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910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精品.docx

最新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精品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李卫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8卷第3期

2、李皓,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

3、卢继元、胥静,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杨彬,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

5、贾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6、葛洪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3期

7、于凤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5期

8、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6月第26卷第2期

9、信德初,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两重性质——兼论科学社会主

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现代哲学》,2000年第2期

10、赵小芒,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从空想科学的发展——读《反社林论》,《国防大学学报》,1990年5月27-32期

11、颜晓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方法论转变,《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2、黄达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划清空想与科学的界限,《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

13、林萍,驳毛泽东思想的乌托邦来源论—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主义》,《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3卷第4期

14、胡瑞华,超越乌托邦——论邓小平关于破除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发

展社会主义的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3月第29卷第1期

15、孙代尧,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空想成分”之争的有关历史考

察与辨析,《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1年第5期

16、朱旭红,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浙江大学学报》,1994

年9月第8卷第3期

17、茶娜、高利英,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18、张彭松,王雪冬,乌托邦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理论视角的历

史反思与批判,《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第6卷第1期

19、祝福训、申存良,划清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山

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20、伍林生,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月总19卷

21、徐毅鹏,乌托邦与科学共产主义理想,《新长征》,1986年4月

12-14期

2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新近发展,《宁波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论。

——李卫红,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8卷第3期

空想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指欧洲)的统称。

——李皓,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主要是:

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它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

——卢继元、胥静,从《社会

主义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它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理想;第二,它是在这种价值理想的指导下所实际开展的社会运动;第三,是人类最终能够实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杨彬,科学社会主义再认

识,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

我认为:

就整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就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的这三大组成中,科学社会主义势必哲学更直接、比政治经济学更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可以说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而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新近发展,宁波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揭橥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其特定的内涵。

它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

马克思说:

“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葛洪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3期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贾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马克思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贡献。

恩格斯指出:

“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是有价值的,并且将来也是有价值的,可是要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这有待诸一个德国人。

”这个人就是马克思。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展”,“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列宁强调: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于凤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5期

如果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本身来考察,只出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

列宁和毛泽东所完成的飞跃是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但它不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只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二次飞跃作了历史的准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二次飞跃是邓小平实现的。

——段瑞华,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6月第26卷第2期

恩格斯在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归宿时,明确地指出: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17页)所谓“现实的基础”,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要找到空想社会主义赖以产生的现实土壤;另一方面是去发现使社会主义思潮走出空想,转变为真正科学学说的现实途径。

——赵小芒,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从空想科学的发展——读《反社林论》,《国防大学学报》1990年5月27-32期

恩格斯指出: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所谓“现实的基础”,我们理解有以下几层含义:

1、生产力的发展条件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生产力这一社会历史领域的“物质”基础之上。

马克思说: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无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确立为一个阶级,因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带政治性以前,在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主义者”。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学说,因而它必须反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最终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力的发展,消灭阶级斗争和阶级。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因此,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可是,以往的社会主义同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不相容的”。

——葛洪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5月第4卷第3期

三、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社会运动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变迁的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论证,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基础。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他们深信自己的天才实验能够使有产者和统治者感兴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客观地指出:

“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

杨彬,《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

 

以往的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社会客体对社会主体的价值关系为对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不仅把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个价值对象来考察,而且把它作为一个事实对象来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规律。

以往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全面的价值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不只停留在好坏、善恶的评价上,而是更进一步,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来面貌,把以往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坏、恶的谴责置于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变单纯的价值批判为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统一。

以往的社会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仅是一种价值目标,是主体对于纯粹善的单方面向往,因而绝大部分构想只能是空想,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建立在对现实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它不仅追求善,而且以真作为善和美的根据,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信德初,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两重性质——兼论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现代哲学》2000年第2期

社会主义从求助于理性转向求助于历史,使社会主义不再只是抽象原则或思维理性的产物,而是基于现实的历史运动的产物,这个转向是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方法论前提。

……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经济运动的现实展开过程,在现存的经济关系中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与手段。

求助于历史,使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实证的也就是科学的基础。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

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

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

正如恩格斯所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