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8069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

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5620mg/kg(大鼠经口);

4940mg/kg(兔经口);

LC505760mg/m3,8小时(大鼠吸入);

人吸入2000ppm×

60分钟,严重毒性反应;

人吸入800ppm,有病症;

人吸入400ppm短时间,眼、鼻、喉有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豚鼠吸入2000ppm,或7.2g/m3,65资助接触,无明显影响;

兔吸入16000mg/m3×

1小时/日×

40日,贫血,白细胞增加,脏器水肿和脂肪变性。

致突变性:

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

啤酒酵母菌24400ppm。

细胞遗传学分析:

仓鼠成纤维细胞9g/L。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WS/T155-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羟胺-氯化铁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

前苏联(1977)

大气质量标准

0.1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污水排放标准

10mg/L

嗅觉阈浓度

27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草酰氯(乙二酰氯)

81116

79-37-8

乙二酰氯

Ethanedioylchloride;

Oxalylch

氯化乙二酰;

草酰氯

C2Cl2O2;

ClCOCOCl

126.93

-12℃沸点:

63℃

相对密度(水=1)1.49;

20.0kPa(20℃)

溶于乙醚、苯、氯仿

无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0(酸性腐蚀品)

用于有机氯化物制备,也用于制作军用毒气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皮肤和粘膜的严重灼伤。

少量吸入,引起食欲减退,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易疲劳、腹泻、呕吐、头痛、气喘、视力减退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

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光气。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二氧化碳。

禁止用水。

迭氮钠

61033

26628-22-8

迭氮化钠

sodiumazide

迭氮钠;

叠氮化钠

NaN3

65.01

275℃(分解)

相对密度(水=1)1.85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无色六角结晶性粉末

13(剧毒品)

用于制造炸药及用作分析试剂等

本品和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它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死亡。

高血压病人口服本品有显著降压作用。

本品在有机合成中可有叠氮酸气体逸出,吸入中毒后出现眩晕、虚弱无力、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昏厥感、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毒性:

高毒类。

急性毒性:

LD5027mg/kg(大鼠经口);

20mg/kg(兔经皮)

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本品与酸类剧烈反应产生爆炸性的叠氮酸。

与重金属及其盐类形成十分敏感的化合物。

氧化氮。

离子色谱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离子选择电极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叠氮化钠的分光光度测定[刊,英]/TerpinskiE.A.//Analyst(Lonkon).-1985,110(11).-1403~1405《分析化学文摘》1987.7.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3mg/m3

中国(GB4279-84)叠氮化铅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大于0.5mg/L(叠氮化物,以N计)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跑龙套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能力的掩蔽处操作。

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

禁止用砂土压盖。

甲苯(甲基苯)

32052

108-88-3

甲基苯

methylbenzene;

Toluene

甲苯

C7H8;

CH3C6H5

92.14

-94.4℃沸点:

110.6℃

相对密度(水=1)0.87;

4℃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的主要原料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12124mg/kg(兔经皮);

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

人吸入3g/m3×

1~8小时,急性中毒;

人吸入0.2~0.3g/m3×

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

人经眼:

300ppm,引起刺激。

家兔经皮:

500mg,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豚鼠吸入390mg/m3,8小时/天,90~127天,引起造血系统和实质性脏器改变。

微核试验:

小鼠经口200mg/kg。

大鼠吸入5400µ

g/m3,16周(间歇)。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5g/m3,24小时(孕1~18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和肌肉发育异常。

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500mg/m3,24小时(孕6~13天用药),致胚胎毒性。

代谢和降解:

吸收在体内的甲苯,80%在NADP(转酶II)的存在下,被氧化为苯甲醇,再在NAD(转酶I)的存在下氧化为苯甲醛,再经氧化成苯甲酸。

然后在转酶A及三磷酸腺苷存在下与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

所以人体吸收和甲苯16%-20%由呼吸道以原形呼出,80%以马尿酸形式经肾脏而被排出体外,所以人体接触甲苯后,2小时后尿中马尿酸迅速升高,以后止升变慢,脱离接触后16-24小时恢复正常。

一小部分苯甲酸与葡萄醛酸结合生成无毒物。

甲苯代谢为邻甲苯酚的量不到1%。

在环境中,甲苯在强氧化剂作用或催化剂存在条件中与空气作用,都被氧化为苯甲酸或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残留与蓄积:

据WHO1983年报道,甲苯约有80%的剂量人人和兔的尿口以马尿液(苯甲酰甘氨酸)形式被排泄,而剩余物的绝大部分则被呼出。

这些作者还报告,0.4%~1.1%的甲苯以邻甲酸被排泄。

加一研究表明,主要代谢产物马尿酸从尿中迅速排出,在通常职业性接触条件下,马尿酸在接触终止24小时后几乎全部被排出。

但由于每天工作中要重复接触8小时,继以16小时的不接触间隙,在工作周中马尿酸可能有一些蓄积,周末以后,马尿酸的浓度恢复至接触前的水平。

政党代尿中马尿酸的会计师因食物种类的摄入量不同而就化颇大(0.3~2.5g),且有个体差异。

因此,不能完全以尿中马尿酸会计师来推断甲苯的吸收量,但在群体调查中,对正确判别有无甲苯吸收有一定准确度。

大鼠用苯巴比妥作预处理,可增加甲苯从血中的消失率(Ikeda和Ohtsuji,1971)缩短注射甲苯后的睡眠时间,因此肝微粒酶系统的诱发作用可能刺激甲苯的代谢。

迁移转化:

甲苯主要由原油经石油化工过程而制行。

作为溶剂它用于油类、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煤焦油、沥青、醋酸纤维素,也作为溶剂用于纤维素油漆和清漆,以及用为照像制版、墨水的溶剂。

甲苯也是有机合成,特别是氯化苯酰和苯基、糖精、三硝基甲苯和许多染料等有机合成的生要原料。

它也是航空和汽车汽油的一种成分。

甲苯具有挥发性,在环境中比较不易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并且通过雨和从水表面的蒸发使其在空气和水体之间水断地再循环,最终可能因生物的和微生物的氧化而被降解。

对世界上很多城市空气中的平均浓度进行汇总,结果表明甲苯浓度通常为112.5-150µ

g/m3,这主要来自与汽油有关的排放(汽车废气、汽油加工),也来自于工业活动所造成的溶剂损失和排放。

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也是燃料的重要万分,使用甲苯的工厂、加油站,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

城市空气中的甲苯,主要来自与汽油有关的排放及工业活动造成的溶剂损失和排放。

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甲苯的又一个污染源。

甲苯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一级易燃品。

进入人体的甲苯,可迅速排出体外。

甲苯易挥发,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

水中的甲苯可迅速挥发至大气中。

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

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

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重度甲苯中毒后,或呈兴奋状:

躁动不安,哭笑无常;

或呈压抑状:

嗜睡,木僵等,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

甲苯微溶于水,当倾倒入水中时,可漂浮在水面,或呈油状分布在水面,会引起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

受污染水体散发出苯系物特有刺鼻气味。

甲苯为一级易燃物,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

发生爆炸起火时,冒出黑烟,火焰沿地面扩散。

进入现场,眼睛、咽喉会感到刺痛、流泪、发痒,并可闻到特殊的芳香气味。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水质检测管法;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

水质

GB/T14677-93

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

WS/T152-1999

作业场所空气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40(表2);

60(表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3.1~30(表2);

3.6~36(表1)

三级4.7~46(表2);

5.5~54(表1)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4mg/m3(表2);

3mg/m3(表1)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7mg/L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

二级:

0.2mg/L

三级:

0.5mg/L

140mg/m3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

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

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戴乳胶手套。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环已酮

33590

108-94-1

cyclohexanone;

ketohexamethylene

C6H10O;

(CH2)5CO

98.14

-45℃沸点:

115.6℃

相对密度(水=1)0.95;

43℃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主要用于制造已内酰胺和已二酸,也地优良的溶剂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

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LD501535mg/kg(大鼠经口);

948mg/kg(兔经皮);

LC503208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人吸入300mg/m3,对眼、鼻、喉粘膜刺激;

人吸入200mg/m3,感觉到气味;

人吸入50ppm,最小中毒浓度。

75ppm,引起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轻度刺激。

家兔吸入12.39g/m3,6小时/天,3周,4只中2只死亡;

5.68g/m3,10周,轻微粘膜刺激。

微粒体诱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

人淋巴细胞5ul/L。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