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49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docx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

1927―1928年到日本内阁文库访书的中国学者

  摘要自1880年杨守敬首开赴日访书之先河以来,日本的各大书肆、图书馆成为中国学者访书的必到之地,内阁文库就是其中之一,从1927年至1928年底先后有董康、胡适、袁同礼、马宗荣、张元济、郑贞文等多名中国著名学者到内阁文库访书。

作为内阁文库司书,?

靠诹?

太郎有机会接待了他们,并写下了详细记录,包括这些学者所看书目,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对来访者的评价等,从一个不同以往的角度给这段广为人知的访书史料提供了佐证和补充。

该文将这些记录系统收集并整理出来,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访书内阁文库中国学者?

靠诹?

太郎

  清末,杨守敬到日本访书在中日两国掀起了巨大波澜,开启了双方文化和学术交流的新纪元。

从此,两国著名学者纷纷到对方国家访书,日本方面如内藤湖南、田中庆太郎、武内义雄、神田喜一郎、长泽规矩也等人,他们的访书事迹见于钱婉约教授辑译的《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1];中国方面如董康、傅增湘、张元济、孙楷第等人,不仅访书者本人记载了访书的详情,而且他们所接触到的人也留下了不少记录。

国内的研究者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中文资料比校熟悉,实际上他们的访书活动在日本的出版物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这要归功于日本当时的一些图书馆员,如?

靠诹?

太郎对董康等人访书的记载、田中敬对杨维新访书的记载、长泽规矩也对杨守敬访书情况的研究等,其中以?

靠诹?

太郎的记录涉及的学者人数最多、最详细,且富有感情色彩。

  l?

靠诹?

太郎简介

  熟悉这段访书历史的人,也许已经注意到?

靠诹?

太郎在上述访书学者的笔下曾经多次出现,如董康日记、张元济和马宗荣的来往书信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他。

根据王君南教授为《书舶庸谭》编制的索引统计,董康在日记中一共5次提到了?

靠诹?

太郎,两人的交情非同寻常。

董康日记1927年3月23日记载:

“十一时,偕田中、张杏生参赞及杨雪伦赴内阁文库。

?

靠诹?

太郎出应客。

”1935年5月6日记载:

“与典藏主任?

靠诹?

太郎交契尤深。

近年?

靠诰?

另畀他职,吾国凡参观者必须由使署开列所阅书名,函知外务省订期前往,不复如曩时之便利。

”[2]而马宗荣给张元济的书信中则称“?

靠谑衔?

弟曾晤面过之友人。

”[3]

  但是关于?

靠诹?

太郎的详情,目前了解到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大阪人,于1922年3月从庆应义塾大学部文学科毕业,诗文功底深厚,尤其喜欢用杜甫诗词来类比笔下人物的志向和品德。

他担任过内阁文库司书,从其发表文章的署名单位看,还担任过东京市教育局社会教育课勤务、国学院大学司书等职务。

1951年5月30日因神经衰弱去世,时任大阪大学法文学部图书馆主任。

讣告上说他在长期担任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司书一职期间,曾为图书馆协会杂志的编辑作出过很大功绩。

  ?

靠诹?

太郎当时担任内阁文库典藏部主任,他亲自接待了这些访书学者,以一个图书馆员的眼光对这些特殊的中国读者进行观察、记录,其价值不可忽视。

在他的笔下,不仅详细记述了从1927年到1928年两年间,董康和张元济到内阁文库访书的情况,就连之前我们不太了解的胡适和袁同礼访书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记载。

这些文章相继刊登在日本的《图书馆杂志》上,均为作者接待这些学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果将他的文章与上述学者的著作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订正的作用,使这些史料更为充实。

  ?

靠诹?

太郎发表在《图书馆杂志》上的文章,交替使用“?

靠诹?

太郎”和“?

靠谏?

”两个署名,在《图书馆杂志总索引1907――1960》上统一规范到了“?

靠诹?

太郎”条目下[7],计有《董康先生内阁文库到访欢迎记》、《与中国文学革命先驱胡适博士交涉记》、《与北京图书馆主任袁守和会谈记》、《桔梗门丛谈二:

送马宗荣君》和《桔梗门丛谈三:

关于张元济先生和他阅览的图书》等5篇文章,分别记述董康(1927年3月)、胡适(1927年5月)、袁同礼(1927年6月)、张元济(1928年11月)等到内阁文库访书的详情以及与马宗荣多年的交往。

本文即以?

靠诹?

太郎的上述记述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尝试梳理这些学者究竟到内阁文库看了哪些书,他们又给这个日本图书馆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访书学者关注了内阁文库的哪些秘藏?

  日本的内阁文库原名太政官文库,现名国立公文书馆。

1884年太政官文库成立时将原来各官厅所藏书籍大约40万册都收归其集中管理。

1885年废太政官、设内阁,因而改称内阁文库,其事务管理由内阁书记官室记录课负责。

内阁文库的藏书主要来自于原红叶山文库和原昌平坂学问所文库,这两所文库的历史都很悠久,红叶山文库始于1602年移入江户城南富士见亭御文库的金泽文库,昌平坂学问所文库的历史可上溯到1630年幕府赐给林罗山一块地基,建孔庙、编纂《本朝通鉴》之际。

因而内阁文库收藏甚为丰富,尤以收藏日本和中国的古籍、文书见长。

截至1914年底,共有和书44884部206304册、汉书15144部189091册、洋书50234部129243册。

内阁文库与图书寮、静嘉堂文库一起成为当时中国学者访书必到的图书馆之一。

  内阁文库是针对各官厅的参考图书馆,负有保护珍稀文献的责任,并不对大众开放,仅对民间的学者和有特别需要的人提供阅览誊写服务。

中国学者到此访书,都需要经过特别介绍,并有专门的介绍信,很不容易,数量非常少,因此他们的访书活动才能让?

靠诹?

太郎有足够的热情详细记载,加上?

靠诹?

太郎在《图书馆杂志》的特殊地位,使这些珍贵的访书记录得以发表。

  2.1董康看了哪些书?

  董康从1927年3月底到4月初,多次到访内阁文库,时间比较充裕。

他所看到的图书分为两部分,一是?

靠诹?

太郎推荐的秘藏,包括苏东坡真迹《石钟山记》1卷、清代各县史、《四库全书》中没有的版本125卷、朝鲜版《龙龛手鉴》1部5册、明万历版《本草纲目图谱》52卷、宋版《真本千字文》、宋版《东莱诗集》。

德川时代的御朱印、宽政重修家谱。

洋书有英国马礼逊的《英国文语凡[例]传》(澳门版)、培尔里的《日本远征记》、安德森的《英使节清国旅行记>(1795年),还有从大宪章到乔治三世(1769――1800)的《英国法令集》,法国从公元前420年至公元1789年的《法国旧布告集》(1833年巴黎)等。

其中《石钟山记》真迹受到了董康极力赞赏。

  二是董康自己要求观看的图书,主要是明小说初刻本。

有《醋葫芦》、《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奇女子传》、《飞花咏》、《后山诗集》、《拍案惊奇》、《手韵清书》、《忠义水浒传》、《花筵赚》、《花阵绮言》、《玄雪谱》以及其他数种,小说是董康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2.2胡适看了哪些书?

  胡适于1927年5月7日星期六上午参观了内阁文库,时间仓促,他首先要求看的书目是《忠义水浒传百回本》、《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水浒全传》、《二刻拍案惊奇》、《全相三国志平话》等。

然后,?

靠诹?

太郎带他看了苏东坡真迹《石钟山记》、《三国志》、《水浒传》、《绿总女史>、《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元椠三国志平话》、《二刻拍案惊奇》、《金瓶梅》等,最后,又走马观花般看了藏有20万汉籍的3楼书室,和藏有德、英、法、荷兰、瑞典、希腊、西班牙、俄国、意大利的贵重古书室,在书室出口处有一套新的《广文库》,也引起了胡适的注意。

  2.3袁同礼看了哪些书?

  袁同礼于1927年6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六来到内阁文库,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内阁文库第二部汉籍目录》,因不解“第二部”的意思而向?

靠诹?

太郎请教,原来“第一部”是指日本书目。

随后袁同礼在?

靠诹?

太郎带领下观看了《石钟山记》、《后山诗注》、《忠义水浒传》、《四库全书》中没有的版本125卷、县志,以及存放洋书的贵重书室、荷兰书安正年刊的辞典,还有西博尔德的旅行记等。

其中主要阅览的书目有《高氏史略》(6卷,明版)、《高氏子略》(2卷,明版)、《三国志详节》(20卷,宋版)。

  2.4张元济、郑贞文看了哪些书?

  张元济和郑贞文是采纳了马宗荣的建议到日本搜访中国的古籍珍本,希望将其影印出版的,因而制订了明确的计划和分工,由张元济负责看经书,郑贞文负责看子书、小说。

1928年11月10日他们来到内阁文库,?

靠诹?

太郎因其他公务不能亲自接待而委托了长泽规矩也担任讲解。

事后,?

靠诹?

太郎将他们所看图书分为3类加以记载,见表1《张元济内阁文库访书目录》。

  3访书学者给?

靠诹?

太郎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靠诹?

太郎对于这些知名的中国学者的看法和评价各不相同,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尊敬,他对董康和张元济的学识和品德非常尊重;二是友情和欣赏,他对马宗荣和袁同礼夫人便是如此;三是不以为然,他对胡适的文学革命及学识就是如此;四是同行间的平等交流,他与袁同礼就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一些话题进行了交流。

如果考虑到这是1927――1928年间发生的事情,此时董康还没有到伪政府任职,而胡适也还没有担任驻美大使,就会觉得?

靠诹?

太郎对他们的一些描述还真的富有一定的预见性。

  3.1学识和品德令人尊敬的董康和张元济

  对于董康,?

靠诹?

太郎从其简历、交游、爱书、刻书以及在日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介绍,处处体现着他对董康的熟悉和尊重:

  “董康先生,江苏人,是一个不带丝毫背景的和平论者。

先前曾担任过财政总长、司法总长、大审院长、外交总长和其他一些重要职务,没有任何小气之处。

与其称他为具有大国胸襟的政治家,不如说他具有纯粹的学者气质和温厚的人格更为合适。

他与京都大学的湖南博士、狩野博士关系特别亲密。

他最为怀念原来的京都,并非因为那个地方山清水秀,而是因为那里的书籍。

他最好的伴侣就是纸和笔。

今年1月,他一到日本马上就来到东京,从那时起半个多月,每天都在宫内省图书寮探究宋元明版之精妙,并与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研究室讨论岩崎家静嘉堂文库中的宋版问题,见解敏锐。

以前就听帝大的盐谷温博士说过先生的事,民国公使馆的杨氏也预先传来消息说先生要来文库,看来事情要成真了,之后公使馆给内阁书记官长发来一封文书,明确告知要来文库。

3月20日过后,一位体态丰满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相当大的网眼镜、没有留胡子的和蔼慈祥的老人,一位同样戴着眼镜,但是眼镜却相当精致小巧、日语流利、面色苍白的青年绅士,另一位看起来像广东人,此外还有一位满脸得意、能说会道、会讲中国话的男士。

他们分别是董康先生、张代理公使、杨外交官、文求堂主人田中氏。

  最让?

靠诹?

太郎感动的是董康谦和的态度,董康在内阁文库的一切活动均按照?

靠诹?

太郎的安排进行,没有任何架子。

提到董康的刻书情况,?

靠诹?

太郎这样写道:

“先生在上海的住宅有木雕师,有六七十人的印刷工厂,将藏书中的珍品复刊、校订,为中国学术花费心血。

在并不太平的民国有如此硕儒为了东洋学术孜孜以求,我们不要吝啬对他致以最大的敬意。

”他不惜笔墨,进一步全文引用杜甫的《古柏行》,将董康比作国家的栋梁。

正因为倾注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靠诹?

太郎对董康当天的访书经过,之后他向董康请教版本和篆刻印章方面的知识,以及给董康送行的经过都能原原本本地记述下来,特别是在送别之际,竟然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同样,对于张元济,?

靠诹?

太郎也是非常尊重:

  “我认为先生是近代民国在野的最为隐逸的遗贤硕儒。

他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壬辰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学部员外郎、外务部储才馆提调、邮政部左参议、学部副大臣。

民国以来,绝意仕途,多次拟请他担任教育总长,他都不肯,专门于学术研究,藏书众多,目录学造诣更是无出其有者。

执掌上海商务印书馆,而且是由本帮留学生组成的民国为数不多的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的总帅。

……先生的使命是在作为与留欧学生学术团体‘科学社’相对的‘中华学艺社’创立十二周年之际,本着学艺昌明、文化宣传的宗旨,广泛搜求佚籍、影印颁布,此举震动了东方学界,我国德富苏峰先生也对此写下了赞叹之辞。

  因公务在身而没能亲自见到张元济,?

靠诹?

太郎感到非常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