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0036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看验血单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文档格式.docx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

在病症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含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

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实在有必要验CRP,以排解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峻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到达最大值,很恐惧的,肯定要慎重。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反响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响蛋白。

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到达最顶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延续上升。

此反响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医治的影响。

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响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援助。

 

当微生物培养较慢时,CRP的检测可快速援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时CRP可明显增高,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峻程度呈正比;

而病毒性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时,CRP的血清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

一般CRP>

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

最高水平的CRP可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高达500mg/L,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CRP还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和严峻程度,对观察医治效果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提示性作用。

当医治有效、病情好转或缓解时,CRP降低或消逝;

医治无效时继续上升。

作为一种炎症筛选指标,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病症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CRP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

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注意文中所指CRP>

20mg/L可考虑细菌感染针对成人的,婴儿指标是8〕 

宝宝年龄:

9M+

发病时间:

6.13凌晨一点发烧,有腹泻

第一次验血时间:

烧后14-15hr〔还未吃过任何药〕

验血结果:

白细胞总数:

7.6

中性粒细胞:

67%

淋巴细胞比:

27%

CRP《8

诊断结果〔结合其他病状描述〕:

发烧,腹泻,无呕吐,无感冒病症,精神好

大便化验阴性

诊断为病毒性的

说明一下,当时没注意到CRP值,中性粒细胞比高,腹泻又不停,很担忧误诊,会不会是细菌性的,所以后来又去化验了一次

第二次验血时间:

6.18下午〔烧退后2天不到〕期间吃过美林,验血前吃过斯密达

5.4

16%

72.7%

大便有0-2白细胞,正常

但血液指标显示无细菌感染,放心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我们是得的幼儿急疹,在初期1天,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其中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这并不代表细菌感染,第2天以后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90%。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疾病,特点是延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病因和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200nm。

其核衣壳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

无病症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传员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

本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埋伏期7至14天,平均10天。

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延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

发热期间食欲精神尚好,咽峡部充血,偶有前卤膨隆,可出现高热惊厥。

热退后9~12小时内出疹,皮损呈红色斑诊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间有3~5mm空隙,间或在皮疹周围可见晕圈。

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在2~3天内消逝,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在流行时,少数病例亦可无皮疹出现。

起病第1天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第2天以后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90%。

 【医治】

  无特别医治,高热时除际低周围环境温度外,应给予足够水分,酌情给于解热冷静剂。

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预防】

  无预防方法。

预后良好。

C反响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1930年,Tillet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觉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响的物质。

1941年,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响蛋白(CRP)。

1944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

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是人们认为,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响。

进一步研究发觉:

病毒或细菌感染、堵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

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许多灵敏、精确而简便的检测手段的相继问世,对CRP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它的测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生物学特性:

血清CRP(下述CRP假设无特别注明均指血清CRP)由肝脏合成。

白细胞介素1b、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是其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1,2]。

CRP的分子量为105500,由含有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187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

CRP不耐热,66度30分钟即可被破坏。

  假设CRP和磷酸胆碱及半乳糖残基结合,则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并充当调理素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还发觉,CRP具有调节炎症过程和防备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正常健康人的CRP值非常低,一般<0.8g/L,90%的正常人<0.3g/L,99%的正常人CRP<1.0g/L[3]。

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的合成则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36~50小时达顶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其半衰期较短(4~6小时)[1]。

经积极合理医治后,3~7天迅速降至正常。

CRP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程度有紧密关系。

因此CRP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衡量指标,并且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优于其它急性期的反响物质[4]。

  〔二〕与其它急性相反响物的比拟:

临床最常用于急性相检测的指标是血沉(ESR),它可以间接测量纤维蛋白的水平,但其变化范围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交叉较大,因而对其结果的制定受到影响,并且它对急性炎症的反响较慢,一般2~3天才开始升高,尽管经积极有效地医治,ESR几周后仍不降至正常,同时ESR还受到年龄、性别、贫血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看,ESR无论是在出现还是消退时间上,都较CRP差,并且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其它的急性相反响物如α1-酸性糖蛋白、α1-糜蛋白酶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都因正常值与异常值间重叠范围较大、对炎症的反响升高缓慢及半衰期较长、正常值或异常值的标准问题未得到解决等,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对感染的反响,细胞因子(cytokins)可能在CRP反响之前即升高[2,5],但由于对其研究有限,对它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明确[6]。

  〔三〕检测方法:

CRP的测定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

包含用纯化了的肺炎球菌C-组分与病人血清反响的沉淀法、肺炎球菌荚膜肿胀试验、特异性抗血清与CRP反响的毛细管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乳胶扩散沉淀试验等,但它们的灵敏度低。

随着放射免疫(RIA)、荧光免疫(FIA)、酶标免疫(ELISA)和比浊法等的开展和广泛应用,人们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测出血清CRP值。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比浊法。

  〔四〕CRP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CRP是急性相的反响物质,在儿科应用比拟广泛。

虽然CRP浓度的改变仅反映了疾病的非特异性变化,但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的观察上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感染性疾病:

长期以来,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抗生素疗效的观察上仍是一个问题。

CRP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响物。

组织炎症时,由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等刺激肝细胞合成CRP参与机体反响,尤其是细菌感染其阳性率可高达96%,它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反响低下、常规检查正常的患者,CRP亦可呈阳性,并随着感染的加重而升高。

同时它还有助于细菌、病毒感染的鉴别。

一般来说。

急性细菌感染,CRP的值在15~35g/L之间[7],它的值可能与组织损伤的严峻程度有关。

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患者,CRP值较低,<2~4g/L。

有时可升高,甚至>10g/L[8]。

虽然CRP不能精确地用于区分感染的病原,但结合临床表现、其它化验检查及对医治的反响,对临床的诊断是有肯定援助的。

  CRP还可以用于监测对医治的反响及是否有合并症出现[9]。

在临床疑似细菌性感染中,监测未成熟与成熟中性白细胞的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RP值可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假设上述各值在发病后24小时内仍正常,则可以不用抗生素;

假设升高的CRP下降后又出现第二次升高,则应考虑加大抗生素剂量。

但在新生儿败血症时,在感染操纵后或在证实复查细菌培养阴性之前,还不能依据CRP值而停止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期感染:

新生儿时的CRP是在胎儿期自身产生,而不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的。

在新生儿生后3天内测CRP是没有特异性的,因为分娩可使CRP应激性升高[4]。

虽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但在急性炎症时,肝脏可以合成大量的CRP,因而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CRP在肯定时期内均有升高,CRP的升高亦可出现于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如胎粪吸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新生儿败血症在活产婴中的发生率为1‰~8‰[10]。

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常不会象年长儿那样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支持感染的指标,病原菌的别离、培养需要时间较长,并且阳性率低,从而使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受到限制。

DaSilva等人[10]认为CRP是一种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手段。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CRP的敏感性为47%~100%,特异性是6%~97%,阴性预期值往往高于阳性预期值。

变化范围如此之大,可能与CRP的正常值、检测方法、样本的搜集时间和方法以及患者的挑选等因素有关[4]。

  脑膜炎:

自1950以来,即有报道CRP对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在儿科,还常应用CRP值来鉴别脑脊液(CSF)结果不能区分的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并通过监测其值来观察患儿对抗生素的反响。

  CSF中的CRP量要远远低于血清,这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的CRP释放入血后要通过超滤作用才能到达CSF所致。

一旦CRP进入CSF,它就与损伤的组织结合。

由于对CSFCRP研究较少,目前仍沿用血清CRP分析替代CSF。

Hansson等[8]发觉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CRP值有重叠,因而鉴别二者感染不应单靠监测CRP值,还应结合临床表现、作CSF检查及其他可能提供病原学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经积极医治后,CRP在几天内迅速下降,而CSF中蛋白升高、糖降低,血ESR升高等均有一个滞后期,因此,CRP对医治的反响要优于其它辅助检查[4]。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分流手术后的脑积水的感染,亦可使用CRP作为监测指标。

手术后,CRP可升高。

假设维持几天仍高,则提示有术后感染,反之则无感染存在。

  菌血症:

3%~4%的发热儿童可发生菌血症,即使许多人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

Peltola等认为发热、没有感染征象而伴CRP升高的儿童,有必要考虑深部感染的可能,应作进一步的微生物监测,如血培养等[4]。

  呼吸系统感染:

在临床上,不能单纯依靠ESR值、白细胞计数和X线来鉴别下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

虽然当CRP>4g/L[11],同时肺内有渗出,尤其是病程>12小时时,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医治,但研究说明,单纯CRP升高,不能精确区分出病毒、细菌感染,亦不能作为是否应用或终止抗生素的指标。

  其他的呼吸道疾病中,CRP的值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如CRP是反响囊性纤维化加重的一个指标,不伴有感染的支气管哮喘,CRP常正常。

  中耳炎:

在儿科,几种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急性中耳炎。

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细菌感染,故常规使用抗生素,但病毒也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的病原[3]。

微生物学的诊断需要鼓室穿刺,由于这不是常规,从而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

研究说明,CRP在8~40g/L范围时,结合微生物培养、血清学监测,对于细菌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3]。

  胃肠道感染:

在伴有急性腹泻的细菌性或病毒性胃肠炎的鉴别上,Borgnolo等[12]对CRP与ESR作了比拟,认为CRP优于ESR。

假设CRP>12g/L,则是做大便培养的指征,并且应使用抗生素,这就减少了大量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而未用抗生素的比率。

泌尿系统感染:

CRP对于鉴别膀胱炎、肾盂肾炎,预测严峻肾损害的危险性有肯定指导意义。

当高度疑心细菌性泌尿系感染时,经积极抗生素医治后,CRP迅速下降,亦可有下降非常缓慢的。

  骨及关节感染:

近年来,CRP和发热一起被用于决定关节炎积液时是否需要关节穿刺的指征。

大多数不伴有败血症性关节炎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患儿,经积极医治后,升高的CRP在一周内迅速降至正常[13]。

ESR亦有相似的改变,但它出现的时间及下降的时间要比CRP晚,而白细胞计数则反响不敏感。

CRP的再度升高可能是败血症性骨炎、关节炎复发的重要指征。

  2.慢性炎性改变:

CRP对于某些反响炎性的活动、消散及抗炎医治的效果,均是一个理想的指标。

CRP值在与疾病活动严峻程度的相关性上要优于ESR及放射学表现。

在风湿性关节炎中,其相关性较大,而在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则相关性较小,甚至无相关性。

  对疑心风湿热的患儿,假设CRP正常则不支持诊断。

对于风湿性心脏炎行激素医治后,CRP可迅速下降;

但假设疾病未操纵,则停药后CRP出现反弹;

假设疾病活动期完全操纵,则CRP可降至正常。

  3.手术前后及烧伤:

在儿外科及烧伤患者,对CRP研究较少,一些结果均来自成人。

CRP常在术后48~72小时升高(>10g/L)[4]。

假设无术后合并症,则CRP值下降,3~7天达正常。

假设CRP延续不降,则提示继发感染。

在烧伤上,CRP与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感染程度有关。

小面积烧伤与大面积烧伤相比,后者CRP明显升高[14]。

假设不合并感染,则于烧伤后三天CRP开始下降,一个月内迅速降至正常,假设合并感染则CRP再度升高。

  4.免疫异常及移植:

约40%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免疫异常患者,其血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CRP增高[7]。

因这类患者感染反响弱,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唯一征象,故要结合相关的化验检查。

化学医治、输血等可能影响其它化验结果(如ESR),但CRP不会受到影响[15]。

  恶性肿瘤的患者,CRP不会升高,故它的值在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上可能有意义[7]。

  在移植患者,大多数出现排斥反响和急性感染时,CRP均升高。

VanLente等认为,CRP是肾脏排斥反响的敏感指标,但它不是心脏排斥反响的敏感指标[4]。

人们还发觉,免疫抑制的类型亦对CRP有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CRP在儿科临床的监测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一些领域较常规检查更敏感,特异性较高,它可以辅助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间的鉴别,推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的程度,而且有利于观察患者对医治的反响及术后监测。

但据目前的研究数据尚不能将CRP变化作为唯一使用或终止使用抗生素的依据。

这次我特别问了下BTANG关于血象正常值的问题

结果他给我的答复仍旧不是区间值,只有平均值

跟我以前在我家园子贴的是一样的

各个年龄段的均值,正常范围还要再大一点,没有很具体的,婴幼儿〔除外新生儿〕的白细胞范围至少为4--12,

第1天 

第2-7天 

第2周 

6月 

1-2岁 

4-5岁

白细胞〔10^9/L〕 

20 

15 

12 

11 

8

淋巴细胞% 

40 

50 

60 

56 

35

中性粒细胞% 

65 

35 

30 

60

大概的情况:

4-5天以前是中性粒细胞占优, 

7天-4、5岁是淋巴细胞占优,5岁以后又变成中性粒细胞占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