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218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

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

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曹玉海(1923--1951年),山东省莒县人943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2团第l营任营长。

1951年2月12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美军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合下,向他们营守卫的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凶猛进攻。

他勇敢机智,靠前指挥,组织部队打退敌人3次进攻。

当一部分敌人突人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曹庆功(1925--1951年),云南省武定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l连任副班长。

1951年2月18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

他们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阵地上只剩他1人,他因右臂被炸断流血过多昏了过去。

当他苏醒过来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用尽全力拉响最后3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

王学凤(1926-1951),安徽小砀山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第3连副班长。

1951年4月初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战斗中,他的右手、腮帮、头部和胸部先后负伤,昏倒在工事里。

当他在昏迷中听到敌人的嘈杂声知道敌人冲上来时,便支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王学凤(?

--1951年),吉林省敦化市人,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第422团第5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日,在秋季防御战役坚守天德山阵地的战斗中,他指挥全连与敌军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11次冲击,歼敌300余人。

次日拂晓前,他又带领40多战士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歼灭敌人80余名。

10月3日,敌人又发起更为疯狂的进攻。

最后,他在全连人员大部分伤亡、弹药耗尽的恶劣情况下,销毁文件,砸坏手枪,抱起石头砸向敌群,只身与敌激战,壮烈牺牲。

孔庆三(1926--1950)山东历城县人。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5班班长。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围歼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之敌的战斗,5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

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及时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

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

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纪念塔上与世长存。

孙占元(1925年--1952年)河南林县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班长、排长。

在入朝作战作战中,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等作战。

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597.9高地炮火冲天、弹片横飞,孙占元奉命带领全排担任夺取2号阵地的突击任务。

在冲锋至半山腰时部队受阻,他的双腿被炸成重伤,但他仍忍着巨痛爬行向前,亲自用手雷炸毁敌火力点,占领了敌阵地。

随后,他又指挥全排连续击退敌军连级规模的两次反扑,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歼敌80多人。

当子弹打完后,他拿起最后一颗手雷滚入敌群,炸死8名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

为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继广,四川中江县人。

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

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

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

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

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

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

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立特等功,获特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胡修道(1932年--)四川金堂县人。

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

5日,胡修道所在的连在上甘岭右侧的597.9高地连续敌军由排到两个营规模的41次反扑,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坚守住了阵地。

在一天的激战中,特别是阵地上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他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的10多次进攻,并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胡修道入朝参战,首战立功当英雄,被大家传为“神话”。

员宝山(1930-1951年),河南海上安阳县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亿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第375团第9连卫生员。

1951年9月7日,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

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热时而是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

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高成山(1922-1951年),河北省易县人,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6连任连长。

1951年10月19日,他带领全连在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战斗中,打垮敌军有敌机每天在40余架次配合的两个团的进攻。

他组织7次较大的反击,打退敌人大小百余次冲锋,杀伤敌人1800余名,坚守阵地5昼。

最后全连只剩几个人,他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完成了坚守任务,坚持到增援部队上来,打垮了进攻的敌人,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倪祥明(1925-1952年),河南省杞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7连任副班长。

1952年7月,在朝鲜涟川西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在子弹打光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

1952年9月5日,他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本人生前的申请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家发(1934-1953年),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

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7月13日,在朝鲜金城战役反击轿岩山的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担负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

当部队顺鱼脊脊形山梁前进时,被敌人铁丝网挡住了,他主动请战,拖着受伤的双腿,先后炸掉了铁丝网和3个地堡。

这时他受重伤昏倒了。

当部队继续发起冲击时,敌1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

在多次爆破未成,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他从昏迷中惊醒,忍着7处伤痛的身体朝着敌人机枪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使红旗插上了轿岩山,而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19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伍先华(1927--1952)四川遂宁市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4师100团2连3班战士、班长。

先后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

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指挥3班迅速完成了攻占敌720阵地的任务。

当我突击队正向敌纵深发展时,敌坑道内一火力点吐出条条火舌将前进道路封死。

伍先华又奋勇当先,率3名战士前去爆破敌火力点,途中3名战士相继负伤和牺牲,在此情形下,他毅然抱起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

他的英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追认其为模范共产党员。

牛保才(1927--1952)山西壶关县人。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役。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起“金化攻势”。

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7、8万发。

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入注。

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杨春增(1929--1952)河北沙河县人。

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4连3排副排长。

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杨春增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朝鲜江原道金城座东南无名高地的进攻战斗。

战斗中他率领1个班迅速攻占了541阵地后,为巩固阵地,又从早上激战到下午。

激战中他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在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歼敌100余名后,阵地上只剩下了他和卫生员。

敌人又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雷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

杨连第(1919年--1952年)天津市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抢修陇海路8号高桥时,因机智勇敢表现出色,荣获“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铁道兵1师1团1连副连长。

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

特别是1951年7月,在参加朝鲜评安南道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排11次搭设人行便桥,并创造性地铁轨架浮桥,保证了正桥施工和顺利通车,有利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

1951年8月,他回北京出席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并当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还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杨育才(1926年--)陕西勉县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排长。

在入朝作战中,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金城战役。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役,杨育才所在部队急速向敌纵深插入。

战斗中他奉命率侦察班11名战士和两名朝鲜联络员,机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化装深入敌后,出其不意地将南朝鲜军号称“白虎团”的首都师1团团部全部歼灭,共毙俘敌团长以下官兵7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为我军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表彰他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奖状。

张积慧(1927年--)山东荣成县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10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

1952年2月10日,在反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的“绞杀战”中,张积慧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并由他一举击落美国空军英雄、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从而打破了“美国空军英雄不可战胜”的神话,引起美军,特别是美国空军的巨大震惊。

对于他的出色表现,志愿军空军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

孙生禄(1928年-1952年)河北定兴县人。

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飞行员、飞行中队长。

在入朝作战的日子里,他英勇机智,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人们赞誉为“空中突击手”。

1952年12月2日,在与企图偷袭的敌机激战中,为掩护长机组,他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

在击落敌两架飞机后,他沉着地驾驶着受重伤20多处的战机返回基地。

次日,他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

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朝鲜人民军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人民军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

罗盛教(1931年-1952年)湖南新化县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营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他冒着零下20℃的严寒先后3次跳入冰窟中,拼尽全力,救出因滑冰落入水中的朝鲜少年崔莹,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青年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为了纪念英雄,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

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包爬行。

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

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篇二: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

(2000.10.1911:

02:

04)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

“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

“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