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922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

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

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25.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何谓纲纪?

纲者,张也:

纪者,理也。

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这表明东汉

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

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

26.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

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27.清代学者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提出:

“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

”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B.市民缺乏人文精神

C.工商业者的价值取向D.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28.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

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捧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

据此推知

A.湘淮集团凝聚力逐渐降低B.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

C.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D.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29.1901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

考察团

留学

国内新式学堂

科举

不明

戴泽考察团

12人

10人

19人

9人

27.91%

23.26%

44.19%

20.93%

戴、端考察团

12人

10人

15人

7人

36.36%

30.30%

45.45%

21.21%

(说明:

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

分之百。

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

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

30.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

日军发现:

“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

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

”这表明中国军队

A.战斗意识高昂B.作战规模庞大C.军官素质过硬D.官兵纪律严明

31.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

“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

”这一措施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32.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

规定:

“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

”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33.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

这些做法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34.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

该现象出现在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

35.1950年英国担心在煤钢方面与欧洲国家合作,会影响到帝国内部的生产与贸品,拒绝加入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谈判;1957年煤钢共同体转变成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再次袖手旁观,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

以上政策

A.力图阻止西欧走向联合B.适应了当时英国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英国的国际地位D.使英国错失引领欧洲的时机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

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

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美国的自然环境在19世纪遭到进一步破坏,到进步时代(19世纪90年代到一战后),城市环保运动、资源保护运动和自然保护运动共同汇集成美国环境史上的第一次环保运动高潮,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流域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

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刭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域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

这期间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的扩展速度和面积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水利项目和防护林工程以及大平原地区的土地治理等取得了巨大进展。

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美两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及对策。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环境保护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影响

——摘编自李令福《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图片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任选一个城市说明其作为都城的原因;也可就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进行论证:

或者简析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外向扩展之间的关系。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代自耕农、佃农增多,灾荒赈救难度、成本增大。

在西周到汉唐赈贷(赈济性借贷)的理论与实施的基础上,宋代赈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北宋前中期的赈贷,以省仓、军储、内库、三司资金等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省仓。

北宋后期,以常平等仓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赈贷形式,在救荒、开发水利、战争补给中都有所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初期,兵祸连年,江淮一带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府用于赈贷的资金来源既有专门备荒的常平仓、义仓,也有地方的省仓,还包括军储、中央户部资金等,南宋中后期,中央财政的日渐窘迫、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赈贷过程中抑配(强行摊派)之弊、赈贷不实等弊端屡见不鲜,抱有社会责任感的士绅、富民遂参与到赈贷中,“至南宋晚期,社仓遍布全国”,在各地方赈贷、救荒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黄晓巍《宋代赈贷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赈贷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赈贷的背景和影响。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内忧外患,生灵涂炭的社会状况,蔡元培从供职翰林院开始,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始终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蔡元培坚持以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最终目的,始终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积极抵抗外敌的入侵,力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主张共和,希望建立以“民治”为骨干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共和国,实行内阁制,设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主张用法律限制“独夫民贼”,建立起法治国家,以维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民主权利;强调尊重人权,主张尊重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人权,尊重个人的平等、自由,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公开宣称“劳工神圣”,并提倡平民教育、工读互助、教育平等;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的各种自由权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

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同时他在北大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及以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摘编自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民主思想的背景及其主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的民主思想及教育实践队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6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曩.

材料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调集东线的精锐部队,于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以90万兵力,配备了近2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企图再次夺田战场主动权。

由于1943年夏季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前又获悉了德羊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所以不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样被迫应战,而是先放行动,调集了133万兵力,3400多辆坦克,近2万门火炮和2100多架飞机,还在后方集中了大量预备队待命。

战役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

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