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979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doc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测试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50分。

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回答1—7题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

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B.粉彩开光花尊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精美的棉布船帆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7.乾隆时人说: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

工业文明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回答8—15题

8.马克思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

9.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

10.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

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2.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3.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

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

14.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

……殊为共和之玷。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

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回答16—17题

16.“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17.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D.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三农问题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回答18—19题

18.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A.使农民失去土地B.增加了农民负担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19.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②转变了经营方式③调整了分配方式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

回答20—2l题

20.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营业执照的一部分。

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2l.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

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B.50——80年代

C.80—90年代D.90年代以后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

回答22—23题

22.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3.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回答24—25题

24.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2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

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4分)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

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

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

简要说明理由。

(5分)

27.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3分)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

(2分)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分)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4分)

材料二

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责任书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分)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万)

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图二踏入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正在进行掠夺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