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699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docx

结合点点拨

(一)结合经济常识

1.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充分体现了银行的作用。

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根据市场需求,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充分发挥了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稳定了粮价,保证了市场供应。

3.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006年央行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抑制信贷资金过快增长和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4.2007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这说明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资金的使用,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5.2007年,中国将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二)结合哲学常识

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2007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006年经济增长中一度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经济保持了既快又好发展的势头,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2007年,中国将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符合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抓住了中心和关键。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时,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方法,确保宏观调控收到实效。

(三)结合政治常识

1.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土地调控措施正式出台和安排临时存储粮竞价销售以平抑粮价等,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07年八大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反映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结合历史知识

1.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理解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原因、措施及作用。

2.了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及二战以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考前瞻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虽然经济增势依然强劲,但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出现了投资过热、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过快、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临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等任务。

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在2007年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命题的重中之中。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东省青岛市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有拉长产业链的动作,有缩短战线的举措;

有增力领域,有减劲项目;

有上调动作,有下调方案。

用心“调弦”,从而弹奏出了发展的新乐章。

据此回答1—2题。

1.青岛市的上述做法坚持了()

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物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应以为主。

()

A.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

D.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型公共建筑也越来越多。

然而,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上马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群众反映强烈。

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大型建筑必须顾及地方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严格控制造价,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

据此回答3~4题。

3.一些地方上马“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做法,从哲学角度看()

A.违反了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B.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D.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要使国务院的规定落到实处,从政治学角度看,各级地方政府必须()

A.切实履行政治职能

B.坚持对人民负责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C.尊重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放弃对政绩的追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7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对于以往的“又快又好”,“又好又快”的提出是一种决策重心的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措施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好”放在优先位置上。

据此回答5~6题。

5.中央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强调“又好又快”,把“好”放在优先位置。

这一做法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发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6.下列有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是()

①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中国大约减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2000余万人,个人所得税虽然保持增长,但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1.8个百分点,个别地区个人所得税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所减轻。

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反映了个人所得税()

A.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

B.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C.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8.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导致纳税人中的中低收入者减少,这反映了公民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

A.税法的规定决定的

B.税法的规定和个人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C.公民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国家和税收的性质决定的

2006年11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4.7%,并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创下当年新高。

为平抑不断上涨的粮油价格,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连续组织竞价销售,将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

据此回答9~10题。

9.粮食价格的上涨()

A.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B.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C.是由国家宏观政策决定的

D.是由粮食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0.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竞价销售的方式平抑粮价的做法说明()

A.国家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进行调控,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B.商品的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C.商品交换在竞争中得以实现

D.国家进行粮食收储是为了获取较高利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2007年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在上述四大目标中,正常情况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2.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过高的贸易顺差正越来越多地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国家应()

①转变出口方式和利用外资的方式

②提高我国的关税水平

③积极扩大进口

④努力地增加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2007年1月10日,铁道部宣布,今年春运期间,铁路票价不再上浮;

1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春运期间各地公路客运票价不上浮;

1月14日,在国际油价回落到一年半以来的最低点时,发展改革委下调了国内汽油和航空煤油价格;

1月17日,发展改革委、民航总局宣布下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收取标准。

据此回答13~14题。

13.国际油价的跌落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下调,反映了()

A.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B.我国已完全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C.各国经济日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原油和成品油的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14.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在对公用事业进行定价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也要充分考虑到百姓实际承受力和社会各界感受,充分发挥监管职责,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这表明()

A.政府具有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责任

B.公用事业的定价可以不遵守价值规律

C.公用事业不应考虑效益

D.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公用事业投入

2006年12月2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几年来,在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煤炭订货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是()

A.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宏观调控必须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

C.国家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D.国家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职能

16.上述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支配的

B.要促进事物发展,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C.做工作必须善于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针对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据此回答17~18题。

17.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的原因在于()

A.市场配置资源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市场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缺陷

D.国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

18.国家的上述措施属于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强制手段

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①资源优化配置

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④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加快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制约着部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1.2006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已见成效,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商品市场运行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这说明()

A.价值规律支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D.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2006年11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据此回答22~23题。

22.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

A.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B.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使人民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值

23.下列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有()

①财政政策②税收政策

③银行利率④按劳分配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是2007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投资政策的取向是:

合理控制投资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据此回答24~25题。

24.上述投资政策的取向符合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

25.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

B.必须自觉遵循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C.能够确保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D.具有间接、迅速、全面的特点

搞好宏观调控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此回答26~29题。

26.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②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技术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实行五年经济计划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1958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在实施中()

A.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

B.直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只讲多与快忽略了好和省

D.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根本原因

2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核心是()

A.提高B.充实C.巩固D.调整

29.读“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⑧“文革”仅是政治动乱,经济仍然迅速发展

④周恩来、邓小平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30.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亿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

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一直是9%以上,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只有7%左右,农村居民收人增长是5%。

材料二:

2006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它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结合两则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1.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在火热的投资和充裕的资金推动下,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我国政府一方面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投资,紧缩银根;

另一方面让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力求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收紧“地根”。

根据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另一方面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

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从政治学角度看,我国为什么能够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3)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32.材料一: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9.8%,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39.2%,降低O.6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而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6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7年经济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2)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3)从政治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33.材料一:

2006年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为702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6.7%,低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2010年730千克标准煤的目标,接近2020年700千克标准煤的目标。

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但中国钢铁业节能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20%的差距。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再创新高,突破了3亿吨。

在炼钢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能力分别占总能力的27%和13.1%。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经济学知识回答:

(1)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不断降低有何经济意义?

(2)如何才能不断降低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水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青岛市的做法体现了全面看问题,同时也是针对不同领域的具体特点采取的措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故①③应选。

调控经济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是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所以②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内因和外因,故④应排除。

2.D。

3.A。

“不顾财力”违反了从实际出发。

4.B。

AC与材料不符。

D说法错误。

5.A。

“放在首位”体现了重点解决的问题,即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要求。

BCD均与题意无关。

6.D。

所有措施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7.A。

BC观点错误。

D与材料意思不符。

8.B。

A没有全面反映成为纳税人的条件。

CD观点错误。

9.B。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不能因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就简单地理解为“通货膨胀”,故A不能人选。

10.A。

国家通过增加粮食的供应,平抑上涨的粮食价格,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BC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D观点错误。

11.A。

12.D。

出口方式粗放,以低价竞争和耗费资源为主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贸易顺差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①正确。

提高关税对进出口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我国的入世承诺,因此②错误。

③应入选,因为贸易顺差过大是由于进口小于出口,所以,积极扩大进口可以减少贸易顺差。

④观点不符合减少贸易顺差的要求。

13.C。

A与材料不符。

BD说法错误。

14.A。

对政府定价的要求体现了要协调不同利益关系。

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5.C。

16.B。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改革,是发挥主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