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944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8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财政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财政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财政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财政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教案.docx

《《财政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教案.docx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

导论

【本章讲授内容】介绍课程体系

介绍授课方法及学习要求

推荐本课程参考书目

教学环节要求、课时安排及考试形式

【重点】掌握财政学理论、制度与政策

【难点】财政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

经济学从大的方面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科学,具体点说是研究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组织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家庭如何决策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MBA的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范畴;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如何把握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的财政税收专业、金融、外贸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广泛的交叉和渗透,即使在这两大经济部门内部也是这样的。

例如:

办一个企业。

首先得到工商局去注册,然后要到银行去贷款,还要按时向税务部门交纳税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符合国家财政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

此外,财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可能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或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以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所以说宏、微观部门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就是在宏观部门内部,如财政和银行两家,也要相互融通资金,以起到共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经济院校的学生,无论你是学财税金融的,还是学会计、工商的,都要将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与其他有关的经济学科进行衔接,尤其是应当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有所了解,这样将来当大家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才能够比较容易、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把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去。

换句话说,将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得和财政、税务部门打交道。

只不过你的工作性质不同,身份不同,打交道的角度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财政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个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什么地位?

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科又是如何交叉和渗透的呢?

或者进一步讲,财政资金、财政杠杆、财政政策与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

具体包括五大部分:

1.财政学基础理论。

主要阐述处于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的财政与国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具体包括:

财政的基本特征、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合作、公共产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

(导论、第一章)

2.财政收入。

主要阐述财政依据什么、采取什么形式、从哪些渠道和环节组织收入,这些收入又是如何取得的。

具体包括:

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构成,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以及每种收入形式的生成和运行。

(6、7、8、12章)

3.财政支出。

主要向大家讲述财政筹集上来的资金是按照什么标准分配出去的,投向了哪些部门,干了什么,效果如何考察。

具体包括:

财政支出的结构与支出方式,财政支出量效分析以及每种支出项目的生成和运行。

(3、4、5章)

4.国债。

主要向大家介绍财政如何运用有偿的方式筹集资金。

它包括国债投资工具的种类与功能,国债制度以及政府债务的一、二级市场。

(9、10章)

5.国家预算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①财政收支如何通过国家预算组织实施以及国家预算的工作程序。

②政府间的纵向分配制度。

重点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之间如何划分财政收支。

(11、13章)

6.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如何运用税收、国债、财政投资、补贴各种财政杠杆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以保证一国经济稳定发展。

主要包括:

财政赤字及其经济影响,财政政策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以及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14章)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也有人把它叫做“政府经济学”(PublicSectorofEconomics)。

大家熟悉的著名经济学家、2000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Stiglitz)就持这种观点。

但财政又不是纯粹的经济学,实际上它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所以我们国内的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改革以前),所以财政学是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揭示财政分配关系及其分配规律。

这是财政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

又由于财政是发生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国家为主导的一种分配,它既包含作为经济基础的财政关系,也包含作为上层建筑的财政关系和财政制度。

现实的财政活动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体。

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内容。

这是财政学研究的第二个层次。

财政分配关系:

国家凭借什么取得收入安排支出

财政制度:

财政运行依据的法律、税法、政府采购法

财政政策:

针对宏观经济形势:

刺激需求、扩张;减少需求、紧缩

(二)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科学的方法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唯物辩证法。

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体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上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地研究事物,再由本质到现象、由抽象到具体地描述事物的方法论体系。

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我们财政学的教学上就是: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统一。

所谓实证分析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进一步讲就是按照财政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收入直到财政支出全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规范分析要回答“应当是什么”,按照一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是否符合这些准则。

如果存在偏离如何调整。

具体讲就是看看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否符合一定准则,如果不符合如何进行改革,并据以探讨财政改革问题。

实证分析——是什么positiveeconomics

规范分析——应当是什么normativeeconomics

这是财政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另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借鉴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参考资料

1.教科书《财政学》东财大2001,以它为蓝本讲课。

2.杂志《财政研究》——着重理论

《税收研究》——着重理论

《财贸经济》——着重理论

《财政与税务》——理论与实践

《中国财政》——着重实践

【本章思考题】

1.学习财政学应具备哪些经济理论基础?

2.如何才能学好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政府与市场

【本章讲授内容】财政的一般概念

政府与市场

公共产品理论

【重点】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公共产品理论

【难点】混合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划分界限

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从财政现象谈起

(一)   财政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甚至每个人都与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

①一个国家要想安全稳定,必须得有国防、军队、公安、司法上的开支;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像规模宏大的水库、电站、港口、铁路等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还有非生产部门,像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医院主要靠财政拨款来维持和发展。

大家的贷学金和奖学金就是财政拨的款,我们学校也是靠财政投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②每年为了维持国家各项庞大的开支,政府就要依法向企业、单位和公民征税,国有企业还要向国家上缴利润,当税收、利润不足以抵补开支时,国家还要向社会各界发行政府债券等等。

以上这些都属财政现象。

(二)财政问题

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触及到一些财政问题:

比如:

①改革以来,我们经济发展了,为什么财政却连年出现巨额赤字?

②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③为了筹建建设资金和弥补赤字国家每年发行国债和向外国借款,这种状况将永远进行下去吗?

公债的发行有没有数量的限制等等。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退休人员今后能不能得到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入世以后的各种挑战:

①如何依据WTO的规则来规范现行的财税制度;②如何利用WTO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保护本国经济发展。

这些均属财政问题。

二、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财政”一词的来源

财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中国古代称财政为“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

并把财政管理部门成为“大农会”、“大农司”。

但财政一词的出现在中文词汇中却只有百年的历史,据考证,清朝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戍变法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政府文件中最初起用“财政”一词。

当时“财政”一词的使用,是维新派在西洋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而日本则是来自英文的“PublicFinance”一词。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

民国政府成立时,主管国家收支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

西方国家相应的机构英文为“Treasury”,其本意是金库或国库,在我国也译为“财政部”。

但要了解财政概念,还得从财政特征入手。

(二)财政的特征(三个方面)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

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财政。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产生了国家,国家产生后,要行使职能,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而它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为了满足需要就必须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分配和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这种特殊的分配行为就是财政。

2.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而且主要是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消费掉了,没有剩余,只存在一般的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基础。

这就使财政从一般产品分配中独立出来,专门为国家行使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财政分配既不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也不是剩余产品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财政收入中既包括剩余产品价值M,又包括劳动者报酬收入V部分,在我国(1985年以前)还包含一部分折旧基金C部分。

3.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这里涉及财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1)社会公共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人类社会的需要尽管有多种多样,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有两大类:

私人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代表政府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呢?

①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②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这种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不能将其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归某个人或集团消费。

如国防、卫生防疫等,与私人产品相区别,衣服、粮食分割到某个人身体才能体现效用。

第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某个集团或某个人享用这种产品并不排斥其他集团和个人享用这种产品。

因此这种产品不付费或少付费。

如航海中的灯塔、国道等。

私人产品付费后他人不能消费,如某人买一瓶啤酒,排斥其他人消费这瓶酒。

第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取得方式上具有非竞争性。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总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

私人产品增加一个多一份成本(如面包)

(2)社会公共需要包括的范围和内容

第一,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

包括执行政权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第二,半社会公共需要。

即介于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也要由国家集中分配来满足。

例如:

大学教育。

这种需要并非全体成员都可以享用(名额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