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08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专题复习交通.doc

《2018届高三交通复习——交通专题》

【高考回顾】

(2017年海南卷,15-16)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

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图4)。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答案】1.D2.D

【解析】

1.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沙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沙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沙尔特岛生物。

3.(2017年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人工费用高。

【试题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因素。

主要从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方面来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都要进行考虑,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因此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

4.(2016年课标Ⅲ,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图6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分)

【参考答案】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2分)

【试题解析】

(2)该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做出回答。

【拓展训练】

【跨海大桥】

1.(2015年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4分)

(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 

(1)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加强丹麦和瑞典的联系,缩短距离,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2)首先要明确观点。

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与观点相一致,赞成的理由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不赞成的理由从位置的合理性角度出发。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石跨海大桥是日本著名的跨海大桥之一(如图3)。

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终年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

淡路岛上的居民多年来以农耕为主。

淡路市作为向阪神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试述明石跨海大桥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

(8分)

(2)阐述明石跨海大桥的修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8分)

【参考答案】

(1)明石海峡水流湍急(2分);航运繁忙(2分);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2分);地震灾害频发(2分)。

(共8分)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神户、大阪与四国地区的区域联系(2分);成为(淡路岛)联结内陆工业的重要纽带(2分);缓解明石海峡海运繁忙的状况(2分);大桥本身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而且有利于淡路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

(共8分)

【河流多桥梁】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奥兰治河为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注入大西洋,水量季节变化大。

上游峡谷瀑布多,中游宽阔(最宽可达6.4千米),多河间岛,下游除少量平原外,多狭窄阶地,河口宽4千米,被沙洲包围。

河道干流不能通航,河上多桥梁。

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示意图。

(2)试分析奥兰治河干流不能通航,且河上多桥梁的原因。

【答案】

不能通航的原因:

水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河口多沙洲,中游因宽阔故水位浅,多河间岛,影响通航;河床落差大,有瀑布,通航条件差。

多桥的原因:

河流自西向东流,阻断南北交通,需建桥通行;河流通航差,不利于摆渡;中下游水量少,利于桥梁建设。

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导学号30374063〛

答案:

(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

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

秋晾:

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解析:

(1)题,从气候条件分析廊桥设有廊屋对保护桥梁和方便行人的作用。

(2)题,从降水、水文、泥石流等角度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第(3)题,分别从木料运输和晾干方面分析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

第(4)题,从木材来源及与石材相比的优势分析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的原因。

5、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叠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

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迭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

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下桥建造时河床较深,河谷较窄,故桥面位置低,宽度小;

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埋没下桥,流水侧蚀,使河谷展宽,下桥的交通功能丧失;

然后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两岸交通。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峡谷高差大,桥墩高度太高,工程量大,难度大;

峡谷坡度大,建墩难度大;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易毁坏桥墩;

建桥墩对河谷生态破坏大。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6、广东省潮州市与福建省相邻,潮州城背山面水通海,对外贸易发达,潮州港自古就是天然良港。

横跨韩江的广济桥位于潮州城东,是古代沟通问粤的交通枢纽。

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始建于宋代,历时56年才竣工,以后各朝代亦有增建或修葺。

桥墩两侧用花岗石修砌成尖形,每个桥墩上建有廊屋或廊亭,所用木材强度高。

广济桥中段用18艘梭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左图示意潮州位置,右图示意广济桥局部特写。

(1)指出广济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

(2)推测中段浮桥能开能合的设计目的。

(4分)

(3)建国后,在广济桥上下游分别修建了现代化桥梁,试说明对广济桥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16分)

(1)台风破坏;雨水淋蚀;河水与潮水冲蚀(6分)

(2)汛期泄洪或有大船经过时需开启浮桥;闭合时能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

(4分)

(3)广济桥作为沟通闽粤的交通地位逐渐减弱;现代化桥梁承担更多交通压力,能够保护广济桥;更好的突出广济桥的旅游功能。

(6分)

铁路、港口、运河

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16年,第一条亚欧大陆桥通车后,铁路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

2016年6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莫喀高铁)项目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莫喀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车辆制造、通信信号将均由中国企业承担,中俄将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区或乌拉尔地区新建高铁生产工厂,实行高铁动车组的本地化生产。

材料三

图8为莫喀高铁走向示意图。

(1)简要分析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原因。

(6分)

(2)从地理角度分析建设莫喀高铁的合理性。

(8分)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6分)

问题①:

说明在俄罗斯的莫斯科郊区或乌拉尔地区新建高铁生产工厂,实行本地化生产高铁动车组的有利条件。

问题②:

指出修建莫喀高铁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20分)

(1).俄罗斯地域辽阔,铁路适合长距离运输的要求(2分);地形起伏小,有利于修建铁路(2分);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量大(2分);地处中高纬地区,气候寒冷,河流、海港封冻期长,水运条件差(2分)。

(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

(2).该高铁位于俄罗斯人口密度较大的欧洲部分,西端连接莫斯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