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117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可研报告暨建设可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国家对本项目建设投资的标准,结合XX县市场经济状况,拟定本项目建设投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

人工造林350元/亩(其中:

中央财政投资250元/亩,地方配套100元/亩),封山育林140元/亩(其中:

中央财政投资100元/亩,地方配套40元/亩)。

(详细指标见附表:

XX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能增加全县森林覆盖率1‰,能使位于长江流域六冲河源头的项目实施区域--妈姑镇增加森林覆盖率2.4%,有效地起到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洪减灾的作用。

项目投资112万元,能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投资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项目选择实施的妈姑镇,是XX县历史上最早的工矿业开发区。

由于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林分质量差,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1986年6月发生特大洪灾,致十多人死亡,大量房屋被毁;

1999年发生洪灾,大片土地被淹没;

2010年5月5日,再次发生特大洪涝灾害,6人死亡3人失踪,上千亩农作物顷刻之间毁为一旦。

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省、地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结合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规划,本着先易后难,突出特色,加快区域化建设的原则,拟在妈姑镇建设5000亩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示范项目。

贵州省林业厅《关于提报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黔林计通(2010)168号]文件下发后,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研究会,立足本县县情,布置了长防林建设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有效地增加项目区森林面积,改善森林资源质量和调整林种结构,对改善生态环境和遏制水土流失具有重大作用。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XX县是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六冲河和三岔河的源头,境内山高坡陡,峰峦叠嶂,沟壑纵横。

由于森林资源遭受历史性的破坏,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给本县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灾害,也同时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由于XX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农村贫困面较大,成为了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毕节生态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的策源地。

因此,利用全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逐年营建一定规模的长江防护林工程体系,势在必行。

项目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贫困的生活状况,维系区域内国土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地点或范围

根据项目立项条件,结合XX县生态环境状况和林业生产条件,选择妈姑镇作为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建设区范围的宜林地资源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3.2项目区基本情况

3.2.1自然概况

XX县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腹部,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北源六冲河和三岔河上游,位于东经104°

10′20″~105°

01′23″,北纬26°

46′12″~27°

28′18″之间,地势西北高,东部低,境内最高海拔2900.6米(贵州省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230米,相对高差1670.6米,平均海拨1996米。

XX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3.8℃,大于10℃年积温2500~3750℃,无霜期206~255天,年平均降雨量785.5~1068.0毫米,极端最低温度-4.9℃,最高温度34.6℃。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针阔混交林,分布有62科600多种木本植物,优势种类为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栎类、桦木等。

境内主要成土母岩有紫色砂页岩、砂岩、碳酸岩、玄武岩等,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高山灌丛草甸土等。

全县有主干河流和支流19条,小溪流70条。

3.2.2社会经济概况

XX县土地总面积4867650亩,辖27个乡镇458个村2851个村民组。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710000人,其中:

农业人口667610人,占总人口的94%,非农业人口42390人,占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219人/平方公里,有彝、苗、布依、回族等14个少数民族。

农村劳动力390601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3.96亿元,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原粮总产量21万吨,农业人均口粮320.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12元,主要经济来源以变卖粮食、外出打工及种植少量经济作物(烤烟)为主。

各乡镇均通沥青油硬化公路,326国道和212省道穿越县境,毕威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交通条件较好。

3.2.3土地利用和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贵州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XX县国土总面积324510.0公顷,其中:

非林业用地148526.71公顷,占45.77%,林业用地175983.29公顷,占54.23%。

在非林业用地中,坡度≥25°

耕地面积10657.54公顷。

在林业用地中:

有林地70500.22公顷,疏林地249.05公顷,灌木林地82367.6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777.31公顷,宜林地11744.19公顷,苗圃地4.05公顷,无立木林地4340.78公顷。

四旁树折算占地583.6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37.26%,林木绿化率47.29%。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968990.55立方米,以华山松和云南松树种占优势。

幼、中龄林占林分比重较大,其中幼龄林22028.48公顷,占53.06%,中龄林16702.14公顷,占40.23%。

3.2.4林业生产建设情况

XX县是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毕节生态扶贫开发试验区的策源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飞播造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项目,林业生产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自2000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91600亩(其中退耕还林141600亩,退耕荒山造林250000亩),石漠化治理工程造林19000万亩,科技支撑项目造林4521亩,天保工程100500亩(其中:

封育面积146659亩,飞播造林100500亩,以植代播和人工造林40669亩)。

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洪补枯、防治石漠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5生态环境现状及林业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全县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少,且分布不均,同时陡坡耕地面积较大,石漠化程度逐年递增,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1)全县25度以上陡坡耕地、荒山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亟待治理。

(2)林业工程实施的某些造林小班位于干热河谷地带且土壤质地为砂质,新植幼苗部分死亡。

(3)荒山造林地多位于海拨较高、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杂草丛生的地段,易曹受冻拨、干旱、火灾、兔啃及牲畜践踏等危害,部分造林小班面积合格率和保存率较低。

其中火灾和牲畜危害是荒山造林最突出的致命因素。

(4)现有的荒山造林地块处于边远山区,零星破碎,难于管护,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造林成活率低,给营造林工程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XX县林业局拥有完备的内设机构,并在各乡(镇)设有基层林业工作站。

各机构部门均配有电脑、复印机、GPS全球卫星定位仪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配有对讲机、扑火工具等森林防火装备,在林业局设有专职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及物资保障,能有效地确保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项目管理。

3.3.2苗木供应条件

(1)苗木生产:

为了确保各项造林工程项目的实施,XX县分别在国有水塘林场、平山林场建设了2个规模达200亩的标准化、规范化苗圃基地,培植有华山松、藏柏、刺槐、柳杉等十多种苗木,数量达800万株;

另外在有关乡镇建设有临时苗圃地,培育有云南松、华山松、梓木等树种苗木达900万株,为本次造林所需优质种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苗木质量和调动管理:

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良种壮苗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

苗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造林工作的进度和成败,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苗木数量、质量和价格关,严格执行种苗质量检验,做到“两证一签”制度。

工程造林所需苗木必需达黔地标Ⅰ、Ⅱ级苗木质量标准,生长健壮、根系发育健全、无病虫害感染、无机械损伤,无根、断梢、细弱Ⅲ级以下苗木严禁用于造林;

苗木供给本着就地就近、优苗优用的原则统一调运、调剂使用。

由县人民政府在本项目制定的苗木单价内向乌蒙林业有限公司等苗木经营企业实行招投标购苗,以采购合同方式由中标的苗木生产企业统一供苗。

XX县林木种苗站具体承办苗木生产和管理工作,营林技术人员配合乡镇纪检部门负责对起运苗木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严禁在苗木采购中弄虚作假和抬高单价套取工程项目资金。

3.3.3自然立地条件

(1)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采用“综合因子—主导因子”方法进行划分。

XX县以海拔高度划分类型区,以母岩划分类型组,以土类、坡位、土层厚度结合划分立地类型,共将全县划分为2个类型区、11个立地类型(详见XX县立地条件类型表)。

(2)立地评价:

按序号基本反应了宜林地的立地因子特征和质量等级。

本项目涉及的妈姑镇宜林地所属立地类型主要为Ⅵ、Ⅶ、Ⅸ、Ⅹ,属相对较差的立地条件,适应的造林树种为华山松、云南松、刺槐等,并且适宜以防护林为培育方向。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1)长防林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XX县在198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县,到2001年,总共实施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任务66.9万亩(其中:

重点工程46.6万亩,一般面上营造林20.3万亩)。

重点工程中,植苗造林25.4万亩,封山育林21.7万亩,幼林抚育0.5万亩。

一般工程中,植苗造林25.4万亩,封山育林21.7万亩。

工程建设以合格的质量迎接了原林业部和省林业厅的核查,在工程实施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为本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府重视度和群众基础:

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实施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在2005年就达到了37.26%,实现了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XX县是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示范县,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在我县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广泛参与林业建设的形式发展,社区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极积性比较高昂,呈现出依托林业建设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3)资源条件:

一是现有的宜林地资源能为项目实施提供营造林用地,二是XX县建有华山松初级良种园和标准化育苗基地,能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种苗。

(4)技术力量条件:

XX县现有高、中级林业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5人,并有林学硕士人员2人,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比较强的技术保障。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的建设单位为XX县林业局,是全县林业行业的主管部门。

林业局下设有营林站、林木种苗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林政资源管理站、木材检查站、林业公安派出所、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天然林资源保护办公室等机构,并在全县各乡(镇)设立27个林业工作站,拥有高、中级林业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35人,并有林学硕士人员2人。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较强的技术力量,能确保本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高效益地实施。

5、项目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以营造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在造林林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树种,力争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5.1.2原则

①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

②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竹、草相结合的原则。

④坚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重点安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与旅游开发和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⑤坚持与扶贫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相结合。

⑥坚持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做到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落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认真落实和用好综合农业开发中央财政投资项目资金,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⑦坚持做好林业技术措施的“三个控制”(即立地因子控制、造林密度控制、遗传品质控制),加强抚育管理和森林保护,实行集约经营。

⑧遵循“参与式”项目建设的原则,将行政决策、技术措施和社区发展需求相结合。

5.1.3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增加全县森林覆盖率1‰,增加项目区妈姑镇森林覆盖率2.4%,能起到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作用,为项目区生态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5.2规模与布局

项目实施面积5000亩,其中:

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

全部布局在生态环境特别脆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XX县妈姑镇实施,涉及阿维寨、和平、拱桥、火炉冲、砂石、后河共6村。

5.3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

造林地位于阿维寨和火炉冲等村。

荒山造林小班选择坡度在25-35度之间,土层厚度在50-80cm之间的宜林地。

杂草覆盖度在50-85%之间,部分小班内有盖度在20-28%的杜鹃等小灌木(丛)分布,土壤PH值约为5.0-6.0,偏酸性,属石灰岩或砂岩发育的沙质黄棕壤。

造林小班海拨均在2000米以上地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适于营建生态林。

(2)林种选择

根据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荒山造林面积全部设计为防护林,二级林种为水土保持林。

(3)树种选择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造林小班所处的立地条件,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应高海拔、耐瘠薄、抗寒力强、易成活、生长较快、冠幅大郁闭早、经济价值较高的华山松、刺槐等树种。

(4)整地

为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荒山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均采取沿等高线块状清理、块状整地,保留现有灌木和草本植被,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的林分垂直空间结构,提高生态防护能力。

造林地清理用刀锄适当铲除种植点位周围的杂草灌丛,采用块状挖坑整地,规格40cm×

40cm×

40cm。

为促进土壤熟化和蓄水保墒,整地时间安排在造林当年11月进行(详见造林类型表)。

整地时要求先将表土置于穴的上方或斜上方,挖出的心土放于下方筑埂,然后将表层土壤回填到穴内。

整地时穴与穴之间的原生植被予以保留,禁止炼山,尽量控制水土流失。

(5)苗木与植苗

苗木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容器苗,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检疫。

根据区域气候和农村劳动力情况,造林时间安排在雨雪充沛造林易成活的农闲季节进行,为当年的农历7-12月。

人工植苗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栽植深度一般比苗木原土印深2─3厘米。

先回填表土,苗轻放穴中,表土埋苗根,当填土到穴深的三分之二时,将苗木向上轻提,使苗根舒展,踩实土壤,然后再填土,分层压实,填土至穴满再踩,最后松覆细土。

填土时应拣净石块和草根等杂物,容器苗在栽植时还应将容器袋底部撕通。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要求随起随运随栽,在起苗、运输和栽植过程中做好苗木保护,尽量对苗根使用保水剂并沾泥浆。

当天栽不完的苗木要在背阴潮湿处做好假植。

(6)配置模式

由于造林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增强幼林抗逆性,促使林地早郁闭和提高林木通直圆满的干形,结合防护林经营目的,应适量加大造林密度,搞好密度控制。

设计每亩植苗222株,株行距1.5m×

2.0m,长方形配置植株,刺槐和华山松不规则小块状混交。

(7)抚育管护

新植幼树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要进行精细的抚育,改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促使幼苗幼树迅速生长及早郁闭。

抚育的项目主要是除草、松土、扩穴。

每年抚育1-2次,连续抚育3年,分别在4~5月和7~8月进行。

第一、二年以锄抚除草为主,规格30×

30cm;

第三年为刀、锄抚,主要是割灌草和扩穴,规格50×

50cm。

由林业站工作人员和护林人员负责幼林抚育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做好幼树保护和管理。

(8)苗木供应保障

XX县境内目前培育有华山松、剌槐等各类苗木1500万株,能满足本项目的苗木需求。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1)封育区现状

封山育林规划在妈姑镇实施。

该镇是XX县工矿产业发展区,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仅2010年5月5日发生的洪灾,就造成6人死亡3人失踪,大量房屋被冲跨,大片良田好土被淹没。

妈姑镇总土地面积13899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651.7公顷,有林地面积仅1057.9公顷,灌木林地4343公顷,宜林地782公顷,森林覆盖率34.5%。

规划封山育林面积3000亩。

重点布局在林地林木盖度较低,比较适宜通过封山育林措施,提高林木覆盖度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区域。

对这些宜林地实施封山育林措施,能达到封育成效,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作用。

涉及拱桥、火炉冲、阿维寨、和坪村。

封育地类均为宜林地,母岩为炭酸岩,岩石裸露度在15-35%,坡度在20-35度之间,属潜在石漠化。

主要植被和树种组成:

覆盖度占比重较大的为天然次生灌木丛,主要以茅栗、杜鹃、杨梅、火棘为主,平均高约1.2米;

乔木母树以麻栎、桦木为主,是封育的主要培育对象,平均每亩母树在15-20株,平均高约2.5米,幼树20-30株,平均高约0.8米。

乔灌覆盖度30%以下。

(2)封育类型

根据封山育林区的植被类型、树种组成和经营目的,以及母树、幼树分布情况,封育类型全部设计为乔灌型,面积3000亩。

封育主要乔木树种为麻栎、桦木,灌木树种为杨梅、杜鹃、茅栗等。

(3)封育方式

为了使封育区域的森林群落利用天然下种和萌芽萌蘖的自然更新能力向稳定性群落发展演替,尽快郁闭成林,及早发挥封育区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必须在封育期内禁止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殖的人畜破坏活动。

设计封育方式为全封。

(4)封育年限

在认真分析区域立地条件、林木繁殖体数量及分布、育林措施和封育类型等因子的基础上,为确保达到成林标准,将封育年限定为6年。

(5)封育措施

①管护措施

建立管护组织:

根据封育区的实际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成立相应的造林工程管护领导机构,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人员。

有组织有纪律地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扰乱林区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确保封山育林成效。

健全管护制度:

以《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结合各村实际,制订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管护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将村规民约发放到工程区农户和有关人员手中,并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建立固定碑牌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彻底杜绝在封育区内放牧、樵采、用火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森林安全。

落实管护人员:

结合封育区面积、小班分布、人口密度和人为活动等情况,参照有关标准聘请专门的护林人员进行管护。

②管护设施

管护碑牌:

在封育区人为活动频繁的主要路口、路旁、山口、河流交叉点、村寨比较醒目的地方,树立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封育四至界限、建设年限、建设单位、面积、封育时间、封育类型、封育方式、护林公约、奖惩规定和管护人员等内容。

封山育林碑、牌规格:

碑为砖混结构,高2.0米×

宽2.5米,琉璃瓦盖顶镶瓷砖;

牌为水泥钢筋结构,高1.0米×

宽1.5米。

碑、牌数量:

共7块,其中碑1块,牌6块。

③灾害防护

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置、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制定护林防火制度和规划,提高工程区对森林火灾的防治能力,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严防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

④育林措施

通过认真分析封育区小班综合因子情况,在幼苗、幼树株数较少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采取见缝插针人工补植补造育林措施,配合天然林的自然修复能力,使封山育林小班在封育期限内尽快成林,达到生态林的封育目的。

补植补造树种、面积、混交面积和混交方式:

本项目工程封山育林小班设计补植补造面积3000亩,占作业面积的100%。

设计补植树种主要是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华山松和刺槐。

采用华山松与刺槐不规则栽种,与天然原生木本植物形成自然混交。

补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根据小班调查的现有母树、幼树密度和分布情况,设计平均每亩人工补植华山松等乔木树种50株,满封育年限时能达到乔灌型封育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补植。

整地:

块状整地,规格40×

40×

30cm。

种苗及栽植:

苗木必需达到黔地标

级苗木标准,使用苗木必须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感染、无机械损伤。

用苗量19.5万株,其中:

初植华山松15万株,次年补植4.5万株。

使用裸根苗或容器苗,按“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造林。

 

5.4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

本项目立项批复后,2011年2-3月份由具乙级以上的设计资质单位完成作业设计,4-5月份完成作业设计评审并编制施工方案,6-10月份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施工,11-12月份完成管护碑牌的修建和落实聘请管护人员。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结近几年来造林实施情况,按照项目投资资金,结合XX县当前市场经济状况,编制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作为投资概算的依据。

①苗木价格

根据毕节地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