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易错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选择易错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择易错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2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4.“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25.“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两者并不矛盾,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实践活动。
27.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而不是不结盟会议。
2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9.《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不是实现了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
30.根据“求同存异”的内涵,后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上海合作组织等也属于“求同存异”。
3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3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
33.雅典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居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34.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35.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法律体系的变化并未改变其阶级性质,即该法颁布的目的是在帝国扩展的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6.《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7.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38.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虚,君主是实。
3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一条主线:
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
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0.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
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41.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2.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两者相互制约。
43.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
一个核心:
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44.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45.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46.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4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48.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49.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50.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51.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52.夏、商、周时期的商业由官府垄断;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指官营、私营、家庭和田庄手工业。
53.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5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5.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衍生物。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56.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57.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58.认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5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60.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
6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2.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萎缩,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6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6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65.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66.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67.《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68.《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69.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70.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7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7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
篇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考点分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
BC1046年
分封制
①内容:
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
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①特点:
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
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
①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
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
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
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5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
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6罗马法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
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①时间:
1689年。
②主要内容: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③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8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
1787年宪法
A主要内容:
①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B特点:
体现了"
分权与制衡"
的原则。
C作用: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宪法体现了"
制约与平衡"
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考点9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总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评价: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考点10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内容:
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
"
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
,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考点1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
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
虎门销烟。
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考点1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过程
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13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背景:
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经过:
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
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
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考点1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853年。
★考点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
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同耕"
和"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7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
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
孙中山。
④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8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
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
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