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22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总论

1.1企业概况

甘肃矿区中核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国营404厂建修处改制的建筑公司,企业注册资金万元。

企业资质为房屋建设二级资质,现企业有职工100多人,我方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拟在酒泉市金塔县征地亩,建设40万m3/a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国家建设部;

《散装水泥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

《关于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若干意见》(1995全国建筑工业会议);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

《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7部局(2004第5号);

《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三版;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及当地水文、地质、气向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协议。

1.2.2编制原则

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

工业设备选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尽量减少工程投资。

1.2.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由于甲方要在距离嘉峪关70公里、距离酒泉60公里、距离金塔50公里的三角地带建立一个核工业后处理厂,建立这个厂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而甲方所需的混凝土如果在这三个地方来购置,则混凝土质量没有保障并且价格(包括运费)也会高一些。

2、如果甲方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泥、骨料、水等无法准确计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容易出现质量事故。

而予拌混凝土生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形成的质量隐患。

3、在建站可选区域方面,我们通过对商品混凝土推广普及较好的城市进行分析,以及请教相关专家对甲方项目对混凝土用量分析,我方将混凝土厂址选在距离甲方10公里左右的空旷地带,还有周边有较丰富的原材料,可以在这短短的几年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4、在甲方项目厂址附近设立搅拌站,从项目本身来讲,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行业和国民经济评价来讲,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1.3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金塔县地带

(二)建设规模与目标

年生产能力40万m3预拌混凝土,建设预拌混凝土生产装置两条线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装备。

(三)主要建设条件

1、土地资源及规划条件:

本项目规划用地用地m2,拟建项目用地符合金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2、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

项目选址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市场供应条件:

除主要生产设备需外购外,原辅材料供应近邻县城沙石料厂、周边水泥厂且交通便利、市场顺畅,货源充足。

4、政策保障条件:

国务院、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多个文件,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费用300万元,设备费用950万元;

其它费用10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7600万元;

税后年利润2000万元(正常年份)。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项目总资金1500万元由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解决。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商品混凝土

m3

20

2

总建筑面积

m2

3

总定员

4

建设总投资

万元

1500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1350

流动资金

150

5

筹措方案

企业自有资金

7

年经营收入

7600

以下均为正常年份

8

年总成本费用

年经营成本

9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10

年利润总额

11

年所得税

12

年所得税后利润

13

投资利润率

%

14

财务净现值

Ic=%

15

内部收益率

16

全部投资回收期

不含建设期

17

建设工期

1.4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项目建于基础配套条件良好的,环境优越。

项目采用的工艺设备较为先进,生产工艺为国内目前通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

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7600万元,利税总额2000万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分析,项目建成后,企业在该区域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就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

(二)建议

1、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2、按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项目管理,推行限额设计,加强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

3、由有资质的单位做好地质勘察,为工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预拌混凝土发展历程

  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

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

预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预拌混凝土属性: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为了区分20世纪50年代冶金系统如鞍钢及包钢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混凝土”。

但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混凝土,统观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建材行业的一般特性。

  周期性:

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具有了季节性,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地域性:

由于建材行业受到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投资拉动性:

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施工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和水泥等其它建材产品一样直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这从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具有规模效应:

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供能力。

 同时由于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

生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

区域市场设备产能容易过剩,宜引发价格竞争;

单一企业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

  由于混凝土行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进入行业的企业也由其区域、发展状况等而有所不同。

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者情况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如各地建工及市政施工企业;

国外专业混凝土公司,如Hanson、Rinker等;

商品混凝土上游材料供应商及设备供应商发展而来,如华新水泥等;

房地产开发商(业主)的关系人(表现在发展成熟地区仍不断有新进入企业);

有一定资金和行业相关背景的私营业主;

有一定资金但没有任何相关行业背景的冒然进入者。

  仅以2005年上海企业构成为例,国营企业占总数47.18%;

合资企业占总数26.06%;

民营企业占总数19.01%;

集体企业占总数7.74%。

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是商品混凝土企业逐步由国有转向民营企业。

2.1.2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初期缺乏规模效益,价格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如没有限制或禁止现场搅拌的政策法规出台,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开拓十分艰难。

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近几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扬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

2004年国家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办法》同时还指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

各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

  各地制定了散装水泥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

并且配备相对应的设施、设备。

  124个“禁现”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域。

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行业发展。

因此,充分利用闲置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保持城市环境,出台地方政策法规,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各地执法力度差别较大。

2、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

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

到2020年,建材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

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业逐年提高;

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拉动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峡工程:

三峡堤段全长约200km,整个大坝由161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总方量居世界大坝第一位。

于2007年初全线浇筑到设计高程。

  奥运工程:

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5项,含子项共46项,总投资307亿元。

  3、产品结构调整

  混凝土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拌混凝土占整个混凝土产量还是较低。

和世界各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美国预拌混凝土占所使用混凝土产量的84%,瑞典的比例也与此接近,为83%。

紧随其后的为日本、澳大利亚,而中国目前预拌混凝土所占比例只有20%。

随着国家对环境和能源的关注,中国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将有迅猛的提高。

2020年预计将达到42%,实际产量将增长一倍以上。

  4、相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1)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2010年全国年产124万吨,销售收入约51亿。

2005年全国共有合成企业200家,其中规模化企业近80家,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

主要以萘系生产为主,产量占到80%左右,高浓高效减水剂用量还不到5%。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是我国高效减水剂发展的一个亮点,但仍处在初级阶段,有10多家有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外加剂销售收入十强企业中,主要产品为萘系母料的为4家,分别为浙江五龙、天津雍阳、天津飞龙和浙江吉龙。

而以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则是以终端产品为主,2004年销售收入高达3.75亿元。

同时我国外加剂企业开始谋求向国外输送产品,如浙江五龙化工、龙游五强等。

  

(2)水泥。

  2005年继续延续2004年下半年水泥运行经济效益逐渐降低的趋势,继续惯性下滑。

2009年初水泥价格明显出现回暖迹象。

  商品混凝土中磨细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诸多性能,而且通过减少水泥熟料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对水泥的强劲需求,从而节约了国家的宝贵资源和能源。

(3)混凝土机械。

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规格的局面。

无论是搅拌机、搅拌楼、搅拌输送车还是混凝土泵(泵车)等产品,除大型的和高技术含量的型号外,常规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

各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外混凝土机械进口数量逐年下降,120m3/h以下的搅拌站、125m3/h以下的输送泵以及搅拌机等国产设备已占主导地位。

2.1.3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

部分地方行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严重阻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行业整合时机未成熟,行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

各地诸侯混战,产品价格逐渐降低,行业利润向亏损的边缘迈进;

建筑行业的带资的潜规则造成应收帐款增加;

小企业产品品质和数量难以保证;

ERP软件及GPS系统开始逐渐被企业接受,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普及率已超过50%);

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已逐渐成熟,中部地区迅猛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刚刚开始;

发达地区进入诸侯割据时期,价格竞争激烈,缺少行业龙头和采购方进行价格谈判,维护行业合理利润;

尽管企业普遍反映应收帐款高涨和利润低下,但是混凝土企业倒闭的消息却鲜有耳闻,说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有合理利润,以上海为例,混凝土价格最低的时候,经营好的混凝土企业仍然有20%的毛利。

2.1.4预拌混凝土行业展望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强大作用,一方面也归结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建筑业蓬勃的良好形势下。

各大工程项目相继开工,都在为我国混凝土行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呈现下列特点:

  1、现场搅拌→商品化(资源、环保)

  2、分散化→集团化(获得话语权)

  3、粗放型→技术型(获得合理利润)

  4、重数量→重品牌(质量效应)

  有理由相信:

预拌混凝土具有的优越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许多有识之士,大胆投身到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行业中,加快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速度。

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行业进行全面整合,几个规范化、集团化、重品牌的企业将应运而生。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混凝土工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

ng)”:

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

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建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商品混凝土就是指在工厂中生产,并做为商品出售的混凝土。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是由专业的生产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大多配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计量精确,搅拌均匀,质量高。

有完善的质检系统,。

保证质量。

施工企业购买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具体规格又分为C15、C20、C25、C30~C80。

  1、商品混凝土的特点

  

(1)由于是集中搅拌,因此能严格在线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2)要求拌合物具有好的工作性,即高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小,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

(3)经济性,要求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

混凝土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一个国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第三章市场分析

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者,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方针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

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散装水泥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家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散装水泥提供了发展平台

  (三)国家将保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连续性,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适度发展,完成生产力合理布局;

继续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发展,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

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使其加快退出市场。

  (四)国家将继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建筑业也快步走向工业化、专业化、现代化。

第四章技术可行性分析

4.1执行技术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版

《预拌混凝土国家标准》GB/14902—20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水泥应符合GB175—2007的规定;

集料应符合JGJ52或JGJ53的规定(砂、石子、卵石);

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复检应符合GB50119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分别应符合

GB1596、GB/T18046、JGJ/T112的规定;

搅拌机应符合GB/T9142标准规定的固定式搅拌机;

运输车应符合JG/T5094标准规定;

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

预拌混凝土质量要求:

强度:

应符合GB/T50081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坍落度:

应符合GB/T50080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见下表);

表4-1

规定坍落度

允许偏差

≤40mm

±

50~90mm

≥100m

30

抗冻抗渗性能按GBJ82的有关规定进行;

氯离子含量:

由各组成材料计算求得;

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按GB6566有关规定进行;

含气量:

砼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

1.5%;

交货检验试样应按GB50204规定进行。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设计规定,强度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十四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kg,水180kg,砂690kg,石子1260kg;

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

C:

S:

G=1:

2.3:

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

175kg水泥:

343kg砂:

621kg石子:

1261kg

配合比为:

0.51:

1:

1.81:

3.68

C25

398kg砂:

566kg石子:

0.44:

1.42:

3.17

C30

461kg砂:

512kg石子:

1252kg

0.38:

1.11:

2.7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g

P.C32.5

水泥砂石水坍落度mm7天28天(抗压强度N/mm2)

C20:

30073412361953521.029.0

12.454.120.65

C25:

32076811532084519.632.1

12.403.600.65

C30:

37072111272074529.535.2

11.953.050.56

P.O32.5

29570712031953020.229.1

12.404.080.66

31671911731925022.132.4

12.283.710.61

36666511821875027.937.6

11.823.230.51

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各等级混凝土配比也可以通过

掺加外加剂来调整。

4.2生产设备选型方案

4.2.1搅拌设备

目前,国内一流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厂共有3家。

分别为上海华建建筑机械厂、福建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华贝尔兴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在设备比选时根据三家提供的基础资料确定出最优的方案,充分比选了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优惠,付款条件宽松,售后服务方便,运行维护方便且费用较低的情况来综合考虑。

三家设备的主要指标比较如下表

表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