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060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防雷专项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7雷击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10

7.1总则.....................................................................................10

7.2机构及职责...............................................................................10

7.3施工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11

7.4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追究.....................................13

 

1概述

雷电灾害古已有之,它给人类带来过许多惨痛的教训。

因此,人们在建筑物、构筑物设计时一直都十分重视结构本身的防雷设计工作。

但是,往往忽视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过程中的防雷工作。

随着建筑施工过程中雷击事件的不断发生,特别是北京“2008”奥运工程施工全面铺开,建筑施工过程的防雷、避雷工作受到各界的关注。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宿州市年平均雷暴日为35.7天,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的有关规定,宿州体育场周围地域空旷,且采用钢结构,建筑物高度由10.129m变化到30.2m,因而遭受直击雷的概率很大。

雷电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巨大的破坏性是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的,现阶段通过人力主动化解雷电的危害,还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通过努力被动地将雷击的能量给予阻挡并将它泄放入大地,以避免所带来的灾害。

目前,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地面拼装、高空安装及焊接工程已经进行多雷季节,为防止雷击建筑物及钢结构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确保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防雷专项方案。

2编制依据

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2.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第534节:

过电压保护电器》(GB16895.22-2004/IEC60364-5-53)

2.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二部分:

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IEC61312-2/1.0)

2.6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主结构安装方案

2.7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地面拼装方案

2.8宿州市建委、“08”办、宿州市气象局、国家气象局及宿州城建集团下发有关防雷的政策、法规文件。

3工程概况及特点

3.1工程概况及工程进展

工程为安徽宿州体育馆,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唐河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北角。

体育馆的设计采用刚柔并举的处理手法,场馆外形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竹简,书写着眷眷的历史与文化。

展示出宿州浓重的汉文化内涵,并有机的和现代宿州、时尚宿州融为一体,迸发出时代激情与动感的体育精神。

体育馆在形体上与如意,祥云等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符号相呼应,成为传递和谐,快乐,具有时代精神的综合建筑风格。

体育馆屋盖整体外形南高北低、南窄北宽,最高处位于D轴附近,顶标高30.2m;

最低处通过弧形梁与体育馆地上一层土建结构连接,标高6m。

钢结构屋盖整体平面轴线尺寸116m×

132m,桁架范围平面轴线尺寸131m×

(83m~98m)。

屋盖钢结构以1轴、12轴、A轴、S轴为界,中部区域【(1~12)轴/(A~S)轴】为平面管桁架结构,外侧周边区域为钢梁结构。

体育场结构两侧(1轴、12轴)各设置16根钢骨砼柱,基本柱间距8.4m,每榀东西走向屋盖桁架在结构宽度方向对应与两侧钢骨砼柱连接,A轴外侧桁架连接于南北向桁架,整体长度103m。

整个屋面共含东西走向桁架17榀,柱间桁架长度范围83m(B轴)~98m(S轴);

南北走向桁架10榀,桁架长度均为131m。

在B轴和P轴处主桁架与次桁架通过焊接球节点垂直交错形成网状结构体系,其余屋盖桁架部位均为杆件相贯焊接连接。

桁架整体安装标高根据体育场周边钢骨柱柱顶标高而异。

桁架整体安装标高为南高北低,最高处为D轴附近,桁架安装标高(上弦)28.9m;

最低处为S轴,桁架安装标高(上弦)13.7m。

最高点高度为30.2米,最低点高度为10.129米;

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最大尺寸约116米、短轴最大尺寸约132米;

大跨度屋盖支撑在32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8.4米。

3.2防雷施工项目

根据宿州市历年来气候特点,宿州多雷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

此期间,钢结构施工正全面展开,预计需防雷的施工项目主要有:

屋面主桁架钢结构地面组拼装和焊接,屋面主、次结构的吊装与焊接立面次结构的吊装与焊接

3.3施工现场情况及防雷难点分析

3.3.1整个体育场外圈、内圈均有拼装场地、整个钢屋盖顶面和立面次结构均有构件吊装和焊接,点多面广,需防雷区域巨大;

3.3.2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多,各类焊机等用电设备多,临时电缆线多,防雷接地、防漏电难度大,防雷难度大。

3.3.3体育场钢结构周围无较高建筑物,地处较空旷地带,而其结构高度由10.129m变化到30.2m,遭遇雷击的可能性比较大。

4防雷施工部署

4.1成立防雷工作领导小组

总承包成立防雷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龚学敏

副组长:

周政

组员:

李升、黄保川、李文杰、丁迎喜、郑沛·

防雷领导小组下设防雷应急调度指挥中心,中心主任由周政担任。

中心调度室设在总承包工程部钢结构项目部。

·

各参施单位应相应成立防雷工作领导小组。

4.2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教育

总承包部安保部组织防雷专家对各参施单位分管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防雷知识的专项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各参施单位对各自施工队进行防雷知识的专项培训,施工队及班组对操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防雷安全教育确保每个操作工人树立起防雷安全意识。

4.3加强防雷安全措施检查

总承包部安保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各类焊机、临电各种设施的防雷、接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各类设备的有效接地。

并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工作。

4.4建立健全防雷管理制度

4.4.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系统,明确分工,加强整体协调,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工程按工期质量要求进行。

4.4.2总承包部及各参施单位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每天由一名领导带班,另配备值班人员若干。

值班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及时排除险情,做好值班记录。

4.4.3总承包部工程部及各参施单位工程部门每天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并做好详细记录,天气情况上墙,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生产。

遇雷雨天气,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避免雷雨天气工作。

4.4.4总承包部及各参施单位认真做好防雷抢险安排,准备好抢险物资、器材及人员。

前期准备工作充足,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作好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5防雷准备

5.1施工现场准备钢结构施工单位对自己辖区的拼装场区、大型吊机、配电箱等的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及时处理改正,确保达到防雷要求。

5.2技术准备钢结构施工单位应组织作业队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环保等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讨论《防雷专项方案》,针对不同的施工特点编制防雷安全措施,并进行详细的防雷安全交底。

6防雷措施

钢结构本体与整体混凝土结构设有防雷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防雷接地装置连成整体,在钢结构施工时钢结构柱脚与混凝土结构接地装置相连,混凝土结构的接地装置直接通过基础桩与大地相连。

钢结构的施工防雷工作以结构防雷系统为基础。

结构防雷系统经过检测,接地电阻为0.2Ω,满足设计防雷要求。

因此,施工过程中的防雷工作以此为基础是有保障的。

6.1防雷管理措施

6.1.1根据宿州体育场工程的特点,公司安全部门制订工程总承包部和各参施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形成总承包和各参施单位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状,用责任状的手段迅速强化领导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心,为工程的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6.1.2建立雷电灾情的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在采取应急宿州体育场工程钢结构施工防雷专项方案抢险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准确、全面的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6.1.3严格规范现场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具、用品的管理,施工单位的防护用品按照要求进行采购。

在雨季施工阶段一定要保证所有作业人员的绝缘鞋的发放使用。

6.1.4接到雷电预警或预报时,各参施单位领导、工程、安全及技术管理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同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防雷,必要时停止可能有危险的作业,将施工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内。

6.1.5雷雨时应停止钢构件吊装作业,并应停止焊接工作。

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焊接,应采取可靠的防雷措施。

6.1.6雷雨时位于钢构架顶部及外侧施工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构架下方或构架内侧,并逐步转移到看台下方。

严禁雷雨天气在钢结构屋顶表面行走。

外围其他地面人员进入临时建筑物内,场内施工人员进入看台下方。

6.1.7大型履带吊车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作业时,使用电缆将吊车与钢结构接地连接,吊钩及吊机本体应离开钢结构本体3m以外,保证良好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汽车吊停止作业,收回或放平吊臂。

6.1.8检查支撑塔架的接地情况,保证良好接地。

6.1.9雷雨天气,在室外不宜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各种类通讯工具;

在室内不宜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尽量使用免提电话。

6.1.10雷雨天气时,室内人员不要靠近自来水管、暖气管、支撑塔架、配电箱等金属体,不要停留在门窗附近,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6.1.11雷雨天气施工时,室外施工人员不要肩扛钢管、钢筋等金属材料或潮湿的木材等行走。

6.1.12各类临建设施宜安装直击防护装置,金属棚架宜做接地处理;

一级配电箱内宜设置电涌保护器。

6.2防雷技术措施

针对宿州体育场钢结构施工阶段的施工特点,雨季防雷按施工区域划分为三个施工防雷区域,即外围施工区域、内场施工区域、屋面施工区域。

因此防雷专项方案技术措施便是根据这三个区域的特点来设计。

6.2.1外围施工场地防雷措施

外围施工场地包括多个平面桁架和立面次结构的拼装场地以及壹台450吨履带吊机和多台25吨以下的小型吊机。

对于每个独立的拼装胎架都要从胎架上引出截面积16mm以上电缆与邻近的桁架柱接地体连接,确保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良好;

对于壹台450吨的大型履带吊机也用截面积16mm以上电缆将其与邻近钢结构柱脚接地体连接确保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良好。

电缆与钢结构柱脚接地体连接的节点接地电阻应满足结构防雷系统的要求。

根据检测结果,接地连接好大型吊机及拼装胎架的接地电阻均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对于南区和北区吊拼装场,应与大地有效接触。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防雷应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滚球半径按45米计算。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只要保证两胎膜架吊间距小于90米时,此拼装区域可不进行其它防雷措施。

另外,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防雷应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滚球半径按45米计算。

因此,宿州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外圈立面45米以下区域可不进行专门防雷措施,雷雨天气时操作人员应躲避到钢结构内部或停止操作,防止雷电感应的伤害发生;

对45米以上区域,雷雨到来时,在外立面操作的工人应立即转入立面内部区域。

6.2.2内场施工场地防雷措施内场施工场地包括多个平面桁架和立体主桁架的拼装场地以及多台25吨以下吊机也用电缆将其与邻近支撑塔架连接,确保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良好。

根据检测结果(最大值为2Ω),接地连接好大型吊机及拼装胎架的接地电阻均满足规范要求。

6.2.3屋面施工防雷措施

雷雨天气,禁止在屋面进行相关施工工作。

雷雨到来时,屋面上操作工人及管理人员等应迅速转移到主桁架上下弦之间,并尽可能快的转移到混凝土看台上。

6.2.4支撑塔架防雷措施

为了保证支撑塔架的等电位连接,中圈、外圈支撑塔架在每层砼看台楼板处,支撑塔架与最近的等电位点或接地装置连接。

7雷击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7.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和总承包部“危机事件处理应急总预案”的要求特制定施工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在宿州体育场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雷击伤亡事故时起动使用。

7.2机构及职责

7.2.1根据宿州体育场工程危机事件处理应急总预案要求,工程总承包部成立雷击事故处理中心,

其人员组成如下:

主任:

副主任:

周政

成员:

李升、黄保川、李文杰、丁迎喜、郑沛

7.2.2现场成立医务室。

7.2.3施救组职责:

1)施救组执行危机处理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因雷击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火灾事故的施救和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有权调度应急处理车辆、器械和物资;

2)制订事故发生后防止事态扩大的应急措施;

3)负责保护现场,设置警卫,疏通道路等相关工作;

4)迅速请示领导紧急情况下的对外报警和有效的处置意见;

5)召开事故分析会,写出事故报告并指导制定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7.2.4各参施单位都要根据工程承包部的防雷应急预案制订落实措施,成立相应组织并规定详细职责。

7.2.5各参施单位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其中包括:

现场主要负责人、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卫生医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电工人员,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救护人员(如简单的人工呼吸等救护技能)。

7.3施工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7.3.1总承包部及各参施单位设立值班室,保证24小时由管理人员值班,保证与各救援组织的电话联系畅通。

7.3.2施工生产事故报告程序:

现场雷击事故的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室-----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单位施工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7.3.3施工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施工生产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4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追究

7.4.1施工现场发生雷击事故后,第一发现人必须向现场领导或值班室报告,事故发现者不报告或延误报告时间且造成严重后果时,追究其责任。

7.4.2值班室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时必须立即报告项目部、医务室和主管领导。

项目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设置警卫,封闭现场,控制事态发展。

工程部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现场,调动人力物力进行救援。

抢救组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设法掌握现场实况,迅速展开全面指挥工作,决定如何上级报告和请求支援的果断意见。

相关部门在接到应急救援报告时必须立即响应,全力以赴迅速进入履行职责状态。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都不允许在应急抢险中延误战机,否则追究责任。

7.4.3现场发生雷击(触电)事故,通知总承包部和项目电工、医务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立即进行拉闸断电,医务人员应当场进行人工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安全部进行处置和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