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67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C.并不是任何物质都能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所降解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膜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融合

【答案】D

【解析】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

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B正确;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并不是任何物质都能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所降解,C正确;

根据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内质网形成的分泌泡可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而不是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膜泡和内质网融合,D错误。

5.若某豌豆种群亲代个体中RR占30%,rr占20%,则亲代R的基因频率和自然状态下F1中RR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B.55%和42.5%

C.45%和42.5%D.45%和32.5%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RR=30%,rr=20%,则Rr=1﹣30%﹣20%=50%,R的基因频率是30%+50%÷

2=55%;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是自交,子一代RR=30%+50%×

1/4=42.5%,故B正确。

【点睛】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根据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

6.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位于(  )

A.南半球三大草原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解析】南半球三大草原、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四个群落类型中,热带雨林物种最丰富,基因库最丰富,故B正确。

7.生物界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下列说法中,不支持这个观点的是(  )

A.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很难区分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显著的差别

C.不同生物的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单体相同

D.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由相同类型的骨骼组成

【解析】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很难区分,说明生物界在细胞层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A错误;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显著的差别,说明生物界在模式上具有差异性,B正确;

不同生物的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单体相同,说明生物界在分子层次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C错误;

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由相同类型的骨骼组成,说明生物界在器官层次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D错误。

8.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是(  )

A.突触B.反射弧C.突触后膜D.突触间隙

【解析】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该神经中枢包含一个突触,实现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连接,故A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生长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细胞增大和数量增多

B.促进软骨的形成与钙化作用

C.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的生长

D.成年时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解析】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增大与数目增多,促进生物的生长,A正确;

人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B正确;

生长激素可使靶细胞对糖的利用减少,增加糖元生成,C正确;

幼年年时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D错误。

10.如图曲线1、2、3表示某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3条增长曲线,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B.若曲线1为指数增长曲线,则曲线2、3不是指数增长曲线

C.指数增长的种群不存在环境容纳量

D.指数增长的种群,起始增长很慢

【解析】在环境条件无限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呈现J型增长曲线,A正确;

曲线1、2、3都为指数增长曲线,B错误;

指数增长的种群能无限繁殖,不存在环境容纳量,C正确;

指数增长的种群曲线,起始平缓,增长很慢,D正确。

11.以下为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

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D、蓝色d各10个),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为DD:

Dd:

dd=7:

6:

7.下列对实验改进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

B.每次抓取后,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

C.重复抓50-100次,统计最终结果

D.将某一个桶内的2种颜色积木都减半

【解析】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

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确;

继续重复抓取,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

如果将某一个桶内的2种颜色积木都减半,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偶然误差会更大,D错误。

【点睛】实验结果失败的原因是:

(1)方形积木不易混匀,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2)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

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

2:

1。

12.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组织,该组织具备了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培育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该培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衰老

C.该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分化

D.该培育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解析】由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由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B错误;

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该培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13.如图为四种动物的细胞周期示意图(逆时针表示周期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可用a→a表示

B.细胞分裂期时间最短的是甲

C.染色体复制发生在b→a过程

D.每个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开发生在a→b过程

【解析】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由于逆时针表示周期方向,因此一个细胞周期可用b→b表示,A错误;

细胞分裂期比例最小的是甲,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因此不能比较时间的长短,B错误;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b→a过程,C正确;

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不会分开,D错误。

【点睛】把握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1)甲:

A→B→C→A。

(2)乙:

a+b或c+d。

(3)丙:

a+b+c+d+e。

14.如图表示一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和冬季、夏季有关温度的垂直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群落的层次性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B.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

C.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D.曲线1、2分别表示冬季和夏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

【解析】从题图中分析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另外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还应有光、溶氧等.A错误;

丁所在位置为水底池泥,微生物多分布与此,动、植物体从水体上层落下来,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B正确;

看图可知: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C正确;

曲线1表示水体表层温度低,深层温度高,为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2表示水体表层温度高,深层温度低,表示夏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D正确。

1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在60℃下一定失去活性

B.酶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就失去活性

C.同一个体的细胞合成的酶最适pH可能不同

D.少数酶不具有专一性

【解析】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到60℃,大多数酶开始变性失活,而在DN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中使用的DNA聚合酶可以忍受93℃左右的高温,A错误;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催化能力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一定失去生物学活性,B错误;

人体内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1.5左右,其他的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大多为6.5~8.0之间,C正确;

酶的催化作用均具有专一性,D错误。

1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可见细胞内紫色发生“浅→深→浅”的变化

B.撕取洋葱表皮后应立即放入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持续吸水直到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D.若将洋葱表皮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可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减小,颜色加深,当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时,颜色又变浅,A正确;

撕取洋葱表皮后应先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后盖上盖玻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此时原生质层的位置,B错误;

质壁分离的细胞复原后,由于细胞壁的存在,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但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C错误;

洋葱表皮细胞不进行分裂,不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D错误。

1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5,X0)

B.每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很低

C.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

D.葛莱弗得氏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解析】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5,X0),A正确;

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数罕见病,B正确;

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C正确;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错误。

18.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淀粉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B.检测蛋白质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C.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

D.检测还原糖时,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振荡摇匀即可出现红黄色

【解析】碘化钾在溶液中电离出碘离子和钾离子,碘离子和淀粉不发生颜色反应,颜色无变化,A错误;

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B错误;

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C正确;

检测还原糖时,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经加热后即可出现红黄色,D错误。

【点睛】区分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的4点不同:

比较项目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CuSO4浓度

0.01g/mL

0.05g/mL

使用方法

先加A液,再加B液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反应条件

不需加热

需水浴加热

颜色反应

紫色

砖红色

19.下列育种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通常选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过程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

C.杂交育种时应选择同物种的个体进行杂交

D.西瓜的四倍体植株接受二倍体植株花粉得到的果实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解析】由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分子进行复制,所以植物通常选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诱变育种,A正确;

单倍体育种过程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由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杂交育种时应选择同物种的个体进行杂交,C正确;

将西瓜二倍体花粉传到四倍体植株雌花上,结出的果实为四倍体有籽西瓜,该西瓜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才结三倍体无籽西瓜,D错误。

【点睛】据图理清“5”种生物育种:

(1)“亲本

新品种”为杂交育种。

(2)“亲本

新品种”为单倍体育种。

(3)“种子或幼苗

新品种”为诱变育种。

(4)“种子或幼苗

新品种”为多倍体育种。

(5)“植物细胞

新细胞

愈伤组织

胚状体

人工种子―→新品种”为基因工程育种。

20.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③④过程产生少量ATP

B.②过程既有水的产生又有水的消耗

C.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D.①②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发生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过程③④均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③④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A错误;

②过程既有水的产生又有水的消耗,即第二阶段有水消耗,第三阶段有水生成,B正确;

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发生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C错误;

①②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21.在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过程”的活动中,若含有m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被15N标记,其中鸟嘌呤n个,含该DNA分子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分裂三次,获取DNA在试管中离心.若仅考虑该分子的复制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每次复制产生的2个DNA分子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

B.离心后试管中DNA分子数在轻带和中带的比值为3:

1

C.3次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m-n)个

D.该过程需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只含14N的DNA分子为6个;

含15N的DNA有2个;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n个G,G+T=m,复制3次需T的数量=(23-1)×

(m-n)=7(m-n)个。

细胞核中每次复制产生的2个DNA分子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而细胞质中的DNA每次复制产生的2个DNA分子不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A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2个DNA分子都是由含14N的链和15N的链组成,为中带;

只含14N的DNA有6个,为轻带;

因此离心后试管中DNA分子数在轻带和中带的比值为3:

1,B正确;

根据分析可知,3次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m-n)个,C正确;

该过程需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正确。

2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种类型

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速率

C.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别比例基本保持1:

D.种群的特征就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解析】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A错误;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B错误;

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别比例基本保持1:

1,C正确;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D错误。

2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甲上具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乙在加工前的碱基数是整个甲分子碱基数的一半

D.丙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具有结合时间、结合位点相同的特点

..............................

24.如图只表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某一阶段(图中1-2)的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减I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2

C.若着丝粒分裂发生在E点之后(不含E点),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D.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解析】若该图表示减I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DNA含量减半,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2a=16,a=8,A正确;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染色体含量减半,应该是有丝分裂末期,则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a=4,a=2,B正确;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E点之后(不含E点)着丝粒分裂,说明在着丝点分裂之前发生过一次染色体减半的过程,这一定是进行的是减数分裂,C正确;

DE表示染色体或者DNA的减半,若表示DNA的减半,在CD段并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则DE可以是有丝分裂末期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

25.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分泌的毒素(外毒素)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1、2、3均起源于淋巴干细胞

B.过程①对外毒素的识别为非特异识别

C.物质a具有中和外毒素而使其失效的作用

D.②过程的实现依赖于细胞1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和细胞2上相应受体

【解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其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

A、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它们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错误;

B、细胞1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具有非特异性,B正确;

C、物质a是抗体,物质a具有中和外毒素而使其失效的作用,C正确;

D、②过程的实现依赖于细胞1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和细胞2上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26.如图甲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B.图甲实验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其最大速率为8

C.图乙所示实验中在2〜4h间可能没有光照,实验经过12小时后绿藻干重基本不变

D.图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解析】图甲中,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8。

据图乙分析,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4-6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没有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前,而0-2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较慢,所以应该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

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不变。

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A正确;

由于该实验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B错误;

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不变,C正确;

图乙实验过程中4-6h与8~10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D正确。

27.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⑤接受④后使⑧发生去极化

B.⑦的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或淋巴

C.①处的反极化状态可导致⑥的面积增大

D.⑥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囊泡,④是神经递质,⑤是受体,⑥是突触前膜,⑦是突触间隙,⑧是突触后膜。

A、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⑤接受④后不一定使⑧发生去极化,A错误;

B、⑦是突触间隙,其中的成分为组织液,B错误;

C、①处的反极化状态可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期间有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⑥的面积增大,C正确;

D、⑥是突触前膜,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点睛】兴奋传递过程中的要点提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兴奋传递引起的效应:

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兴奋传递与细胞器之间的关系:

神经递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运出突触前膜的方式是胞吐,并需要线粒体提供ATP(供能),其分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8.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F1中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F1中的雌、雄果绳杂交得到F2,表现型结果如下:

(控制果蝇眼色的相关基因如果是一对用A/a表示,如果是两对用A/a、B/b表示)

雌果蝇

雄果蝇

野生眼 

250

朱红眼 

 

200

玉色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