中国的禅师荣西。

1191年,他亲自种茶,还把茶种送给京都高僧明惠上人,明惠把茶种种在栂尾山上,后来这成为日本闻名遐迩的“栂尾茶”。

荣西研究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

他把此书献给镰仓幕府,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而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就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14世纪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

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

品茗大师村田珠光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后来茶道又不断得以完善,并作为一种品茗艺术流传于世。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而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正是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也写作“静寂”。

它是指审美观。

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

“佗”日语音为"

wabi"

,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

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

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

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

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

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不仅如此,千利休还继承了前辈创制的苦涩茶,在环境幽雅的地方建筑茶室,讲究茶具的“名器之美”。

他还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

1591年,千利休在民间的声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借口平乱,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被武将丰臣秀吉逼迫自杀后,他的技艺由其孙子继承下来,产生了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即所谓的三千家。

到江户时代,建立了“家元制度”,使茶道“传宗接代,不出祖流”。

这期间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里千家最有名,弟子最多,另外还有表千家,宗宋、石川、织部等流派。

虽然各派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做法,但各派之间互相学习,和谐共处。

其中组织淡交会的里千家,二战后抢先进军海外,对茶道的国际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现在日本人不仅用隆重的茶道迎接外宾,有的茶道流还出国访问,表演茶道艺术。

3.日本茶道的形式与内涵

2.1日本茶道的形式

说到日本的茶道,很多中国人都会想:

不就是喝喝茶,何必那么一本正经,小题大做的,如此繁文缛节,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其实这正是日本茶道的魅力所在。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最能体现茶道本质的,是茶庭与茶室的设计。

茶庭与一般的庭院不同,这里有的只是寂寥。

在正式进入茶室之前,客人先要在茶庭里徜徉,净身净心。

日本茶道界将茶庭称作“露地”,此名取自于佛经,是说修行的菩萨冲过三界的火宅到达露地。

这意味着,茶道中的茶庭,不是供人玩赏的,而是修行的道场。

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条篱笆,每一个石灯笼,无不凝结着主人的苦心,散发着“和、敬、清、寂”的气息。

经过这样一番净化,来到茶室时,客人内心的火气已经消尽。

虽然有在庭院或寺院神社在院内设置临时席位举行野外茶会,但茶室在茶道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也只有在茶室狭小的空间里方能成就茶道文化。

按照茶道的传统,宾客应邀入茶室时,由主人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暄都有规定礼仪。

一般来说,茶室的门很小,只有半米多高,人们必须跪着才能进去。

茶室通常只有9平方米,除了壁龛和地炉,就是空旷的榻榻米,壁龛里挂着高僧的墨迹,内容与本次茶会有关,因此进入茶室后,客人首先要向墨迹行礼,仔细拜读。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茶道表演分点炭与点茶两部分。

点炭表演的特点是它的洁净与优美。

茶道用炭精致得像古老的工艺品,使用之前还要擦洗晾干。

为了保持茶室清洁,主人点炭前先往地炉里撒一层湿润的茶灰,这种灰据说是在夏季三伏天用茶水搅拌,手工揉制而成,大小颗粒均匀,撒灰的次数、动作与方位有明确的规定。

然后开始点炭,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

这个过程中,主人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最后打开一个香盒,往炉里放进一团薰香。

整个过程中,客人们围着地炉,静静地欣赏主人的表演。

最后,客人请求拜看香盒,主人应允,欣赏完香盒后,主客之间展开问答,内容不外是,客人夸奖这是一个好香盒,让自己大饱眼福,主人谦虚一下;

客人称赞盒上的图案非常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主人说谢谢您的夸奖。

日本人把沏茶称为“点前”,点前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宗教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喝茶本身仿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

其中擦拭茶具特别重要。

在沏茶之前,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擦拭之前,还要先进行绢巾的操演,主人从腰里拿下白色的绢巾,仔细打量一番,折成三角形,再折小,然后开始擦拭茶罐,擦完茶罐后擦茶勺,横擦一次,竖擦两次;

接下来擦清水罐;

最后擦茶碗,其程序是:

先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绢巾擦干,擦三圈半,最后将茶碗的正面转向自己一方。

泡茶时,用茶勺从茶罐中取两三勺茶末,置于茶碗中,然后注入锅中沸水,再以茶刷搅拌直至茶汤泛起泡沫。

饮用方法是用右手拿起茶碗,再以左手手掌托住碗底,而后将茶碗朝自己的方向转动,饮完后以手指抹拭,再取怀纸(怀中的纸)擦拭手指。

客人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

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完后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客人饮茶也可分为“轮饮”或“单饮”。

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

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

这一切完成后,茶道就结束了。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饮茶、观看茶具,以至于擦碗、放置物件和说话,都有特定礼仪。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左右内。

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

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话题仅限于艺术自然。

结束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接受宾客的临别赞颂。

2.2日本茶道的内涵

茶道并非单纯的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这才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所在。

而最能体现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的便是千利休归纳的“四规七则”的茶道素养。

所谓“四规”是指“和、敬、清、寂”。

和敬是茶会上主客彼此的礼节,清寂是专指茶室、茶庭清净闲寂的气氛。

“七则”是接待他人的要则:

“沏出的茶要顺口好喝,适时添加木炭使热水维持沸腾,沏出的茶宜冬暖夏凉,花朵的运用宜自然不造作,在规定的时刻内尽快完成,即使没有下雨亦准备雨具,殷勤待客,此乃七则”。

2.3日本茶道形式与内涵的联系

如此看来,正是有了丰富的茶道文化内涵做支撑,才有了日本茶道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而日本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日本人另辟蹊径,用纷繁复杂的茶道仪式开创了一片属于日本茶道的天空。

4.中日茶道的对比

要了解日本的茶道,就不得不从几个方面将中日茶道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对喝茶的形式不太在意,但应该说,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中国的茶道可以广义地称做“茶文化”,其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多彩。

日本茶道则自成体系,有一套复杂而严格的程式。

3.1中日茶道的相同之处

总的来说,中日的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

都有寄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期望;

都将茶作为待客的佳品,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

3.2中日茶道的不同之处

而说到中日茶道的区别,则有以下几点:

从文化思想上来看,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

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

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从形式上来看,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

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

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从深入的范围上来看,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

而日本茶文化则 

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虽然日本人崇尚茶道,并且也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3.3透过茶道看中日文化差异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虽然来源于中国,但是却走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此外,中国茶文化自下而上的发展特点把儒家思想体系很好的融入到茶文化中,加上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使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一种客体的形式存在下来。

而在日本茶道中,刻意淡化了人的存在,一味地强求对茶的突出。

这正是两国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5.总结

日本的茶道已经超脱了简单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而日本茶道里所蕴含的禅宗才是日本茶道的真正精髓。

其实,它并不在意“喝茶”,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定不再令饮茶者厌烦时,当饮茶者信手而为、符合了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或者说是禅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喝道一杯好茶。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繁复的礼仪则告诉人处处是真理。

日本茶道,正是用一种看似繁琐的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含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