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77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doc

建构主义指导下历史学科综合探究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而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践教学,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教学流程

实践探究课是依托“课程标准”,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综合探究课中,要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主要流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课后拓展,完善提升

课后提升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反馈矫正

练,

我完善

精讲点拨,方法引导

巩固检测,总结提高

明确目标,精编精选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1、明确目的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知识拓展、能力延伸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确定主题

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探究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综合探究课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生一起制定综合探究实施方案。

3.搜集史料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在自愿原则和帮扶原则下,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主题,根据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发扬分工协作、自主创新的精神通过各种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材料和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汇总。

共享学习资源。

(二)课内探究

教师利用恰当的媒介、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探求新知的愉悦情境,明确课堂探究目标,引发兴趣,诱发参与,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自然地走进新课。

1.组内合作,自主探究

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组内交流、共享学习资源。

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对于探究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明确:

设计该活动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某一步骤、某一环节是怎样设计的?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组内成员可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并作好分工。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和创新合作。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实验、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并做好微观巡视。

2.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本环节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验和学习探究成果的检查。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合作研究的成果,并进行交流或讨论。

根据活动的方案。

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不是固定的,应该是形式多样的。

例如,学生如果是作社会调查,可以用调查报告的形式,也可以用辩论的形式,还可以以手抄报、电子报、扮演历史角色等方式进行展示。

3.精讲释疑,实践归纳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续,针对上一环节中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进行点拨,并运用上一环节得到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应用实践.利用探索到的新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环节的关键是教师要提供相关的材料,设计好相关的问题,使之具有综合性、延伸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检测,反思拓展

这个环节是终结,但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评价的内容包括:

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问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检查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解析是否合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等。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相互启发、相互监督的形式自己去发现、去完善,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提高相关能力。

(三)课后提升

要求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对探究交流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自拟题目,进行课后拓展,同时,总结本次探究课的感受、体会、收获和启示,进行整理并放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

总之,综合探究活动课,可以更好的使情境创设、学习交流、反馈练习融为一体,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自主性、探究性。

它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机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综合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密度和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