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58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学霸一轮复习学习经验笔记.doc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

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

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

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

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

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

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

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

目的:

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

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

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

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

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

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阶级: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法家思想

直接原因:

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

内容: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作用: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经济:

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

农业: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力牛耕、

水利工程:

芍坡-春秋楚淮河

都江堰-战国秦长江

郑国渠-战国秦关中

耕作方式:

千耦齐耘(春秋)-个体农耕(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

产生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铁力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

特点:

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分散性:

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合作

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

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作用:

使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后来到明

清时期,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土地制度:

公有-井田-私有

井田制:

瓦解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

荒田变为私田

各国的税制改革

商鞅变法

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

来源:

土地兼并(战国后成为最主要来源)

奖励军功

公田变为私田

君主土地私有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原始:

丝织陶器;

夏商周:

青铜丝织漆器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官府垄断,工匠身份世袭。

春秋战国:

冶炼生铁和钢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世袭—强制劳动—雇募制(唐)

特点:

原料由官府调拨,

产品不入市场,供皇室使用

缺乏竞争

技术水平高

强制劳动

作用:

为细密分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私营手工业:

发展原因:

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特点:

商品投入市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

作用:

促进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家庭手工业:

特点:

自给自足、分散经营、技术落后

影响:

稳定小农经济

阻碍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

商业:

原始:

物物交换(原始社会分工出现,生产力发展)

商周: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已经产生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

私商金属铸币(金银铜)都会(楚都:

郢齐都:

临淄)

战国:

重农抑商

原因:

A生产力水平低

B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C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税收(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稳定社会秩序(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D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通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过程:

战国汉唐宋明清(见必修二)

评价:

前期: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后期:

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

(科技、汉字、文学、艺术、史书、思想)

a)科技:

A天文:

殷商,日食的最早记载

春秋,彗星和哈雷彗星在前613年记载于春秋,最早

战国,《甘石星经》

B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

C医学:

《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疗法

D司南

b)汉字:

甲骨文(商)-金文(西周)-小篆(战国秦李斯)

c)文学:

《诗经》孔子从西周到春秋中期诗歌,开现代主义先河,是诗歌

形成的重要标志。

楚辞,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d)艺术:

戏曲:

傩戏

绘画:

新时期时代,岩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e)史书: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尚书》孔子记载了上古时期的官方文件

f)思想:

A对自然的认识——神秘

代表:

《周易》《礼记》(反应等级观念)

B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背景:

社会处于转型中,表现在

经济:

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铁力牛耕的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士大夫崛起。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科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士

诸侯国:

为富国强兵,而礼贤下士。

代表:

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膑(主张见书)

秦汉(前221-220)

一.朝代更替

秦前221-前207

楚汉战争前216-前202性质:

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西汉前202-8长安

新8-25

东汉25-220洛阳

二.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三.特征表现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发展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秦朝统一:

条件: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强

秦始皇个人招贤纳士

秦的外交政策

过程:

灭六国、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桂林南海象郡)

意义: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

秦巩固统一: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土地私有

文化:

书同文、焚书坑儒

教育: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愚民政策

西汉:

发展:

汉初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

秦—建立措施(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考核官吏秦律)

西汉—巩固措施(内外朝刺史推恩令郡国并存酎金夺爵赋役之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巩固措施(尚书台)

经济:

小农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

秦:

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汉:

农业a.修养生息:

原因:

民生凋敝

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

结果:

文景之治

b.重农抑商:

汉高祖:

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

汉武帝:

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

c.田庄经济:

特点:

自给自足,聚族而居,豪强私人武装,

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魏晋南北朝豪强发展为士族)

d.租佃制—普遍

演变:

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原因: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

作用:

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e.工具:

犁壁二牛抬杠式犁耕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

f.水力:

坎儿井漕渠白渠

g.技术:

轮耕、代田法

手工业(西汉)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水排鼓风冶铁丝国

(东汉)青瓷

商业:

丝绸之路条件:

丝织业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新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