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4860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科学化: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行政管理的恭喜与个性相结合。

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的“瓶颈”。

3)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低下是个严重的问题。

4)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的需要。

系统知识的缺乏,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

P19

6、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指导原则:

1)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还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直接面向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际,着力为中国的改革与建设事业服务。

3)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广泛吸收各国先进的理论和经验。

4)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门科学。

7、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比较研究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

4)综合研究方法。

5)案例分析方法。

第二章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行政体制、行政责任、行政监督

行政权力来源——行政权力内涵——性质、特点——运行原则——类型——体现

行政体制定义——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体制的形式及其优缺点——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行政责任定义——特征——分类——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的监督

1、行政权力来源。

古代:

共同体说、神权说、契约说、暴力说;

君权神授说;

三权分立说。

现代:

来自于宪法、法律;

来自于惯例裁决;

来自于授权;

来自于法理。

(27)

2、行政权力内涵及其性质与特点。

内涵: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来意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物、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强制力量。

他包括: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目的任务是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公共事务;

他是一种强制力量,四个方面。

性质:

他从属于国家政权的性质,是国家政权性质的集中体现。

(为人民服务)

特点:

服务性、派生性、垂直性、强制性。

3、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功能分类与行政管理体现。

原则:

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功能:

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维护正常国家和社会秩序。

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维护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不断提升国际地位。

行政权力是把双刃剑。

分类:

第一、行政立法权。

(较大市,及以上人大代表机构有权)

第二、行政管理权。

第三、行政性决定权。

体现于:

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组织的权威;

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事决定权;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财政财务决定权;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行政事物处理权。

(组织、人事、财政、处理)

4、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行政权力是抽象的内核,行政体制是其外在的静态结构形式,而行政管理是行政权力、行政体制运行和实现的动态过程。

行政权力是通过行政体制实现,行政体制的状态直接决定行政权力实现程度。

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物化的结果,是个行政组织、体制和行政关系的集合体。

1、行政权力决定了行政体制的状况,行政体制是其外部表现形式。

2、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配置和划分。

3、行政权力和行政体制间关系及其变革取决与该国的政治环境。

5、我国行政体制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形式:

中央集权:

中央行政权力大于地方,地方行政机关隶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向中央负责;

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服从上级领导,两者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中央制定法律法规地方必须贯彻执行。

中央集权:

优点1、命令、步调统一便于领导和管理。

2、指挥灵便,行动迅速,效率高。

3、权责分明。

4、层级节制,统筹兼顾。

5、执行力强。

缺点:

1、无法因地制宜,发挥下级创造性。

2、易形成行政体制僵化。

3、缺乏民主,容易专制独裁。

4、对领导者素质要求高。

地方分权:

中央只维持国家共同体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权力;

两者间不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两者无隶属关系;

中央不可对地方事务横加干涉,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优点:

民主、公平、有利于创造。

权责不清,行政效率低下,易产生地方主义。

6、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与发展

弊端原因: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传统从被动教育。

改革:

1、持续性,把好的持续下去。

2、实行严格的人气目标责任制,强化领导者的行政责任意识。

3、本土化。

4、改革方式多样化。

6党企党政分开。

7、行政责任定义、特征及分类

广义上:

行政行为主体在行驶权力过程中向上级机关、授权机关负责,今人向人民负责。

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

狭义上指法律意义上的行政责任。

特征:

不可推卸性、法律规定性。

1、职位行政责任和法律行政责任。

2、一般行政责任和专门行政责任。

3、程序行政责任和实体行政责任。

8、行政权力的监督

包括:

政治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

意义及作用:

第一、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贯穿于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始终,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可靠保障。

第二、他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有利于促进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治国,确保法律、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第四、有利于激发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第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惩治贪污腐败,发扬民主法治。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

亦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静态:

指政府在国家事务管理中的职能。

动态:

指政府在行管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其特点:

①行政管理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②行政职能的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行政职能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④强制性和服务性。

⑤共同性和专门性。

2、行政职能的类型:

1)按国家性质的不同分类:

奴隶制国家的行政职能(为实现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内容和范围是来说都不如现代化国家的行政职能丰富和多样。

)封建制国家的行政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2)按作用领域的不同分类: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3)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不同分类:

分为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程序性职能。

4)按作用性质的不同分类:

统治性职能、保卫性职能、管理型职能和服务性职能。

5)按作用手段的不同分类:

立法性职能、行政性职能和司法性职能。

3、行政职能的意义:

首先,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

其次,行政职能是建立国家政府行政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三,行政职能反映着行政机构的性质和运行方向,规范着行政机构运行的主要内容。

第四,行政职能的转变是边个行政机构、行政活动方式的重要前提。

第五,行政职能是确定和划分政府职权的基础和依据。

第六,行政职能的实施状况是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体现,从而显现出行政管理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第七,行政职能是科学组织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

4、行政职能体系结构:

包括外结构和内结构。

外结构是指行政职能的总体配置,表明行政管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等基本职能与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程序性职能构成。

行政职能体系的内结构是行政管理的总体职能在行政系统内部分解的结果,其实质是行政权力的内部分配。

5、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等几个方面。

政治职能:

包括统治功能(保证主权完整和证券安全的功能,通过行政立法对外军事对内镇压等几方面)、民主功能(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

政府向人大汇报工作。

民主党派政治协商。

政治体制改革。

)、意识形态功能(主导统治阶级思想建设。

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职能:

A、财政政策调节。

B、货币政策调节。

C、经济规制。

D、完善经济环境。

E、管理公用事业。

F、培养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

两种理论(①“守夜人政府理论”,洛克,亚当.斯密。

②计划经济理论。

哈耶克《走向奴役之路》,实施计划经济的条件:

社会具有完全信息,人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

)把握经济管理的“度”——市场的缺陷:

①市场在某方面无功能或功能不足。

②市场机制自发运行不能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③市场机制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分配。

文化职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和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文化管理的成就与教训:

1)解放后,对旧社会文化糟粕迅速剔除(成就)2)改革后,文化建设喜忧参半。

文化战线的百花齐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追求经济效益,受旧文化、腐朽文化侵蚀严重。

社会职能:

通过专门机构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事业进行管理,来保障和改善公民的社会生活。

A、社会服务:

基础和设施、公园旅游等B、建立各类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制。

C、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

D、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提高人民生活。

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第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

第二,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不蒙,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第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政府的大部制改革)。

第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

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4)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

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8、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途径:

1)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3)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

4)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第四章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

广义:

凡具有行政执行职能的组织(如政府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等)。

狭义:

政府机构。

其基本特质:

1)政治性、公共性、系统性、权威性(强制性)、派生性(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执行性(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垂直性。

2、政府组织的分类:

1)在微观上的分类: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中,作为一级政府机关,主要是由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派出机关等构成。

3、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职能目标——明确;

机构职位——精干;

权责划分——合理;

人员组合——恰当;

行政资源——适中;

运行规则——科学。

4、行政职能体制:

是指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个单位、各部门乃至各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

5、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

1)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首长制优点是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便,行动迅速,效率较高。

缺点是由于权力集中于一人,容易造成行政首长的主观片面,独断专行,不易监督和制约。

委员会制的优点是集思广益,相互监督,能够发挥群体作用,协调各方利益和意见。

缺点是决策和行动缓慢,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无人负责现象。

在我国,实行二者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但各自的优点难以发挥,双方的缺点又无力避免。

根据近年来各国行政改革的经验,这些改革主要有:

①对领导集团的决策和执行功能加以适当分离,导入“执行部”机制,以强化决策的执行环节,适应瞬息万变的行政环境。

②未来强化行政责任,应在建立有效地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基础上,实行首长制,以保证行政首长在领导行为中有足够的权威。

③决策以委员会(临时委员会为主,常设委员会为辅)为核心,执行以行政首长为核心,并依法建立委员和首长的责任机制。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从纵想上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形成有效的层级节制关系,但其管辖范围自上而下逐层级所小。

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当。

采用层级制,便于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行动。

但是,如果不同时采用职能制,就会导致行政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难于处处精通,事事胜任。

而职能制的优点,在于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行政首长不至于因管理事务过多而顾此失彼,进而可以提高行政效能。

3)集权制与分权制。

改革开放以来,“权力下放”一直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权力下放主要是决策权、管理权的下放,目的在于改变我国长期过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缩短决策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②权力下放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简政放权工作。

二是在一级政府内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下放权力工作,对此可以采取将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方法。

6、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指各级政府之间上下之间的条条管理。

(管理层次:

指纵向结构等级层次的多少。

)层次多少由工作量来决定。

层次过多过少都存在问题。

管理层次的原则:

层次节制的原则;

只管一个层次的原则。

7、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指同级政府和一级政府各级各部之间,构成合作与协调的平行关系。

(管理幅度:

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所能直接领导和智慧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管理幅度多少为宜,影响因素:

A、行政工作的性质。

B、领导者的水平、精力、经验和作风等。

C、行政工作的空间距离,信息沟通手段如何。

D、被领导者的水平、素质、技能、风气等。

E、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

8、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

1)直线制组织结构。

没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按照由上到下的权力实施指挥,由直线指挥人员全权负责。

优点:

统一指挥,垂直管理。

缺点:

对最高领导要求高。

2)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

设立参谋机构,但无职能,无指挥权。

克服了职能制等领导的缺陷。

协调效率问题。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每一级部门既要服从上级指挥,又要听从几个职能部门的指挥。

适应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复杂的要求,形成了独立的管理层。

多头领导,管理层与职能层协调困难。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集中决策,分散管理。

便于组织专业化管理,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机构重叠,管理效率查,事业部易滋生本位主义观念。

5)矩阵制组织结构。

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易产生责任不清等。

适用范围:

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项目。

第五章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

指行政领导者率领被领导者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下,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进行的行为过程。

(书上概念是:

行政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其基本特征:

统一性、执行性。

2、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用人要德才兼备、扬长避短、合理搭配)、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

P113

3、行政领导方式:

1)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

专断式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方式、放任式领导方式。

2)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类:

集权式领导方式、分权式领导方式、均权式领导方式。

3)按行政领导者知道工作的重点不同分类:

重人式领导方式、重事式领导方式、人事并重式领导方式。

4、行政领导方法:

1)群众路线法。

(①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行政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②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克服官僚主义。

2)调查研究法。

3)矛盾分析法。

4)现代科学方法。

(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以及定性定量方法、优选统筹方法、比较方法、预测方法、运筹学方法、博弈论方法等。

5、行政领导艺术:

1)处理事的艺术。

(处理事的关键是要当机立断。

领导者应学会抓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弹钢琴等理事艺术。

2)领导人的艺术。

(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一关心人、了解人、尊重人。

第二是对己严、对人宽。

第三要知人善任。

第四要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领导时间的艺术。

(第一,有计划安排好时间。

第二,学会节省时间。

第三,开好会议。

6、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理想远大。

真诚可信。

甘当公仆。

实事求是。

廉洁奉公。

作风民主。

艰苦奋斗。

谦虚谨慎。

宽容和善。

意志坚定。

扶正祛邪。

2)业务素质,亦称知识素质。

(丰富的知识:

坚实的文化基础。

较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

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

良好的知识结构:

“T”字型。

“X”字型。

宝塔型。

蛛网型。

飞机型。

3)其他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较好的气质,具有坚定的一致,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

4)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领导的能力包括:

①组织管理能力。

②自我完善能力(自省能力、控制时间的能力、自学能力等。

))

如何检验衡量领导者是否有能力:

①工作主动好奇。

②敏锐的洞察力。

③变动性与灵活性。

④疑问性。

⑤独创性。

⑥自信心。

⑦坚持力。

⑧想象力。

⑨严密性。

⑩幽默感。

还有独立性、勇气和流畅地表达等。

7、行政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1)具有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

2)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

3)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

4)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

5)具有良好的气质结构。

第六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

是指一定的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为寻求解决某一行政目标的最终效果而制定或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①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能。

“兵贵精,将贵谋”。

②行政决策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田忌赛马”。

③决策的重要性。

“历史的祸根——阿斯顿水库”)

2、行政决策的特点:

主体的确定性。

内容的广泛性。

目的的社会性。

依据的法律性。

约束的普遍性。

3、行政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为标准,分为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

2)按行政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为标准,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行政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为标准,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4)按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为标准,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5)按行政决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程度为标准,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6)按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否可数量化为标准,分为数量化决策和非数量化决策。

7)按行政决策目标的多少为标准,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行政决策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这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决策模式):

一是决策时要求遵循严格的程序。

二是决策时要求运用科学方法。

三是把决策过程堪称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四是认为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

2)满意决策模式,也称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首先,认为理性分析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其局限性。

其次,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

3)渐进式决策模式。

既有助于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决策过程的大起大落;

也有利于现行计划的连续性,使前后计划或决策相互衔接,顺利运行。

这是一种只适宜于比较安定和变化不大的社会环境的觉得模式。

4)综视决策模式。

既考虑了决策中的理性因素,主张在决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又看到了决策分析的局限性,考虑到了可用于决策分析的时间及其他资源的有限性。

5)垃圾桶决策模式。

5、行政决策体制。

按其功能进行区分,主要包括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资讯系统和行政信息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由拥有行政决策全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

任务主要有:

第一,领导、协调、控制整个决策过程。

第二,确认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组织苹果决策方案。

第三,最终抉择方案。

2)行政咨询系统。

是为行政决策服务的辅助机构,主要由各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及其人员组成。

称为行政决策的“智囊团”、“思想库”、“头脑公司”或“脑库”。

具有两个提点:

辅助性、性对独立性。

3)行政信息系统。

6、行政决策过程。

1)行政决策形成:

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一般来说,决策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目标内容必须明确、清晰和具体。

第二,可以确定实现目标的责任者。

第三,有可以计量和评价的具体标准。

第四,如果决策是多目标的,则应有主次之分。

②收集信息,拟定方案。

其主要方法有: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选择专家面广,比较灵活,较为经济,但耗时长;

头脑风暴法。

③分析评估,抉择方案。

分析评估:

第一,方案的可行性:

经济、技术、政治、生态、法律等。

第二,方案的利害性:

两利想必取其中,两害相投取其轻。

第三,方案的风险性:

风险性总与方案的价值成正比(要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

)方案选优,择定方案:

昏庸的决策者总是在此失误!

2)行政决策实施。

①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②行政组织与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