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851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doc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与七种常规题型

总论:

常用的八种方法

1、定义法

2、韦达定理法

3、设而不求点差法

4、弦长公式法

5、数形结合法

6、参数法(点参数、K参数、角参数)

7、代入法中的顺序

8、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法

七种常规题型

(1)中点弦问题

(2)焦点三角形问题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7)两线段垂直问题

常用的八种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1+r2=2a。

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当r1>r2时,注意r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设而不求法

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1,y1),B(x2,y2),弦AB中点为M(x0,y0),将点A、B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与直线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

(其中K是直线AB的斜率)

(2)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其中K是直线AB的斜率)

(3)y2=2px(p>0)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2y0k=2p,即y0k=p.(其中K是直线AB的斜率)

4、弦长公式法

弦长公式:

一般地,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AB长的方法是:

把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型如的方程,方程的两根设为,,判别式为△,则,若直接用结论,能减少配方、开方等运算过程。

5、数形结合法

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的一种统一,常要将代数的运算推理与几何的论证说明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代数运算的严密性与几何论证的直观性,尤其是将某些代数式子利用其结构特征,想象为某些图形的几何意义而构图,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代数性质。

如“2x+y”,令2x+y=b,则b表示斜率为-2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如“x2+y2”,令,则d表示点P(x,y)到原点的距离;又如“”,令=k,则k表示点P(x、y)与点A(-2,3)这两点连线的斜率……

6、参数法

(1)点参数利用点在某曲线上设点(常设“主动点”),以此点为参数,依次求出其他相关量,再列式求解。

如x轴上一动点P,常设P(t,0);直线x-2y+1=0上一动点P。

除设P(x1,y1)外,也可直接设P(2y1-1,y1)

(2)斜率为参数

当直线过某一定点P(x0,y0)时,常设此直线为y-y0=k(x-x0),即以k为参数,再按命题要求依次列式求解等。

(3)角参数

当研究有关转动的问题时,常设某一个角为参数,尤其是圆与椭圆上的动点问题。

7、代入法中的顺序

这里所讲的“代入法”,主要是指条件的不同顺序的代入方法,如对于命题:

“已知条件P1,P2求(或求证)目标Q”,方法1是将条件P1代入条件P2,方法2可将条件P2代入条件P1,方法3可将目标Q以待定的形式进行假设,代入P1,P2,这就是待定法。

不同的代入方法常会影响解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要学会分析,选择简易的代入法。

八、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法

一、定义法【典型例题】

例1、

(1)抛物线C:

y2=4x上一点P到点A(3,4)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2=4x上一点Q到点B(4,1)与到焦点F的距离和最小,则点Q的坐标为。

分析:

(1)A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因而易发现,当A、P、F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B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l交于R,则当B、Q、R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解:

(1)(2,)

连PF,当A、P、F三点共线时,最小,此时AF的方程为即y=2(x-1),代入y2=4x得P(2,2),(注:

另一交点为(),它为直线AF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舍去)

(2)()

过Q作QR⊥l交于R,当B、Q、R三点共线时,最小,此时Q点的纵坐标为1,代入y2=4x得x=,∴Q()

点评:

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

例2、F是椭圆的右焦点,A(1,1)为椭圆内一定点,P为椭圆上一动点。

(1)的最小值为

(2)的最小值为

分析:

PF为椭圆的一个焦半径,常需将另一焦半径或准线作出来考虑问题。

解:

(1)4-

设另一焦点为,则(-1,0)连A,P

当P是A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取得最小值为4-。

(2)作出右准线l,作PH⊥l交于H,因a2=4,b2=3,c2=1,a=2,c=1,e=,

当A、P、H三点共线时,其和最小,最小值为

例3、动圆M与圆C1:

(x+1)2+y2=36内切,与圆C2:

(x-1)2+y2=4外切,求圆心M的轨迹方程。

分析:

作图时,要注意相切时的“图形特征”:

两个圆心与切点这三点共线(如图中的A、M、C共线,B、D、M共线)。

列式的主要途径是动圆的“半径等于半径”(如图中的)。

解:

如图,,

∴(*)

∴点M的轨迹为椭圆,2a=8,a=4,c=1,b2=15轨迹方程为

点评:

得到方程(*)后,应直接利用椭圆的定义写出方程,而无需再用距离公式列式求解,即列出,再移项,平方,…相当于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了一遍,较繁琐!

例4、△ABC中,B(-5,0),C(5,0),且sinC-sinB=sinA,求点A的轨迹方程。

分析:

由于sinA、sinB、sinC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R为外接圆半径),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

解:

sinC-sinB=sinA2RsinC-2RsinB=·2RsinA

即(*)

∴点A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

∵2a=6,2c=10

∴a=3,c=5,b=4

所求轨迹方程为(x>3)

点评:

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

例5、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y=x2上移动,AB中点为M,求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

分析:

(1)可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1,x12),B(x2,X22),又设AB中点为M(x0y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y0关于x0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

(2)M到x轴的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M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

解法一:

设A(x1,x12),B(x2,x22),AB中点M(x0,y0)

由①得(x1-x2)2[1+(x1+x2)2]=9

即[(x1+x2)2-4x1x2]·[1+(x1+x2)2]=9④

由②、③得2x1x2=(2x0)2-2y0=4x02-2y0

代入④得[(2x0)2-(8x02-4y0)]·[1+(2x0)2]=9

∴,

当4x02+1=3即时,此时

法二:

如图,

∴,即,

∴,当AB经过焦点F时取得最小值。

∴M到x轴的最短距离为

点评:

解法一是列出方程组,利用整体消元思想消x1,x2,从而形成y0关于x0的函数,这是一种“设而不求”的方法。

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抛物线的定义,巧妙地将中点M到x轴的距离转化为它到准线的距离,再利用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A、B到准线的距离和,结合定义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三角形“压扁”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属性,简捷地求解出结果的,但此解法中有缺点,即没有验证AB是否能经过焦点F,而且点M的坐标也不能直接得出。

二、韦达定理法【典型例题】

例6、已知椭圆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及准线从左到右依次交于A、B、C、D、设f(m)=,

(1)求f(m),

(2)求f(m)的最值。

分析:

此题初看很复杂,对f(m)的结构不知如何运算,因A、B来源于“不同系统”,A在准线上,B在椭圆上,同样C在椭圆上,D在准线上,可见直接求解较繁,将这些线段“投影”到x轴上,立即可得防

此时问题已明朗化,只需用韦达定理即可。

解:

(1)椭圆中,a2=m,b2=m-1,c2=1,左焦点F1(-1,0)

则BC:

y=x+1,代入椭圆方程即(m-1)x2+my2-m(m-1)=0

得(m-1)x2+m(x+1)2-m2+m=0

∴(2m-1)x2+2mx+2m-m2=0

设B(x1,y1),C(x2,y2),则x1+x2=-

(2)

∴当m=5时,

当m=2时,

点评:

此题因最终需求,而BC斜率已知为1,故可也用“点差法”设BC中点为M(x0,y0),通过将B、C坐标代入作差,得,将y0=x0+1,k=1代入得,∴,可见

当然,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的认识,通过线段在x轴的“投影”发现是解此题的要点。

三、点差法

与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及参数法求解。

若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为、,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

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

1.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1、过椭圆内一点引一条弦,使弦被点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

为的中点  

又、两点在椭圆上,则,

两式相减得

于是

即,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

例2、已知双曲线,经过点能否作一条直线,使与双曲线交于、,且点是线段的中点。

若存在这样的直线,求出它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策略:

这是一道探索性习题,一般方法是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 ,然后验证它是否满足题设的条件。

本题属于中点弦问题,应考虑点差法或韦达定理。

解:

设存在被点平分的弦,且、

则,

两式相减,得

 

故直线

由 消去,得

这说明直线与双曲线不相交,故被点平分的弦不存在,即不存在这样的直线。

评述:

本题如果忽视对判别式的考察,将得出错误的结果,请务必小心。

由此题可看到中点弦问题中判断点的位置非常重要。

(1)若中点在圆锥曲线内,则被点平分的弦一般存在;

(2)若中点在圆锥曲线外,则被点平分的弦可能不存在。

2.过定点的弦和平行弦的中点坐标和中点轨迹

例3、已知椭圆的一条弦的斜率为3,它与直线的交点恰为这条弦的中点,求点的坐标。

解:

设弦端点、,弦的中点,则

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