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22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标注).doc

必修一《经济生活》

注:

★代表要准确记忆的知识;☆代表不需记忆,但应理解的知识。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

(1)利:

①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有利于扩大进口,使进口增加;

②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减轻我国的外债压力;

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⑤有利于我国公民出国旅游、求学、消费。

(2)弊:

①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不利于出口,影响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相关产业将受到影响;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和资本外流,不利于引进外资;

③人民币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会使失业增加;

④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⑤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

3、影响价格的因素:

★★★★

(1)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4、价格变动的影响:

★★★★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商品价格的变动还会影响到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商品价格上涨(下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5、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3)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会影响消费水平。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4)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5)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6)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会影响居民的消费。

6、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水平)的方法、途径 ★★★★★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要搞好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

(3)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因此,要改善经济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4)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因此,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5)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稳定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6)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会影响居民的消费。

因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原因)★★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2)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

(1)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国家: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3)劳动者: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另一重要因素。

3、国家财政的重要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调节。

(2)在市场能够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

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

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①国家角度: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社会角度: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③个人角度:

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5、科学发展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6、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动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

①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

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公民可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②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