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民俗文化.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20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民俗文化.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民俗文化.ppt

旅游与民俗风情欣赏草原民俗风情-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藏族民俗风情特色:

1、以长袍为衣。

无论男女皆穿长袍,束腰带。

男子腰带上常佩有腰刀、火镰、鼻烟盒等,女子则喜欢用玛瑙、珊瑚、碧玉、金银等做装饰品。

男女普遍穿高腰靴子。

2、以肉奶为食。

饮食讲究红食与白食。

所谓所谓红食,红食,是指肉类,如烤全羊、羊背子、烤羊肉、炒驼峰等,最流行吃的是手扒肉。

是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所谓白食,所谓白食,是指奶制食品。

奶制食品又分饮料由于食品两大类。

食品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马奶酒、青稞酒等。

盛饮料的茶具、酒具多用银器。

3、以蒙古包、毡房为家。

屋顶像伞盖、四壁像圆筒,冬天不积雪,夏天不积水,轻便实用,便于拆迁搬装,很适于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

4、以勒勒为车,以马代步。

勒勒车为运输工具,素有“草上飞”美名。

是草原民族传统的运输工具。

它最引人注目的是车轮很大,直径在1.5米左右。

车轮、轮轴均由轻便的桦木制成,整个车体没有一颗钉。

车体很轻,适于在草原、沙滩上作运输工具。

牧民出行,一般都是骑吗,无论男女老少。

5、虔诚的信仰。

牧区普遍信仰喇嘛教。

寺庙到处可见,常年香烟缭绕,香客不断,有千里迢迢的进香者,有磕长头的善男信女,还有扶老携幼参拜佛祖的虔诚信徒。

无论在城市街头,还是在山村小巷;无论在深山野岭,峡谷河畔,还是在莽莽草原,牧场毡房,随处都能听到古刹钟声,到处都能看到口念佛语,手摇“转经筒”的信徒。

祭敖包习俗。

敖包蒙语意即“堆子”,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而成祭山神、路神、祈祷丰收和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现在,敖包在牧民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从而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6、以热情好客为美德。

草原上民风淳朴,人民性格坦诚,热情好客,讲究礼仪。

朋友相处,宽容大度,“朋友来了有好酒”。

他们的伦理原则是:

出门在外,谁也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去旅行,如果对外来客人不热情,那你出门时,也会无人照顾。

因此,家家户户对客人都是热情接待。

7、节日盛会风俗独特。

那达慕。

蒙古语娱乐和游戏的意思,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盛会。

每年7-8月间的美好季节,农牧民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着车,携带蒙古包赶赴大会。

白天开展赛马、射箭、摔交等各项竞赛活动,竞赛优胜者被尊为草原英雄。

晚间,青年男女围着篝火,伴着马头琴那优美的乐曲和节拍,通宵达旦地跳舞唱歌。

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教节日之一,藏语意为吃酸奶子的节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