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6049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

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下的中国经济并未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以制定政策应对将要面临的挑战,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未来能长期保持高速稳健增长。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两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已经止跌回稳,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国比较宽松的扩张政策,财政风险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暴露。

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也越来越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在各个方面的挤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美韩黄海军演,不断叫嚣的人民币升值论调,利弊未明的转基因进口食品。

全球经济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束缚重重,危机四伏。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巨大人口压力下的就业问题,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粗放经济下的资源浪费,愈加严重的城乡差距,日益流失的民族文化,而这些问题必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中国应该如何确保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挖掘各个方面存在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试图通过宏观指标解读数据,从农业、工业、金融、贸易、军事、文化、社会民生七个方面来剖析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综合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的著作基本没有,但是却有比较丰富的关于各个方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农业、工业、金融、贸易、军事、文化、社会民生。

(一)农业方面

张新光(2008)

【24】指出中国农业比重大幅减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张筱红(2010)

【27】分析了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因,并阐述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威胁。

王广斌(2004)

【15】提出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二)工业方面

李厚廷等(1999)

【7】通过对各国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的实际对比,指出我国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提出工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体,社会应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王佐(2003)

【12】在研究中指出,大型企业不大不强,中小企业不精不专,企业不能合理分工协作,市场过度竞争,侵蚀了企业的合理利润,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难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吕政(1999)

【8】在分析了我国工业50年的发展后,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工业的差距主要不是表现在总量上,而是表现在结构和素质上。

因此,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推进产业升级,是我国今后工业发展首要任务。

(三)金融方面

20世纪60、70年代,以爱德华·

肖(shaw,E.S)

【3】、戈德史密斯(Goldsmithing)

【4】、麦金农(Mckinnon)

【2】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对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他们认为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并从多方面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

他们对金融结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分析研究使人们意识到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开始探究金融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国内对金融的研究主要始于邓小平【5】“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重要金融思想提出之后。

孙刚(2001)

【10】采用M2/GDP表示经济货币化指标以及与之不相关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并没有显著关系。

而国际研究表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了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就表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适应。

(四)贸易方面

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吴纪宁(2000)

【9】指出对外贸易有效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调剂余额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有助于维持和扩大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面有巨大推动作用。

白冰(2006)

【21】提出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只有尽快地适应世界市场的规律,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才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真正的飞速发展。

因此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对于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看法不一。

沈坤荣,李剑(2003)

【13】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证实,国内贸易比重和人均产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

徐映梅,田静(2005)

【19】认为国内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显著促进作用。

周怀峰(2007)

【22】认为从微观角度看,国内贸易不仅仅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层面降低产品成本,而且还催生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

国内贸易还能够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提供试验的土壤,孕育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从非价格的角度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五)军事方面

国外虽然关于军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的研究较少,但是对国防开支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却很丰富,并且意见纷呈,既有以贝努瓦、比斯瓦斯为代表所持的正面效应观点,也有以法伊尼和莱博威奇为代表主张的负面效应观点,但现在主流的观点是阿泰什、奥卢最早提出的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存在双重效应。

国内对军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从军事安全、国防开支来探讨军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王康(1988)

【1】提出军事安全对经济的影响呈现正反相对两个方面,首先相对和平的军事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合理范围内军费开支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同时军事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大的军事开支将会削弱经济实力。

余爱水(2004)

【16】提出军事与经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驱动,军事对经济的驱动效应包括科技牵动、消费拉动、生产联动、就业带动和转移流动,应该促进军事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保持足够而适度的军事规模。

(六)文化方面

王燕(2005)

【11】提出文化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具体包括文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文化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久远的“明天意义”。

王志潜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人口素质问题、创新与经济、文化产业、文化的差异性所引起的经济行为的差异性六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提出中国应该加强文化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育,大力发展文化相关产业。

余越(2005)

【18】从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本质、经纪人假设与人的社会性两个视角分析表明文化是影响经济的内在原因,并且从历史和动态角度分析指出文化影响经济的程度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

(七)社会民生方面

从社会民生方面阐述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的文献主要包含六个方面:

1、人口老龄化,2、性别比失衡,3、就业与失业状况,4、医疗卫生制度,5、收入不均,6、价格方面(通货膨胀)。

董贵新(1995)

【6】指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经济平衡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张车伟(2006)

【20】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指出了中国提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问题,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邓海潮(2004)

【14】指出贫富差距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并对城乡收入不均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第二章、宏观指标解读

一、经济增长

图12007~2010年中国GDP季度走势图

数据来源:

统计年鉴

普遍认为,中国潜在GDP增速为9%~10%,GDP增速超过11%被认为是经济过热,而GDP增速低于8%则被认为是经济过冷。

2007~2010年我国GDP季度走势,从过热到过冷再到过热,出现了一个大V型反转,快速走出周期谷底。

由此可以看出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为挽救经济的困难局面,所采取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政策已经把中国的经济拉动起来了,甚至“火烧得过旺”了,使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高达11.9%,接下来中国政府开始“退市”,经济增长率出现前高后低,但是这并不能被断定为经济衰退的征兆。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仍很复杂,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到内生性增长即消费与投资驱动才是当前国民经济的关键。

二、农业方面

1.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我们根据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的生产总值,绘制出了农业比重曲线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正逐渐减小。

到2009年,农业比重仅为10.35%,有专家预计,中国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将很快达到个位数。

虽然这种现象意味着我国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但我国毕竟是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70%的人口以土地为生,可是耕地面积相对人口比例偏小,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图2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

另外,我们根据三产业就业人员数的数据,绘制了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正急剧下降,这也直接导致了GDP中农业所占比重的大幅减小。

图3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

农业比重急速下降的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将不只是吃饭难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农产品供应不足,引发农产品价格飞涨,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问题。

因此,面对着急速下降的农业比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面对急速下降的农业比重,我们通过研究给出了如下建议:

(1)加大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通过社会筹资,资本市场融资,吸引外资等形式多渠道增加农业投资。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行农业集中化,优化农业结构

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建议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可以从畜牧业入手,实行畜牧业集中化,以一个村、一个养殖小区、一个配套沼气池、一个种植基地、一个带动公司、一个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利用龙头企业技术、资金、管理、市场资源等优势,带动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为分散的千家万户农民搭建了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通道,一举解决了农民资金、技术、管理、优良种苗、养殖污染、优质肥料、生活能源、增收节支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在省会城市扩张生产畜牧土地难问题,并建立了政府在动物疫病防控上规范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建立了现代畜牧业的有效载体。

为了保证销售,我们建议引导并扶持畜产品加工产业,产成品销售过程中注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树立品牌意识。

(3)解决好“三农”问题

要改变农业比重,不能只从农业入手,更要注重社会因素,协调并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关键!

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贯穿到底,推动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建立完善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从政策部署讲,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抗灾能力。

完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

2.农产品价格

进入2010年以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品种年度涨幅更是历史罕见。

不仅如此,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副产品、蔬菜等价格也都呈现出大涨局面,“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年度热词不断涌现,“价格上涨”已经成为2010年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

回顾这一年来的走势,农副产品以及主粮均呈现出大涨态势。

2010年年初国内以大蒜、生姜、绿豆等副产品价格上涨为引导,玉米、小麦、水稻等谷物价格紧随其后,而以白糖、棉花为主的软商品年度涨势更是惊人,特别是年中开始的一轮涨势,将白糖、棉花价格推向历史罕见的高度。

此轮上涨气势如虹,棉花价格在短短3-4月内价格翻了一倍以上,白糖价格也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虽然临近年底,国内出台严厉和密集的调控措施,农产品价格整体出现显著回落,但是相比往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年度涨势依然十分显眼。

单从农产品市场情况来看,2010年度国内多数粮食品种刷新了历史高点,其中玉米、小麦、稻谷、棉花、白糖等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价格涨势最为明显。

与年初相比,截止到12月16日收盘,大连玉米指数上涨23.87%,年度最大涨幅达26.75%;

郑州强麦指数上涨18.9%,最大涨幅近21%;

白糖指数上涨21.76%,年度最大涨幅32%;

棉花指数上涨76.9%,最大涨幅达到114.8%;

大豆、豆粕涨幅略小,指数平均上涨幅度在10%左右,但年度最大涨幅也近20%;

油脂期货价格与年初相比平均涨幅则在25%以上。

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论是对经济还是对消费者,无疑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虽然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甚至一些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20%。

但是面对高涨的物价,工资上调的作用却并不明显,上涨的物价仍然会制约公众的消费能力。

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1%,期中食品价格上涨11.7%。

有专业人士指出,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引起的,农产品尽管在总支出中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属于基本消费品,这会影响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

如果食品消费支出和预期增加,人们会推迟购买大件消费品和旅游的意愿。

当前食品价格上涨让普通百姓感觉生活压力明显增加,使得不少城市不得不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和价格补贴。

据调查分析,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引起。

我们根据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09年11月至10年11月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挥之如下图所示的农业生产资料总指数曲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资料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增长过快的农产品价格背后,还存在着中间商的压低收购价格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仍然没有大幅改善的现象。

这是不容忽视的!

图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对此,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完善价格巡查

重点加强对群众生活必需的粮、油、肉、菜、蛋等产品的价格监测,实行“一日一报”、“一周一分析”,定期发布分析预测报告,也可以建立市场价格预警系统,一旦价格出现不正常波动的情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跟风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变相涨价行为。

另外,做好价格宣传,不恶意炒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关注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情况

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我国内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因此,在调解我国内部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

(3)限制中间商压低收购价,赚取利差的行为

中间商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并抬高出售价格,从而赚取大量利润。

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价格虽然飞涨,但农民收入却并不理想。

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打压中间商压低收购价,限制农产品最高收购价,保证农民收入。

(4)关心困难群众生活

为保障困难群体不因价格上涨而影响正常生活水平,建议各地方政府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并建立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居民不产生“吃饭难”的问题

三、工业方面

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的快速增长,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近30年来,工业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各产业中开放程度最高、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部门,但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工业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的。

1、工业增加值

图5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图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工业经济呈现出止跌回升的积极变化。

可这些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已经走出了困境。

虽然整体运行朝着积极方向转化,但运行的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2、产业集中度

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难以实现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济效益。

近些年,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导致产能过剩;

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图6中美主要行业集中度比较图

上图是中国与美国在一些具体行业集中度的比较。

在中美两国10个行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所有行业的集中度都超过30%,而中国所列行业的集中度超过30%的只有钢铁业,此外还有5个行业在10%以下。

表1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市场结构比较

国家

寡占型

竞争型

 

高寡占型CR>

=70%

一般寡占型20%=<

CR<

40%

低集中竞争型20%=<

分散竞争

CR<

20%

中国

12.3

23.3

34.7

29.8

美国

25.8

43.0

25.3

5.9

日本

25.1

28.8

26.6

19.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寡占型产业比重低于美国和日本,而分散型产业比重则远高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竞争型产业比重高达65%,分散的市场结构明显。

3、成本费用

图7原材料价格指数变化图

中经网产业数据库

2010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上图为各种油类购进价格指数,可以看出,2010年后,指数均超过100,各种油类价格都有较大上涨,特别是在2010年二月原油价格指数达到了163.5。

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

这使得信贷规模下降,信贷利率上升。

企业的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大。

经济运行仍然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实现根本好转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企业效益回升中减税、退税、抵免税等结构性减税和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政策力度减弱,企业经营状况仍有可能遇到困难。

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逐步恢复性上涨,部分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已逼近金融危机前爆发水平,国际市场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震荡走高,企业面临成本不断上涨压力。

4、工业增加值率

中国工业大而不强,最集中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太低。

要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对品种质量进行提升。

40%、35%、26.5%,三个数字展示的分别是发达国家、世界总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工业增加值上,尽管我国目前工业产品种类有500多种,但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占的比重不大,导致工业增加值不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方面需降低能耗物耗和其它非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对品种质量进行提升,提高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比重。

国的工业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占有率,除了出口份额的增加外,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更是重中之重。

工业方面建议:

1、针对工业生产面临的困难,下一步政策重点应以保持平稳发展为主题,同时在“调结构、扩需求、促效益”上加大调控力度,以提高内需带动工业生产,以稳定出口促进行业发展,以减轻税负扶植企业经营。

2、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工业集中化。

3、培育新兴工业。

4、抑制产能过剩工业的投资。

5、改革或关闭低效益企业。

四、金融方面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图8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图

一般而言,M1增速上穿M2增速预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市场存在通胀预期;

M1增速下穿M2增速,预示经济衰退,市场存在通缩预期。

M1增速与M2增速的剪刀差也反映了经济预期,剪刀差数值减小时,预期经济增速减缓,通胀预期减弱;

剪刀差数值变大时,预期经济增速加快,通胀预期增强。

但是高位的剪刀差以及过高的M2增速也显示货币流动性偏高,偏高的流动性固然能带来经济的增长,但却是以较高的通胀为代价的。

图9货币流动性指标M1/M2图

货币流动性比率是一个判断经济形势的很重要的前瞻性指标。

一般情况下,M1/M2不断上升,经济景气上行;

M1/M2不断下降,经济景气下行。

从以上两图,我们可以看出:

2009年9月M1增速上穿M2增速现在未见下穿,但近几个月M1增速与M2增速的剪刀差有所减小。

2006年至今我国的M2增长率一直大于GDP增长率与物价水平变动率之和,特别地在2009年M2增速大幅度放大;

M1/M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开始上升。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中,虽暂时增速趋于放缓,但预期经济增长加快;

2009年为刺激经济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超发,使得流动性偏高,引致了通胀。

所以,在我们欣喜GDP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不用太多担心增速的放缓,这可能只是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结果,但仍需加大流动性的管理,出台紧缩政策,控制通胀。

让我们可喜的是由此看出的我国金融体系的日趋成熟。

2009年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在CPI为负的背景下,提出了“管理好通胀预期”,这表明了我国宏观调控从事后到事前的转变。

2、信贷投放

图10当月贷款增加额(亿元)图

观察今年各月的贷款增加额的数据,可以发现分布上与往年(大多年份贷款增加额分布与09年相似)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没有遵循第一季度40%,第二季度30%,第三季度20%,第四季度10%的普遍规律;

其次,没有了除一月外明显的季度内的上升趋势;

再次,没有了6月银行为冲半年业绩而大幅放大的信贷。

季度间分布的改变是源于中央银行在年初确定并全年监督调控了的今年30%、30%、20%、20%投放标准。

第一季度内分布的改变是因为一月超贷后受到监管当局严格控制,没钱可贷;

第二季度中特别是6月贷款的减少却已经不再是监管当局控制的结果,而是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下降的结果,显示出经济下滑的预期,而这主要是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外贸复苏无力、我国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以及人们进入经济过热误区。

从完成指标看,2008年新增贷款指标为3.6万亿元,实际全年新增贷款4.91万亿元;

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