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695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65.5

3.0

15.0

41.5

5.0

0.5

2.5

2.0

0.6

1.4

微量(不计)

A.种群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甲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

a-1

C.种群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0×

D.能量从种群乙到种群丙的传递效率为12%

选B 种群甲、乙、丙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说明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群落还应该包含分解者;

种群甲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3.0+15.0+41.5=59.5×

a-1;

种群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5.0-5.0=10.0×

能量从种群乙到种群丙的传递效率为2/15≈13%。

3.(2018·

宜兴期中)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和杂草均处于第一营养级

C.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低,抵抗力稳定性弱

D.农田弃耕后逐渐演替为灌木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

选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和杂草都是生产者,均处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C正确;

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过程为: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林,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4.(2018·

常州期中)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

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

选C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食量-排泄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生产者能将约为1%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

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需要维持体温恒定,而变温动物则不需要,所以变温动物有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

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

该生物的平均体重,一般来说生物量越大,所处的营养级越低,所以营养级具有的能量和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没有直接关系,如树→虫→鸟,虫平均体重小,但该营养级能量高。

5.(2017·

南通二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019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单元测试

A.甲代表生产者,丁代表分解者

B.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

C.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选C 甲固定光能,为生产者;

丁分解粪便、遗体残骸等,属于分解者,A正确;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甲同化的能量是流进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B正确;

分解者的异化类型包括好氧型、厌氧型及兼性厌氧型,因此⑤代表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

甲、乙和丙之间物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6.(2018·

射阳中学月考)如图表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

选B 生物群落包括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虫、鼠、鹿一共从草中获得其能量的10%~20%,B错误;

鹰以蛇为食,且两者都以鼠为食,所以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少,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鹰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D正确。

7.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为J/(cm2·

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选A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

a)。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J/(m2·

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选C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0810kJ/(m2·

a);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80/3370×

100%≈11.3%;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与输出处于不平衡状态,群落还没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选B 图中应是a>

d,b>

e,c>

f;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注:

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

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选C 结合图形分析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

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11.(2017·

无锡一模,多选)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

选AC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①②③④之和小于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③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同化量的一部分,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

12.(2018·

启东中学月考,多选)在草原上,具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球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B.牛与羊属于初级消费者,其含有的能量可流入第二营养级

C.通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得牛羊同化量的10%~20%

D.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选ABCD 蜣螂以牛羊粪便为食,可知蜣螂属于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

牛、羊均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流入第二营养级,B错误;

牛羊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蜣螂以粪便为食,因此其不能获得牛羊同化的能量,C错误;

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

淮阴模拟)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将蚕沙(即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图中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A;

A能量的一部分在桑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表示为图中的B,余下的部分用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表现为图中净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

(B1+C1+D1)表示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其中B1为未被利用的能量、C1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A1+B1+C1+D1。

蚕沙(即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桑树即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答案:

(1)A B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A1+B1+C1+D1 一

14.(2017·

苏州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和大豆间种的实验田中的生物种类和植物能量的流动情况(单位:

×

107kJ)。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该实验田中的分解者有________________,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右图为兴趣小组进一步调查获得的某个样方(20cm×

20cm)内的玉米螟幼虫分布情况,则该样方的玉米螟幼虫的密度为________条·

m-2。

为了更好地控制虫害,请写出一种针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

与单一种植相比,间种可以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1)由表可以看出,蚯蚓、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为该实验田中的分解者。

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固氮制造的氨供给豆科植物,所以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2)该样方内玉米螟幼虫有12或13条,该样方面积为20cm×

20cm=400cm2,所以该样方内玉米螟幼虫的密度为12(或13)÷

400×

104=300(或325)条·

引入玉米螟天敌、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玉米都可以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从而控制虫害。

(3)由图可知,植物同化的能量为4.5+9+1.5=15×

107kJ。

第二营养级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5×

107×

20%=3×

(4)玉米茎秆高,与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垂直结构的复杂性,增加生物种类可以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栽种密度过高,叶片相互遮光,固定的太阳能没有增加,但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导致产量偏低。

(1)蚯蚓、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互利共生 

(2)300或325 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3×

107kJ (4)垂直 抵抗力 叶片相互遮光,固定的太阳能没有增加,而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或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15.(2017·

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如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乳鸽养殖销售、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护种鸽种群适宜的______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鸽子经过驯化后可以充当“信使”,该过程属于________信息的应用。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

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存在着有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

(注:

NP=GP-R,NP为净同化量,GP为总同化量,R为呼吸量。

食物链

环节

I

GP和

NP

GP=59.3×

106

NP=50.5×

GP=176×

103

NP=6×

GP=55.6×

102

NP=1.3×

NP/GP

0.85

0.03

0.02

R

8.8×

170×

54.3×

未利用

99.7%

62.8%

①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护种鸽种群适宜的性别比例,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鸽子经过驯化后可以充当“信使”,该过程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肉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未被固定的能量进入粪便。

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回田利用,体现了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等特点。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净化空气。

由于鱼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自我净化)能力,因此废水进入鱼塘被净化。

(4)①GP为总同化量,根据同化量的值,可以推断出该食物链的组成是:

I→Ⅱ→Ⅲ,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3.16%,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第二营养级中有较多能量未利用。

②由于各营养级的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值不同,因此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

(1)性别比例 物理 

(2)肉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 (3)净化空气(合理即可) 自动调节(自我净化) (4)①3.16% 第二营养级中有较多能量未利用 ②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值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