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64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

“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 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哥窑瓷瓶   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宋代的“市”,突破了以前的限制,表现在(   )

 

①封闭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 ②分散于宅屋之间  ③不允许设“市”的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7.据清代史书记载:

“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8.《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11.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码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12.“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

 

A.牛顿                            B.瓦特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

“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4.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

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15.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 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 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

下列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

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极太猛。

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

 

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2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路线方针通俗易懂的注解(   )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3.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

……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2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