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3215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7Word文档格式.docx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故C错误;

基因突变的特点具有低频性,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有关①②③④叙述正确的是

A.缺失、重复、易位、倒位B.缺失、倒位、重复、易位

C.缺失、易位、重复、倒位D.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案】B

由图可知,①是缺失,②是倒位,③是重复,④是易位,B正确。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分析图形能力。

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D错误。

6.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

【解析】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是含六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所以由其发育形成的植株是六倍体。

7.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  B.4    C.2   D.1

【解析】略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的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解析】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的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配子种类,导致后代表现型种类增多,从而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实质就是一种相互选择,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9.果蝇X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

这属于染色体畸变的(  )

A.缺失B.重复

C.倒位D.易位

【解析】果蝇X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

这属于染色体变异的重复,故选B。

10.用一定剂量稀硝酸处理某种霉菌,诱发其基因突变。

稀硝酸最有可能在作用于

A.有丝分裂间期B.减Ⅰ间期

C.受精作用过程D.A或B

【解析】霉菌不进行减数分裂,霉菌的菌丝体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而有丝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故选A。

11.转基因育种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现种间遗传性状的定向改造

B.缩短育种年限

C.打破种间隔离

D.提高突变频率

12.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MRSA)病例,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其病原体是大肠球菌的变异体。

关于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异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该菌抗药基因表达时,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

C.该菌无细胞器,不能独立完成代谢

D.该菌分裂产生的子代不发生分化现象

【解析】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细菌的变异只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错误;

细菌时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没有核孔等结构,B错误;

细菌含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C错误;

单细胞生物不会发生细胞分化现象,D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3.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解析】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说明这对夫妇都是杂合体,是他们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所以能遗传,A错误;

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因而能遗传,B错误;

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诱发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从而筛选并培育成高产菌株,因而能遗传,C错误;

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没有改变番茄的遗传物质,所以这种变异不可遗传,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C.非等位基因的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由于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正确。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

【解析】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即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个别变化,染色体数目成倍变化,①染色体个别增添,②基因重组,④是获得单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成倍减少,⑤是基因重组,⑥是基因突变。

所以D选项正确。

16.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

以下有关叙述最恰当的是

A.①→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B.①→③存在基因重组

C.①→②、①→③过程所发生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②、③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C

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基因重组,①③属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①→③存在基因重组,B正确;

①→②、①→③过程所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C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生物学实验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顺序,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顺序

A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先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设置系列的温度梯度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先用清水洗去解离液,后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

D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先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后放人冰箱中低温诱导

A.AB.BC.CD.D

【答案】C

【解析】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而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先设置系列的温度梯度,后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B错误;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步骤后,需要用清水洗去解离液,后用碱性燃料对染色体染色,C正确;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应先放入冰箱中低温诱导,后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名师点睛】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

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

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中,A错误。

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突变的突变率会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自然状况下的突变率是非常低的,B正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C正确。

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兼并性,翻译出的蛋白质有可能不会改变,生物性状也就不变,D正确。

点睛: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19.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

两种植物均含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物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

两种植物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1/2,植株Y产生配子过程可形成7个四分体

B.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C.图中①处可采用的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即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进而获得可育植株Y

D.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6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植物A1a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1:

a1=1:

1,植物A2a2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2:

a2=1:

1,二者的杂交后代植株X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1A2:

A1a2:

A2a1:

a1a2=1:

1:

1,由于A1、A2控制红色素合成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所以植株X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

粉红色:

白色=1:

2:

1,即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1/2,植株Y是植株X经过染色体加倍而产生的,体细胞中含有14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植株Y产生配子过程中可形成14个四分体,A项错误;

由于甲、乙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所以植株X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不可育,B项正确;

图中①处可采用低温或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的方法获得可育植株Y,

C项错误;

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可导致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其基因型为A1A1a1a1,性成熟后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1A1:

A1a1:

a1a1=1:

4:

1,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6×

1/6=1/36,D项错误。

20.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能出现新基因控制的新性状,能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进程,D正确。

不一定是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A错误。

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所以不一定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B错误。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

21.(2016•河南一模)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越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在雄性中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在雄性中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雄性

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答案】AB

【解析】解:

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DMRT1基因表达量低,性别为雌性,A错误;

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的DMRT1基因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性别为雄性,B错误;

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没有z染色体,也就没有DMRT1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正确;

D、已知ZZ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ZW表达量低表现为雌性,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D正确.

故选:

A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下图为某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示意图,该变异类型为

A.倒位B.易位C.缺失D.重复

【解析】由图可知,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

23.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当前出现生育小高峰。

二胎孩子与头胎孩子往往在性状表现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B.自然选择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胎孩子与头胎孩子往往在性状表现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亲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即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1.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B正确;

C、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C错误;

D、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C.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能产生毒素的菌株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根据题意,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说明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A、B、D正确;

黄曲霉毒素致癌是化学致癌因子作用的结果,C错误。

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人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定向改变了生物性状

B.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它突破了物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人工诱变没有改变基因突变的本质,能提高突变率,但方向是不定向的,因此人工诱变无法实现定向变异;

故选C。

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的特点。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27.下面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仅提高了翻译的效率,而且还保证了遗传的相对稳定。

②赫尔希等人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其设计思路的关键处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③摩尔根通过对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的测交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奥国遗传学家孟德尔以豌豆做实验材料揭示了减数分裂的机理和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

⑤“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⑥三极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⑦某种群中,若X、Y同源区段上有10个复等位基因,则该种群的基因型有55种。

A.2B.3C.4D.5

【解析】多个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的特性,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后,基因上碱基对发生改变,但其所控制形成的氨基酸种类可能不变,维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性,所以密码子的简并性增强了生物的容错性,保证了遗传的相对稳定,①错误;

赫尔希等人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其设计思路的关键处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②正确;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观察子二代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③错误;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以豌豆做实验材料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个基本定律,④错误;

共同进化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⑤正确;

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消费者,⑥错误;

杂合子基因型的总数也就是从10个复等位基因中任意选出两个进行组合,根据组合公式10×

9/2=45种。

而纯合子有10种,⑦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变异和进化

28.猫叫综合症、色盲、白化病依次属于:

①染色体数目变异病;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病;

③常染色体病;

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④③B.①②④C.③①②D.③②①

2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和亲代的差异都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B.因基因的碱基发生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

C.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它是多方向性的突变

D.基因突变能自发产生,也能人为进行

【解析】亲子代之间差异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30.下列有关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经过人工诱变处理诱发的基因突变,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②基因型为Rr的玉米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之比为1:

1

③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中性状分离比为3:

1的前提条件

④现代遗传学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0项B.4项C.1项D.2项

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错误;

基因型为Rr

的玉米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②错误;

孟德尔杂交实验F2中3:

1性状分离比的得出必需依赖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③正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④错误,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分析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待大蒜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低温诱导培养36h,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属于染料,能使细胞中着色。

(3)大蒜是2N=16的植物,该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最多为条。

(4)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已加倍的细胞,能否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四倍体大蒜个体?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固定细胞

(2)碱性染色体

(3)64否

(1)在实验中待大蒜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低温诱导培养36h,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便于后续的实验观察。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属于碱性染料,能使细胞中染色体着色。

(3)大蒜是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