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327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对)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错)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

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

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

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

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

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

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

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

《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

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B.经济C.教育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

“我们班的×

×

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乙教师说:

“我班的×

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

”甲教师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

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是。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

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军事功能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B.加工政治信息

C.决定教育领导权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选择文化B.整理文化C.创新文化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

8.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师文化

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属性与本质B.相互制约C.相互促进D.二者具有共同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材料1:

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

马克思指出: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

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

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

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

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

材料3: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

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

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

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

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

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并自成体系。

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1.试论“教育先行”

2.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阐释“科教兴国”提出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四、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教师: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

”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

”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

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第六章现代课程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第七章现代教学

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

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

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

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八章现代德育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B.个性的发展

C.思维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B.疏导C.模仿D.奖惩

11.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C.陶冶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