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57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范文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三)

15.(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

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诗一开头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

市人为财利所驱,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惟幽人才有雅事。

后两句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中凸现了出来。

16.(06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

岂。

②纪:

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1)DE 

   解析 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项

“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2)第一问: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 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

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

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17.(05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修辞方法: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解析 此题选择的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历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景。

作者站立在宜阳城头观赏景致,只是城下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写远处,“涧水东流复向西”,清冷冷的山泉没有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

三、四句更进一步,继续写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经过了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欣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谢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不禁使人想像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

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是以乐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虽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却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18.(05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9.(04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0.(04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3)题。

赤 壁

 杜 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 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

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

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

(80字左右)

       答案 

(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3)“荒矾鸥鸟满烟芜”是一句写景的诗句,但景中含情。

在荒芜的赤壁,借鸥鸟以动写静,更衬托出此地的凄凉,间接表达作者内心孤寂,而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是直抒胸臆。

而前三联都是叙述,只是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2.(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案 

(1)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

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

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

乌鸦;②愔愔:

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

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

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

“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

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