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004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⑸位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⑹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⑺机械及运输设备

⑻杂项制品

⑼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0到4类为初级产品,5到8类为制成品

7.服务行业包括:

⑴商业⑵通讯⑶建筑⑷销售⑸教育⑹环境

⑺金融⑻卫生⑼旅游⑽娱乐⑾运输⑿其他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9.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因素:

⑴经济水平⑵自然资源拥有状况

⑶对外经济政策⑷国内市场容量

  

第二章 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⑴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分工形式

⑵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特点:

①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以英国为中心

③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

⑶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经济特征

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表现:

①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

②分工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

③各国之间依赖加强

⑷深化阶段(二次大战后)

 ★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

①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②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④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发生变化

⑤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

3.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③生产力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的内容

⑵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⑶资本流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

⑷上层建筑能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4.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内容: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亚当•斯密:

古典学派奠基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创始人,著作《国富论》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①分工能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

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5.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内容: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大卫•李嘉图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

 ①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

②认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

③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

④未能揭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⑤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

6.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的内容:

⑴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①价格的国际绝对差②成本的国际绝对差③不同的成本比例④相同的成本比例

⑤生产诸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

⑥生产诸要素的不同供求比例

⑦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

⑵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③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俄林的著作:

《域际和国际贸易》

 ★要素价格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原因:

  ①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而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

  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充分流动

  ③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

联合需求"

,而且它们的结合不能任意改变

④集中的大规模生产使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

 ★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①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更为完整、全面

  ②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③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④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⑤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⑥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

7.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的学说:

⑴劳动熟练说提出者:

里昂惕夫

⑵人力资本说提出者:

凯南

⑶技术差距说提出者:

波斯纳

⑷产品生命周期说提出者:

弗农

★新产的生命周期三个阶段:

 ①产品创新时期②产品成熟时期

  ③产品标准化时期

⑸需求偏好相似说提出者:

林德

⑹产业内贸易说提出者:

格鲁贝尔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①它与产业间贸易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②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③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特点

  ④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

  b.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和制约因素:

  ①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重要基础

  ②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重要原因

  ③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制约因素

8.对里昂惕夫反论及有关学说的评价:

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⑵继承传统的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对传统理论起到修改补充作用

⑶只是从产品分工和市场交换的表面现象来分析,不涉及问题的实质

第三章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

1.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关系:

⑴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⑵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⑶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在量上不同

①国别价值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单位决定 

⑷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①国别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

②国际价值用国际货币表示

2.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

⑴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⑵劳动强度成正比关系

⑶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3.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⑴.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⑵.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拨动

4.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国际市场价格

5.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

⑴垄断 ⑵经济周期⑶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⑷商品的质量和包装 ⑸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⑹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

6.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⑴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⑵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①调拨价格②垄断价格

③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④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7.贸易条件的类型:

⑴净贸易条件⑵.收入贸易条件

⑶单因素贸易条件⑷双因素贸易条件

8.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国家间商品的交换比价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的,且两国间具体的商品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

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视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需求强度的强弱而定。

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对它就越有利。

9.提供曲线 提出者:

马歇尔

 进口国向X轴外凸,出口国向Y轴外凸

      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

1.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

⑴政策主体  ⑵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

⑶政策目标  ⑷政策内容  ⑸政策手段

2.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⑴保护本国市场  ⑵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⑶优化产业结构  ⑷积累发展资金

⑸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

⑹其他。

3.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⑴.总贸易政策⑵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⑶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4.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⑴自由贸易政策⑵保护贸易政策

5.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⑴资本主义原始社会积累时期:

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较发达国家自由贸易、资本主义教落后国家保护贸易

⑶929年—1933年:

⑷二战后:

⑸70年代中期后: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⑹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协调管理贸易政策

6.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

★重商主义理论的两个发展阶段:

①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

代表人物:

威廉•斯塔福

②晚期为重商主义,或称贸易差额论

托马思•孟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①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②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

7.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的评价:

⑴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⑵把货币当作财富象征,把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

⑶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其经济理论是幼稚的,不科学的

8.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取得胜利的表现:

⑴废除谷物法。

⑵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⑶废除航海法

⑷取消特权公司

⑸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⑹与外国签定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9.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

⑴自由贸易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⑵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⑶自由贸易能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⑷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0.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

⑴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⑵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⑶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  

②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

 ③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

11.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⑴大幅度削减关税⑵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

1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⑴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⑵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⑶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⑷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⑸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⑹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13.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

⑴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⑵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

⑶为国家贸易.经济.为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14.管理贸易:

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的基础:

博弈论

15.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⑵世界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

⑶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

⑷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

⑸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

⑹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对贸易进行协调管理

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践

16.博弈关系分类:

⑴负和博弈⑵零和博弈⑶正和博弈

17.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⑴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⑵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⑶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⑷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⑸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⑹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⑺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18.管理贸易评价:

⑴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⑵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⑶国家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包容性增强.

⑷国家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19.自由竞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⑴保护的阶段性

⑵保护的有选择性

⑶保护贸易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⑷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关税

20.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①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②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⑵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①保护对象:

  ⑴农业不需要保护。

  ⑵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是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⑶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②保护时间:

以30年为最高限期

⑶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22.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政策评价:

⑴积极意义:

 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

 ④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美国、德国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缺陷:

 ①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③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23.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⑴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⑵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⑶不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⑷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⑸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24.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

凯恩斯

⑴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

 ②对外贸易乘数论

⑵.其他观点

①国内市场扭曲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②改善贸易条件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③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④增加国内就业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⑤公平贸易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⑥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⑦非经济目标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25.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评价:

⑴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⑵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

⑶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政策方面  

⑷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

⑸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24.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政策特点:

⑴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⑵.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①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②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③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⑶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⑷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25.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⑴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⑵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

⑶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糜。

26.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

⑴中心—外围论:

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

它们是两个社会经济结构、技术结构极其不同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呈现单一性结构特征,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

⑵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27.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

⑴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⑵.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⑶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28.战略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评价:

⑴它背离自由贸易传统,通过论证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政府的直接干预可以转移他国利润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从而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⑵战略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

但战略贸易政策实施是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因而势必会导致他国的报复,从而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产业扶持发展的效果

第五章 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

1.关税:

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2.关税的特点:

⑴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⑵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⑶关税可以起到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⑷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关税的种类:

⑴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

①进口税

a.最惠国税b.普通税

②出口税

③过境税

⑵依照征税的目的

①财政关税(收入关税):

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对进口商品征收财政税必须具备的条件:

  a.征税的进口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品的商品,以避免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b.征税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有大量消费

  c.关税税率必须适中,否则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②保护关税

a.工业保护关税b.农业保护关税

⑶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

①进口附加税

a.反补贴税(抵消税或补偿税),按照补贴数额征收

补贴分类:

禁止使用的补贴、可申诉的补贴、不可申诉的补贴

b.反倾销税,按照倾销差价征收

②差价税(差额税)

③特惠税

④普遍优惠税。

4.关税征收方法:

⑴从量税⑵从价税⑶混合税⑷选择税

 ★从价税的优点:

  ①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②税率明确

 ③税收负担较为公平④在税率不变时

5.海关税则的主要种类:

⑴单式税则⑵复式税则⑶自主税则⑷协定税则

6.关税的价格效应:

⑴征收进口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不变

⑵.征税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但上涨幅度取决于该商品需求与供应弹性的共同作用

⑶征税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且幅度等于关税税额。

7.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⑴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⑵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⑶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8.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⑴进口配额制

 ①绝对配额

a.全球配额 

b.国别配额:

自主配额、协议配额

②关税配额

⑵“自动”出口配额制

①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②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⑶进口许可证制

⑷外汇管制

①数量性外汇管制②成本性外汇管制

⑸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

⑹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⑺国内税

⑻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⑼进口押金制

⑽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新估价法:

  ①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②相同商品成交价格

  ③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④倒扣法

  ⑤计算价格法⑥合理办法

⑾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

⑿技术性贸易壁垒

9.出口信贷:

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10.出口信贷的种类:

⑴按时间长短划分:

 ①短期信贷180天②中期信贷1--5年③长期信贷5--10年

⑵按借贷关系划分:

 ①卖方信贷②买方信贷。

11.出口信贷的点:

⑴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

⑵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的利率,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

⑶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15%由进口厂商支付现汇。

⑷出口信贷的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

1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内容:

⑴担保的项目与金额

 ①政治风险承保金额一般为合同金额的85%--95%。

 ②经济风险担保金额一般为合同金额的70%--80%

⑵担保对象

 ①对出口厂商的担保

②对银行的直接担保。

⑶担保期限与费用短期6个月,中、长期2--15年

13.出口补贴的方式:

⑴直接补贴⑵间接补贴

14.商品倾销的形式及其特点:

⑴偶然性倾销:

公司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