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489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docx

波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干涉衍射等

波的特有现象

——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

一.波面和波线、波前

波面:

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曲面。

波线:

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做波线.

波前:

某一时刻波动所达到最前方的各点所连成的曲面。

二.惠更斯原理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

 

三、波的特性:

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波的衍射、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

(一).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规律

•反射定律:

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和反射角(i’):

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反射角.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

•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二)、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2.折射规律:

(1).折射角(r):

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2.折射定律:

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

•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波发生折射的原因:

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A、B点会发射子波,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A点的到达C点,

(三)波的叠加原理(独立传播原理)

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域里,互不干扰,有独立性.

两列波叠加时,若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同,则振动加强,振幅增大;若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反,则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四)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是指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①对于稳定的干涉现象中的振动始终加强的点,应理解为该质点振动的振幅始终最大,它也有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候,并不是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处。

 ②如果某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也叫波程差)等于一个波长的整数倍,该点的振动始终最强;

③如果某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也叫波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奇数倍,该点的振动始终最弱。

④当两列波的波峰在介质中某点(如A点)相遇时,两列波在此点引起的振动总是同时到达波峰和波谷,该点仍以波源的频率在平衡位置振动,只是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存在时引起的振幅之和,这就是振动加强点

⑤当这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在介质中某点(如B点)相遇时,两列波在此点引起的振动的位移总是相反的,且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该点仍以波源的频率在平衡位置振动,只是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存在时引起的振幅之差的绝对值,这就是振动减弱点。

 

说明:

如果两列波叠加时,如果振幅相差很大,将不会有明显的干涉图样,因为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都在振动而且振幅差别不明显

 对于稳定的干涉现象中的振动始终减弱的点,应理解为两列波传到该点的振动位移及振动方向相反,使得该点的振动减弱,表现为该质点振动的振幅始终最小,而不是位移最小。

例、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

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

                 

  解析:

因为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也相同,而a、b、c三点分别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均为0,依判断条件可知该三个点的振动都是加强的,即各点振动的振幅均为两波振幅之和2A。

  答案:

CD。

(五)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是指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障碍物或缝、孔尺寸越小,衍射越明显(前提是波的能量能通过)

 

(六)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感觉到波源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感觉到波源的频率减小.

实际上,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在单位时间接收到波源的完全波的个数变了,观察者感到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定量)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2.测速:

例如,交警用的雷达测速仪、用光的多普勒效应测天体的速度、多普勒水流测速仪。

3.彩超:

医生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底血管的病变.

4.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红移现象”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波的衍射和干涉

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确的是(  )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

A.隔墙有耳

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

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

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

3.关于衍射,下列说确的是(  )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

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

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

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

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

A.增大小孔尺寸B.减小小孔尺寸

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

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

传播速度是0.05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cmB.5m

C.d>1cmD.d<1cm

6.波长为60m和17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

B.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频率小

C.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

D.波长60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

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

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图3

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

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

图4

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

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

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

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

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

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

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

波谷相遇,则(  )

A.这两列波能干涉

B.P点始终就在波谷

C.P是振动加强点

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

13.如图5所示,

图5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

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

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

个波峰.

(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

波速为多少?

(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

(4)若该桥为一3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多普勒效应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2.有经验的铁路养护人员可以从火车鸣笛的声音判断火车的行驶方向.他所利用的应是(  )

A.声波的干涉现象B.声波的衍射现象

C.声波的多普勒效应D.声波的反射现象

3.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

声波的速度(u<V),ν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

A.ν增大,V增大B.ν增大,V不变

C.ν不变,V增大D.ν减小,V不变

4.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

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