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650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新疆新源县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

新疆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

5月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提,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

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C.犁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2.《朱子大全》指出: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3.鼎、圭是工商食官制度下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君,几乎不在市场流通,但在考古中发现,春秋时期的庶民墓葬中普遍出现用鼎和石圭陪葬。

这说明当时

A.传统礼制彻底破坏B.官营手工业出现商品化

C.世俗奢侈之风盛行D.官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唐代以前,“市”只是作为商品交易的空间,而没有居住功能。

但在唐代已经存在市中住人的现象,“市”逐渐有了居住功能。

这表明

A.坊市界限已经有所松动B.官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

C.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D.政府管理水平逐步下降

6.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量有可能是因为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

7.自秦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作为一项经济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D.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8.15至17世纪的全球大航海,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璧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确立D.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9.有人评价葡萄牙在殖民活动中“没有运用所得的财富建立稳定的国内经济体系,未能形成持续的经济发展能力”。

可见,殖民活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通过

A.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B.世界商贸中心的转移

C.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D.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10.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已婚女工在工厂工作,往往无法过多地关心家庭,许多男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都泡在小酒馆里,在花掉薪水的一半、喝得酩酊大醉以后,才回到家里,还有的男人甚至在外面拈花惹草,而做妻子的对此却无可奈何。

但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百年间,英国只有不到10例离婚案例。

这主要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B.妇女地位依然比较低下

C.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D.英国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11.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一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此次世博会举办时

①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在英国已确立②英国议会宜称自由贸易成为国策

③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④英国钢铁作为建筑业新材料风行全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电气技术方面的理论主要是由英法完成,但德国在电的实际应用上取得的成就大大超过英法。

英国是化学的故乡,法国发生过划时代的化学革命,但化学跑到德国落户,使德国成为化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这说明,德国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

A.开发利用国际科技资源B.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研究

C.大力吸收引进技术人才D.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读“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可以看出

年份

英国

日本

美国

1871—1873

34.7%

3.7%

0.5%

1901—1903

15.9%

12.5%

7.1%

1913

16.5%

20.4%

6.0%

1919

9.5%

36.3%

16.2%

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

③美国趁一战期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4.据《兴宁县乡土志》载,1880年后,广东传统纺织业中心兴宁一带,由于“孟买棉纱售价低廉”,“棉纱进口,俱为兴宁县织布所需”,仅土布业一项,就占全县手工业出口总值的九成多。

由此推知,当地

A.纺织技术得以革新B.沦为世界市场附庸

C.土布的竞争力提升D.自然经济解体充分

15.据史料统计,1912-1921年,荣氏企业的福新粉厂陆续建成开工8个厂,茂新粉厂也从两个厂增加到4个厂,面粉日产能力占全国的1/4,几乎操纵了全国的面粉市场。

张謇的大生纱厂一厂新增纱锭5万枚,郭氏兄弟的永安纺织公司的初创资本达到600万元。

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晚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民族企业摆脱对外依赖D.民族工业发展适逢良机

16.1961年6月,中共中央对精简职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简的对象是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和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都不精简”,对这种精简安排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意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调整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

17.1956年内,全国私方人员中,被安排参加企业管理的约占40%,直接参加生产的约占60%,对一部分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国家安排他们在政府有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B.对工商业改造相对彻底

C.公私合营兼顾和平改造D.工业化亟须确立公有制

1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

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

中国的增长率为4.4%。

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该材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在全国建立

C.政企不分的管理弊端得到根除D.自主权的扩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20.2020年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在5月份的出口许可限制的基础上,升级了对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产品的限制。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联发科、高通、中芯、海力士等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都陆续表示在此之后将无法继续为华为提供服务。

从华为“缺芯”事件我们可以看出

A.优越的社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C.经济的全球化不利于民族企业发展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经济秩序被颠覆

21.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

这些“闯海人”

A.推动了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B.以实际行动积极呼应时代潮流

C.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D.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

22.20世纪30年代,广东台山县涌现了一批经营冷饮、西餐的餐馆,其中冷饮最受欢迎,如刨冰、汽水、冰淇淋、冰咖啡等。

这些冷饮很快就在本地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当时台山地区

A.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C.进步文明观念逐渐传播D.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23.中国媒体上的第一则征婚广告刊登在1902年6月26日的《大公报》上。

引起两种相反的回应,一是在当年《中外日报》转载了这则广告,并加了一个标题《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暗示出对此的赞成之意。

二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林宗素女士给《中外日报》写信猛烈抨击此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重点指出这则广告中只提对女性要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这反映了

A.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了人们的婚恋观B.婚恋自主成为社会风尚

C.人们思想观念已发生了一定改变D.清政府倡导废除旧的婚恋习俗

24.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25.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访员连夜用快马将江、浙、皖三省士子中试名单送往天津,电传至上海,于次日见报,距发榜时间仅24小时,使江南民间尽快获知科考结果,给翘首以盼的江南士子带来新奇与惊喜。

上述的“电”应是指

A.有线电报B.电话C.无线电波D.电台

26.1984年,电影《雅马哈鱼档》风靡全国。

影片讲述了阿龙、阿珠等待业青年合伙经营“雅马哈鱼档”,靠着自谋职业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故事。

电影采用纪实性手法,取景于当时广州的街头和市场。

1985年,该影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据此可知,这部电影

A.主题思想具有前瞻性B.拍摄方式首创了纪实性的手法

C.剧情取材于国企改革D.内容展现了广州扩大对外开放

27.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

例如:

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

这反映了互联网

A.给各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B.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

C.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D.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8.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一半;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共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

据此可知

A.经济合作推动美国走出了经济困境B.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得益于美国支持

C.苏美之间的经济往来符合两国利益D.经济危机使美苏放弃意识形态对立

29.罗斯福新政中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案,为长者和失业人士提供保障。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贡献是

A.着眼于人民根本利益B.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C.关注民生,安抚民众D.使美国杜绝了经济危机

30.1973年,美国市场上日本小轿车的销量为7.4万辆,1980年达到了19万辆,占美国市场的21.3%;同期,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占有量仅1%。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日本汽车耗油量较少B.美元与黄金挂钩且购买力较强

C.美国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