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70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黑色晶体

红棕色固体

与H2O的关系

不反应,不溶解

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FeO+2H+=Fe2++H2O Fe3O4+8H+=Fe2++2Fe3++4H2O Fe2O3+6H+=2Fe3++3H2O

氧化性

高温下被CO、H2、Al、C、Si等还原

还原性

被热空气氧化成Fe3O4等

可被氧化性酸、盐等氧化

一般不再被氧化

主要用途

炼铁

炼铁、作热剂、颜料

说  明

Fe3O4可以看作由FeO、Fe2O3所组成的化合物,其中

是Fe2+,

是Fe3+

三、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可由易溶性的亚铁盐跟碱溶液起反应制得。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易被空气中O2迅速氧化成Fe(OH)3。

因此,白色絮状沉淀能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制备时:

   

(1)要将滴管口插入硫酸亚铁液面下,再滴入NaOH溶液;

   

(2)配液时可用加热的方法尽可能除去溶解氧;

   (3)可在液面加少许汽油或苯等有机溶剂,以隔绝空气。

  2.Fe(OH)3可由易溶性的铁盐跟碱液起反应制得。

Fe(OH)3为红褐色沉淀,可溶于强酸,受热易分解。

Fe3++3OH-=Fe(OH)3↓,Fe(OH)3+3H+=Fe3++3H2O,2Fe(OH)3

Fe2O3+3H2O

四、“铁三角”关系:

1.

 

   这三种转化是在有氧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①Fe→Fe2+需要较弱的氧化剂,如S、Cu2+、Fe3+、H+(稀H2SO4、盐酸)等。

  ②Fe→Fe3+和Fe2+→Fe3+需要强的氧化剂:

   实现Fe→Fe3+,可选用Cl2、Br2、浓H2SO4(足量)、HNO3(足量)、KMnO4等强氧化剂。

注意在用浓H2SO4或浓HNO3反应时,需加热,否则Fe钝化。

   实现Fe2+→Fe3+可选用O2、Cl2、Br2、HNO3、浓H2SO4、KMnO4(H+)溶液等。

  (注意Cl2与FeBr2溶液反应情况:

①若Cl2通入FeBr2溶液,Cl2不足时,2Fe2++Cl2=2Fe3++2Cl-;

                 ②Cl2足量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

  2.

   这三种转化是在有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①Fe2+→Fe,可选用的还原剂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铁前的金属(如Zn、Al等),或者用碳、CO、H2等。

K、Ca、Na等活泼金属在溶液中不能完成此转化,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②Fe3+→Fe,需用H2、CO、Al等强还原剂。

如炼铁:

Fe2O3+3CO

2Fe+3CO2,铝热反应:

Fe2O3+2Al

Al2O3+2Fe。

  ③Fe3+→Fe2+,实现此转化可选用的还原剂如Zn、Fe、Al、Cu、H2S(或S2-)、I-、SO32-等。

   Fe+2Fe3+=3Fe2+,2Fe3++Cu=Cu2++2Fe2+(铁盐腐蚀印刷电路板),2Fe3++H2S=2Fe2++S↓+2H+,

   2Fe3++2I-=I2+2Fe2+。

  注意:

Fe3+

S↓,Fe2+

无变化。

五、重点化学实验现象:

  (注意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六、Fe2+、Fe3+的鉴别常用方法:

  1、KSCN法:

加入KSCN或其他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的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

这是鉴别时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2.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NH3或加入氨水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2+的溶液。

沉淀颜色变化原因为:

4Fe(OH)2+O2+2H2O=4Fe(OH)3。

  3.H2S法:

通入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沉淀析出的是Fe3+溶液,而Fe2+溶液不反应。

  4.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Fe2+溶液无此现象。

  5.KMnO4法:

分别加入少量KMnO4(H+)溶液,振荡,能使KMnO4溶液褪色的是Fe2+溶液,不褪色的是Fe3+溶液。

[典型例题]例1.在含ngHNO3的稀溶液里加mg铁粉,铁完全溶。

假设有

gHNO3被还原,则n∶m可能是:

( )

  A、1∶1    

B、2∶1    

C、3∶1   D、9∶2

  分析:

本题是一道需讨论计算的选择题。

要满足题目中所给条件,有三种情况:

  ①Fe足量全部生成Fe(NO3)2,则: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3

②HNO3足量,Fe都生成Fe(NO3)3,则:

Fe+4HNO3(稀)=Fe(NO3)3+NO↑+2H2O,

=

若反应产物中既有Fe(NO3)2,又有Fe(NO3)3,则3<

<

   通过此题可看出,铁与硝酸反应时,要注意HNO3的浓度及各自物质的量,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应注意讨论。

答案:

CD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的稀H2SO4,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的Fe2+。

待反应完成后,NO3-只被还原成一种产物。

溶液中剩余的Fe2+尚需12.0moL0.3mol/L的KMnO4溶液将其完全氧化。

已知MnO4-的还原产物为Mn2+,通过计算确定NO3-的还原产物为( )

  A、N2O    

B、NO    

C、NO2     

D、NH3

  此题涉及了多个氧化还原反应,如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将十分复杂。

电子得失守恒法将其化繁为简,此法在氧化还原的判断、计算中有广泛应用。

具体解法如下:

  还原剂是Fe2+:

Fe2+~Fe3+~失1e-,n(失e- )=n(Fe2+)=

mol;

  氧化剂为MnO4- 和NO3-:

MnO4-~Mn2+~5e-,

  n(MnO4- 得e- )=5n(MnO4-)=5×

0.012L×

0.3mol/L=0.018mol,所以1molNO3- 得电子数应为:

  

=3,∴还原产物为NO。

  答案:

B

  例3.将27.2gFe与Fe2O3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反应完毕后,共放出H2 

2.24L(标况),在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不显红色,则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质量各是多少?

  根据题目内容,本题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Fe2O3+3H2SO4=Fe2(SO4)3+3H2O,Fe+Fe2(SO4)3=3FeSO4,Fe+H2SO4(稀)=FeSO4+H2↑。

需要用到的关系式:

Fe~H2,Fe~Fe2O3,

  设Fe2O3的物质的量为x,则:

  Fe ~ Fe2O3    Fe ~ H2

  x     x     0.1mol  

=0.1mol

  56(x+0.1)+160x=27.2, ∴x=0.1mol,

  ∴m(Fe2O3)=16g,m(Fe)=(27.2-16)g=11.2g

答案:

  m(Fe2O3)=16g,m(Fe)=11.2g

例4.在加热情况下,用足量CO还原7g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产生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12.5g沉淀,此混合物不可能为:

  A、FeO、Fe2O3     

B、FeO、Fe3O4    C、Fe2O3、Fe3O4      

D、FeO、Fe2O3、Fe3O4

平均值法。

CO~CO2~CaCO3;

n(O)=n(CaCO3)=

=0.125mol,m(O)=0.125×

16=2g,则:

n(Fe)=

mol,所以

而FeO:

>

,Fe2O3:

,Fe3O4:

,∴B不可能。

[参考练习]

1、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是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2、某溶液中含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有( )

  A、NH4+ 

  B、Mg2+ 

   C、Fe2+   

D、Al3+

3、把20g铁粉投到盛得一定量的稀HNO3溶液的烧杯中,HNO3的还原产物为NO,反应停止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2.27g,此时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 )

  ①Fe和Fe(NO3)3  ②Fe和Fe(NO3)2  ③HNO3和Fe(NO3)2  ④Fe(NO3)2和Fe(NO3)3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向相同体积的KI、Na2S和FeBr2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Cl2,待充分反应后(Br-也恰好完全被氧化),3种溶液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KI、Na2S和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2    

B、1∶2∶3    

C、6∶3∶2    

D、2∶1∶3

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况)气体,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 )

  A、11.2g     

B、2.8g     

C、5.6g   D、无法计算

6、在FeCl3与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恰好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FeCl3与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2  B、4∶3   

C、2∶7  D、7∶4

7、在Fe(NO3)2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B、浅绿色逐渐变深

  C、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溶液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附录资料:

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要点

名称

顶点

长方体

有6个面一般情况下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有12条棱

(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

有6个面是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4+宽×

4+高×

4或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

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

12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长×

高+宽×

高)×

2

上面或下面前面或后面左面或右面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6

一个面的面积6个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

V=abhV=a.a.a或V=a3读作a的立方

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V=sh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缩小若干倍,它的表面积扩大或缩小这个倍数的平方,体积扩大或缩小这个倍数的立方。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缩小若干倍,它的表面积扩大或缩小这个倍数的平方,体积扩大或缩小这个倍数的立方。

分数乘法知识要点: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对于整数与分数相乘也适用,因为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把它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B、整数(0除外)的倒数是

C、1的倒数是1D、0没有倒数。

E、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

分数除法知识要点

1、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一个数(不为0),乘一个小于1的数,得数比这个数小;

乘一个大于1的数,得数比这个数大。

3、被除数(不为0),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

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

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注意点:

(1)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比较量,看清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

单位“1”×

分率=比较量

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对应量÷

对应分率=单位“1”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认识比知识要点

1、两个数的比表示求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与除数、分数的联系:

前项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补充:

比的后项不能为0。

比值不能带单位名称。

3、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化简比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

5、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化简比: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有前项、后项和比号;

求比值:

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认识百分数知识要点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

%"

来表示。

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百分数。

3、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率),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率)。

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

份数=总数总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

2、速度×

时间=路程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速度

3、单价×

数量=总价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7、因数×

因数=积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9、总数÷

总份数=平均数

10、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

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

相遇时间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

b=b×

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

b)×

c=a×

(b×

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

c+b×

c。

6.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

4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

2长方形面积=长×

2、三角形面积=底×

高÷

2三角形高=面积×

底三角形底=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

2

5、圆的周长=直径×

л或=2×

л×

半径圆面积=半径2×

л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常用面料知识

一、什么是纤维?

纤维是面料中最普通的一种纤维,提取自然棉花植物,

如果我们将纤维分为归类,主要可分为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三大种

(1)天然纤维包括:

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如:

棉、麻、羊毛、兔毛、蚕丝等;

(2)合成纤维是:

对化工原料单体的聚合物,具有可纺性的熔体,进行纺丝加工制造出的纤维;

(3)人造纤维:

是植物纤维的重建和化学处理(尼龙)。

(一)棉[COTTON]

优点:

1.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

2.外观朴实富有自然的美感,光泽柔和,染色性能好;

3.耐碱和耐热性特别好。

缺点:

1.缺乏弹性且不挺括,容易皱性;

2.色牢度不高,容易褪色;

3.衣服保型性差,洗后容易缩水和走形(缩水率通常在4%~12%左右);

4.特别怕酸,当浓硫酸沾染棉布时,棉布被烧成洞,当有酸(比如:

醋)不慎弄到衣服上,应及时清洗以免醋酸对衣服产生致命的破坏。

洗涤方法:

1.可用各种洗涤剂,可手洗或机洗,但因棉纤维的弹性较差,故洗涤时不要用大挫洗,以免衣服变型,影响尺寸;

2.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出现黄色汗斑。

其他颜色衫最好用冷水洗涤,不可用含有漂白成份的洗涤剂或洗衣粉进行洗涤,以免造成脱色,更不可将洗衣粉直接倒落在棉织品上,以免局部脱色;

3.浅色、白色可浸泡5-10分钟后洗涤去污效果更佳。

深色不要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褪色,应及时洗涤,水中可加一匙盐,使衣服不易褪色;

4.深色衣服应与其它衣物分开洗涤,以免染色;

5.衣服洗好排水时,应把它叠起来,大把的挤掉水分或是用毛巾包卷起来挤水,切不可用力拧绞,以免衣服走形。

也不可滴干,这样衣服晾干后会过度走形;

6.洗涤脱水后应迅速平整挂干,以减少折皱。

除白色织物外,不要在阳光下暴晒,避免由于曝晒而使得棉布氧化加快,从而降低衣服使用寿命并引起褪色泛黄,若在日光下晾晒时,建议将里面朝外进行晾晒。

(二)粘胶纤维[VISCOSE]

粘胶纤维是以木浆、棉短绒为原料,从中提取自然纤维,在把这些自然纤维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最后就制成了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包括:

莫代尔纤维、哑光丝、粘纤、人造丝、人造棉(人棉)、人造毛

优点:

1、粘胶具有很好的吸湿性(普通化纤中它的吸湿性是最强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感好;

2、粘胶织品光洁柔软,有丝绸感,手感滑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而且不宜褪色;

缺点:

1、粘胶纤维手感重,弹性差而且容易褶皱,且不挺括;

2、不耐水洗、不耐磨、容易起毛、尺寸稳定性差,缩水率高;

3、不耐碱不耐酸。

洗涤:

1.水洗时要随洗随浸,浸泡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否则洗液中的污物又会浸入纤维;

2.胶纤维织物遇水会发硬,纤维结构很不牢固,洗涤时要轻洗,以免起毛或裂口;

3..用中性洗涤剂或低碱洗涤剂,洗涤液温度不能超过35度;

4.洗后排水时应把衣服叠起来,大把地挤掉水分,切忌拧绞,以免过度走形;

5.在洗液中洗好后,要先用干净的温水洗一遍,再用冷水洗,否则会有一部分洗涤剂固在衣服上,不容易洗下来,使浅色衣服泛黄;

6.洗后忌暴晒,应在阴凉或通风处晾晒,以免造成褪色和面料寿命下降。

7.对薄的化纤织品,如人造丝被面、人造丝绸等,应干洗,不宜水洗,以免缩水走样。

保养:

1.穿用时要尽量减少磨擦、拉扯,经常换洗,防止久穿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