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554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册 岳麓版必修一Word文档格式.docx

(2)材料三体现了《南京条约》的什么内容?

(3)从《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8.“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

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

”(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

A.禁止吸食B.整顿吏治

C.严惩贩卖D.断绝外贸

9.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

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这里的“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指(  )

A.保护鸦片走私

B.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C.两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D.切实改善中英两国关系

10.“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通过这一条款英国获得的权益是(  )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

B.在中国设立租界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11.清朝旧制规定:

“凡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

”下列清朝皇帝最早可能无此碑的是(  )

A.嘉庆B.同治C.道光D.咸丰

1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4.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15.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指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持什么态度?

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

具体有哪些内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鸦片战争与金田起义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

C.洪秀全D.《天朝田亩制度》

3.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  )

A.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4.右图中,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

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当收成时……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6.某班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

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

材料二 政治方面:

主张依法治国等。

经济方面: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外交方面: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文教方面: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

(1)材料一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什么纲领?

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什么革命纲领?

(3)有人认为材料二的内容是对材料一内容的继承与发展,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8.太平天国时期的一首歌谣唱道: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首歌谣(  )

A.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出现在《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之后

D.反映了太平天国已正式建立政权

9.洪秀全通过拜上帝会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  )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10.杨秀清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说:

“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由此可见,杨秀清的主要意图是(  )

A.革新中国服饰B.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宣传拜上帝会思想D.打击外来侵略

11.有人说: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

也有人说:

《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12.“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

A.永安建制B.北伐西征

C.天京变乱D.天京陷落

13.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认为,干王(洪仁玕)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了洪秀全。

容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干王的主张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干王最早主张向西方探寻真理

C.干王的主张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D.干王的主张代表先进阶级利益

14.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15.胡适看到《太平天国史纲》一书后,愤愤然指责书上“专表扬太平天国”不当。

如果你赞同胡适的观点,可选用的论据不应该包括(  )

A.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B.其教义、教规、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

C.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D.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所,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庆事,方设朝会。

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批定时日……

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

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依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

洪逆从不出行。

唯杨逆每出行必盛陈仪仗……

——[清]《贼情汇纂》

材料二 ……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

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

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

……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筹办夷务始末》

(1)从材料一中判断作者站在怎样的阶级立场上。

请用史实说明。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存在着什么问题?

(概括要点,勿抄原文)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

”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过马关”的感慨,是因为(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A.香港B.台湾C.东北D.南京

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4.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了以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

5.1900年,日本人植松良三之现场报道说:

“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

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鸦片战争中的英军

6.“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材料二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难,势不两立。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合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材料三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在西逃途中发布“剿匪”谕旨,下令铲除义和团。

材料四 无论欧美日本诸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土地广阔,民气坚劲。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中的“和约”是指什么?

结合材料一,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2)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3)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何变化?

(4)结合材料四,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8.关于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时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时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

A.不能揭示出真相B.能还原历史真相

C.最接近历史真相D.会受立场的影响

9.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10.有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工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1.19世纪末,各地义和团曾流行这样的歌谣:

“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

”这首歌谣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①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 ②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④触及了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对于近代“列强为什么没有瓜分掉中国”这一命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英国殖民者会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太庞大了,以我们的力量根本应付不了

B.法、俄等窥视者和我们的意志老是不一致,以至于无法协调行动

C.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都那么好战

D.清政府常常阳奉阴违,难以驾驭

13.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谈论时局时说:

“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

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

”容闳在这里(  )

A.肯定了义和团运动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14.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

“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

有朝西北真主至,一炬火光化无常。

”“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

”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

B.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C.缺乏正确的斗争目标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

15.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开展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

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第15课 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纲领规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实质意义是(  )

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

C.推翻清朝封建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2.漫画从侧面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下面的漫画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它反映了(  )

A.武昌起义的爆发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

3.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

4.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5.《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含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一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农民是皇权存在的基础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图(a)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前

图(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图(a)的事件发生于何时?

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3)材料二中图(b)文件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8.孙中山说:

“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

”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主要是基于(  )

A.他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

B.清朝是满族政权,他不是满族人

C.他留洋海外,是归国华侨

D.清朝统治腐败,他以此为耻

9.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

这表明(  )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竟的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相同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10.“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11.一度销路不畅的《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重新变得抢手。

时人不禁感叹:

“今日唯‘共和’二字稍可卖几钱耳!

”“今日”指的是(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

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

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13.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符合该观点中的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