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790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8(1)地球公转及其意义.doc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8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1)

(2017新课标III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

【解析】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

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季进入冬季,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

【解析】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故选D。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判断丁地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然后在以丁地的纬度为参照,依此判断其他三地的纬度位置。

图1校园局部平面图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

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

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0

3.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解析】C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

00的时候,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

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

当地的经度为:

120°-(14:

08-12:

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越迟,根据日出时间=12:

00-昼长的一半,可得该地昼长为4小时,,而天津一年中昼长最短也应该长于4小时,因此该地位于天津以北,所以该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故本题选C。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4.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解析】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

据二十四节气可知:

惊蛰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北,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正东,立夏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朝朝南,因此这段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故本题选A。

(2017江苏地理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5~6题。

5.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解析】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起飞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

6.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解析】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该日悉尼和广州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2016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⁰

50⁰

40⁰

7.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由资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选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选D正确。

8.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说明第2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选C正确。

考点:

考查地球运动知识。

(2016江苏卷)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9.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华北地区处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先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的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与该地在同一半球时取正值,不同半球时取负值),计算得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40°+23.5°|=26.5°,然后算出其余角为63.5°,就是热水器最佳安装角度。

10.(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B.43°C.23.5°D.21.5°

【解析】读图可以判断,乙大于0°,该地没有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甲与乙位于温带范围,太阳高度角之差是47°,可以计算出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1.5°,D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15江苏卷)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春节假期期间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解析】D春节假期期间属于2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看日出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答案A错误,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答案B错误,长城站南半球白昼变短,日落时间提前,答案C错误,长城站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故答案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中国一架满载饮水用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

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tan65°≈2.14)

A.0.6mB.1.2mC.1.8mD.2.4m

【解析】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飞机于北京时间12:

00出发,4小时后120°E的地方时为16:

00,此时马累(约75°E)的地方时约为13:

00。

12月4日,太阳约直射2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此日马累(约4°N)的正午(12:

00)太阳高度角约为66°,则该日该地13:

00时的太阳高度角约为55°(该地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变化较小,约18点日落,从正午12点到18点日落,该地太阳高度角从约66°减小到0°,大约每小时太阳高度角减少11°)。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正切值等于物体长度和其影长的比值,即tan55°=1.8m/影长,可求出影长约为1.2米。

【考点定位】该组题目主要考查降水类型判断、区域环境问题类型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

(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

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3.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解析】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是4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进入夏半年。

青岛日出东北方向,A错。

昼长大于,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B对。

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昼长较广州长,C错。

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所以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球运动基本知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015上海卷)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14.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乙地昼长正好为12小时。

根据甲地的昼长可知,该日不是春秋分日,故乙地位于赤道上。

甲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为12:

00,即甲地位于120°E经线上。

甲、乙两地正午时刻出现的时间相差12小时,则乙地位于60°W经线上,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据此判断,C项正确。

15.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即直射点位于回归线上。

位于北半球的甲地该日的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该日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16.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表面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第1题结论可知,甲、乙两地正好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乙地位于赤道上,甲地位于北半球。

从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甲地纬度位置接近赤道,故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接近经线圈长度的一半,经线圈的长度与赤道长度大致相等,为4万千米,故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万千米。

[2014·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17.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B.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