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673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5.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艰难

B.民族工业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影响

C.一战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6.从1918年到1919年,中国学生经历了从欢呼公理到抗议强权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新文化运动的进行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段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C.采取恰当战略战术D.海外侨胞大力配合

8.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图强。

用较少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广大人民的建设热情

C.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D.政府的大力支持

9.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是指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0.导致下图中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

万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侵略与扩张政策的推行

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推广

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11.美国总统林肯曾说:

“‘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相半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表明,林肯希望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经济的发展D.实现国家独立

12.“(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保罗•约翰逊《现代:

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会议内容都与哪一地区有关?

(2)上述会议的决议分别对该地区局势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争,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的伟大事业,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为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足智多谋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座历史丰碑。

——摘编自《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高度集权)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不久,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四个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座历史丰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1956年的中国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的?

(3)材料三中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举措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共同作用。

15.探究问题。

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

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有人认为冷战“弊大于利”。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

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

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

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

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还有人认为冷战“利大于弊”。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竭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

加迫斯把冷战称为“长和平”,也有人称之为“冷扣平甘,认为“尽管冷战是危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冷战为这个世界提供了缓和……冷战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和平和安全,尽管存在核均势威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它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从材料中表述的关于“冷战”的观点中,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

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16.阅读材料,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1年底,中央针对2021年“三农”工作连续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会面分析“三农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2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12月29日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总结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专家表示,2021年我国将出台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确保2021年贫困人口和地区脱真贫、真脱贫;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失误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①项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杰出人物,曾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②项郑和原本姓马,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曾其下西洋;

③项马本斋是抗日英雄,马本斋是回族人,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

④项关向应是满族杰出人物,由此可知,②③项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①项图片反映的是壮族人民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故①项符合题意;

②项图片反映的是壮族的建筑吊脚楼,故②项符合题意;

③项图片反映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吉尔邦节,故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项图片反映的是蒙古族的建筑——蒙古包,故④项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可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

“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可知,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所以鸦片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它的客观进步性。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是解题的关键,鸦片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它的客观进步性。

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

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

严复虽然没有参加维新运动的实践,但是他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却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为酝酿中的戊戌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因此题干材料表明戊戌变法兴起的因素是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5.A

根据“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民族工业萌芽;

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

由此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是曲折艰难,故A项“理解”正确;

BCD三项对“曲线图”理解不全面。

故本题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是曲折艰难的,总体特征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整体比较落后,且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6.C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中国北大学生率先掀起了五四运动。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国学生经历了从欢呼公理到抗议强权的转变”是解题的关键,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中国北大学生率先掀起了五四运动。

7.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地道战”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使日军不得安宁。

说明采取恰当战略战术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8.B

“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图强,用较少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知,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不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项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因为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是美国外交的一次失败。

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1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770—1861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中,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的煤炭产量的急剧增加。

故C符合题意;

A项殖民侵略与扩张政策推行的时间是17世纪;

B项珍妮纺纱机利用的动力是人力;

D项内燃机发明与广泛应用的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煤。

这容易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记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电力和石油。

11.B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南北战争前,在美国西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的资本家都想把自己的工业在西部发展。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矛盾的焦点就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面临分裂的危机。

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49岁的美国国会议员林肯说: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说明林肯主张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2.D

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由题干可知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趋于解体,这场政治风暴最终结束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3.

(1)欧洲。

(2)图一:

冲击了凡尔赛体系,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或加速欧洲战事的爆发。

)图二:

加快了欧洲的联合,推动了欧洲统一进程。

(1)根据图一“1938年慕尼黑会议”图二“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决定成立欧洲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欧洲共同体国家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盟联盟条约》,两年后,该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因此图一、图二所示会议内容都与欧洲有关。

(2)根据图一“1938年慕尼黑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阴谋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因此图一慕尼黑会议的影响是:

)根据图二“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决定成立欧洲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的两年后,《欧盟联盟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欧盟成立后,就着手吸收新成员国,到2007年,它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

因此图二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的影响是:

14.

(1)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

为开启正确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丰富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等。

(任选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制定了《共同纲领》;

完成了土地改革;

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任选其中3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3)推动了改革;

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等。

(1)根据材料一“开始了创建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的伟大事业,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为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邓小平等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因此,之所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座历史丰碑”是因为:

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49年—1956年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采取的措施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由此可知,材料三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推动了改革;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相关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开创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和建设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5.

(1)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

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

军事方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或北约的成立)。

(2)答案一:

冷战“弊大于利”。

因为:

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造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长期对峙,使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使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威胁;

双方庞大的军费开支,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评分说明:

答出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每点,所以,冷战“弊大于利”)

答案二:

冷战“利于大弊”。

冷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美苏之外的国家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每点,所以,冷战“利于大弊”)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

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北约的成立)。

(2)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冷战‘弊大于利’。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可概括出观点: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论证如下:

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综上所述冷战“弊大于利”。

(答出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冷战‘利大于弊’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可概括出观点:

冷战“利于大弊”。

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美苏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此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冷战“利于大弊”(答出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16.阅读材料,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举措:

土地改革。

影响: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依据题干时间提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域提示:

“三农”问题。

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冬天,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农”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