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75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属“衡邵干旱走廊”。

年平均日照数为1616.4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72天。

县内地层比较齐全,地貌类形复杂,属湘中衡邵丘陵区。

县境内地势南北掘起,中部抬升向东西倾斜,形成南西——北东向的阶梯状长廊地带。

丘陵、岗地和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2%。

2、行政与经济区位。

1952年2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设置邵东县,现隶属邵阳市,因地处邵阳东面,故称为邵东县,现有121.03万人口,辖17个镇,19个乡,1个场。

县人民政府驻两市镇。

邵东是邵阳的东大门,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方,也在中南五省中部。

交通方便,娄邵铁路、潭邵高速、320国道横贯东西6个乡镇,省道S315线贯穿南北6个乡镇。

西通云贵、南接两广、东达浙赣。

是东南沿海与大西南进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

(二)邵东县的资源

1、国土资源。

全县共有国土面积1768.75平方公里,合265.31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83%,占邵阳市总面积的8.49%。

其中耕地面积61.5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3.19%;

林地面积75.6万亩,占28.49%。

2、矿产资源。

邵东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

主要是煤、石膏和石灰石,这三种矿已深明的储量分别为0.845、1.96和2.4亿吨。

磷矿石、粘土、钾长石的储量分别为100、96和4万吨。

金属矿以赤铁矿、铅锌矿和锰矿为主,储量为656、300和178万吨。

3、森林资源。

据邵东县志记载,清末,山林树木茂密,参天古树随处可见;

村落宅旁,风景林郁郁葱葱。

民国时期虽有采伐,林地面积仍占全县面积的58%。

到1956全县林业用地147.6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57.35万立方米。

1958年以后由于管理放松,任意砍伐林木,许多成林山剃了光头,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以后,各地坚持依法治林,认真执行以封为主、封造并重,科学管理,速生丰产的方针,统一规划,调整林业结构,加速荒山和“四旁”绿化,发展庭院林业。

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

目前,现有林地面积9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3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5%。

通过省级验收,1995年实现绿化达标,生态农业建设被评为“湖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4、水资源。

邵东地处湘、资二水分水岭地段,境内主要河流邵水、蒸水、测水均源于境,流短水浅。

当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泛滥成灾,而久晴不雨,河床干涸。

邵水是资江一级支流,流程80公里;

蒸水是湘江一级支流,流程66公里;

测水属湘江二级支流,流程26.8公里。

县内现有中型水库9座,小I型水库26座,小II型水库91座,设计库容25.17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07亿立方米。

邵东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无大江大河,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平拥有水资源量不到全省的一半。

5、旅游资源。

邵东县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范家山镇的洪桥、两市镇的贺金声祠堂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

四”爱国先驱匡互生墓地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

旅游名胜度假区流光岭度假村湖光山色,别有洞天,日游客量1000多人次。

东部有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佘湖山,顶有石岩,建有唐朝肃宗书赐的“云霖祠”古庵一座。

西南部九龙岭、孤峰突兀,九龙山背如九龙蛰伏,传说神奇,渊源流长。

东南部烟竹岩,口窄内敞,洞中有洞,阴河四季流水、幽深莫测,主洞似宫殿,可纳千余人。

是旅游好去处。

全县已开通范家山洪桥,流光岭度假村至佘湖山名胜区旅游度假星期游。

6、人力资源。

2008年劳动力资源总量规模为63.9万人,增长幅度逐年下降。

由于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大潮中,人们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56人。

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邵东发展最重要的一项资源。

7、区位与资源评价

(1)区位评价。

从湖南省中部和西南部及邵阳市的发展战略业看,邵东县是邵阳市的东大门,西通云贵、南接两广、东达浙赣,成为湖南省中西南地区市场经济活动的首要之地。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东南沿海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开始向内陆、向中西部转移,邵东县正上于这种转移的结合部,将承担着这种转移的接力,传导的辐射作用。

(2)资源评价。

邵东的自然资源优势并不突出。

国土资源中耕地与人口的关系比较紧张:

森林资源与水资源较为贫乏;

矿产资源除煤、石膏、石灰石较为丰富,铅锌、锰有一定储量外,其它资源无优势可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为明显。

(二)邵东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总的特色:

是湖南省民营经济大县,堪称湖南的温州。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近十年来,邵东县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县域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45.8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7.4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由1.95亿元增加到6.28亿元。

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已不断增强。

邵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10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7元,比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1)经济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31:

24:

45调整到2008年的17:

38:

45,呈现出第一次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的良好发展格局。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生猪、中药材、优质稻、果蔬等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改善,商贸、餐饮、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行业蓬勃兴起。

合理的结构较好地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农业生产转向产业化。

农业结构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围绕“两高一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来进行,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由过去的猪粮单一型的农业结构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尤其是畜禽养殖,渔业和中药材的发展更为突出。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优质粮油、畜禽、蔬菜、黄花、中药材、瓜果、油茶、水产等八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3)工业结构调整,走向市场经济。

工业生产已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化市场经济时代,旧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工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是要对全县28家县属工业企业和262家乡镇集体企业进行体制改革。

到2008年底对28家县属企业和182家乡镇办集体企业进行了全面改革。

实行改革后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主动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而邵东民营经济发达,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私营工业企业也引进和开发了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

目前已形成煤炭、石膏、建材、机械、皮具、化工、饲料、打火机、五金、轻工等支柱产业和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我县过获得省级名牌产品10个,市级名牌产品10个,有16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2.5亿元。

(4)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邵东经济活跃,市场繁荣。

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

境内有全国“百强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国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湘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中南五金大市场等100多个专业市场和城乡网络点,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30亿元。

全县创办了13个工业园区,组建了17个产业集团,构建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基地,以产业集团为纽带,以专业市场为销售网络的经济格局。

专业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建筑业、饮食业、娱乐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流光岭度假村已成为邵阳市重点旅游区,每天接待各方游客1000人次,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邮电发展迅速,信息咨询服务业正在兴起。

第三产业增加值在1990年仅为2.078亿元,而2008年已增加到3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第一产业。

(5)交通和通讯等基础产业发展快。

邵东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全县已形成了320国道、S315省道、潭邵高速公路、娄邵铁路为干线的交通立体网络。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洛湛铁路穿境而过。

县内通讯网络健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移动电话县”、“程控电话县”目标。

3、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能否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县现有普通中学64所,普通小学231所,高职中学11所,农校26所,特殊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

在校学生16万余人。

共有教职工8768人,其中高级教师1136人。

是湖南省义务教育先进县。

素质教育定为全省示范县。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业中专发挥了龙头作用、乡镇农科教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函大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2000年以来,有37个项目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

申请专利230项,实施专利73项,新增产值13亿元。

通过县、乡(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的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实现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推广了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杂交玉米、旱秧抛栽、平衡施肥、网箱养鱼、塘库精养鱼、集约化养猪、饲料加工、小水果品改、中草药栽培、油茶改造等各种先进适用的技术及各种优良品种,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三年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

经济与社会发展带动了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发展。

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5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3185人,医疗保健条件不断完善,妇幼卫生防疫水平逐年提高。

建立了较完备的农村三级医疗网,全县997个村都建有医疗点初级卫生保健已达省定标准,农村卫生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2‰,自然增长率5.47‰。

(三)现状分析

1、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有区位优势。

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历史习惯的形成,邵东是东南沿海与大西南进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活跃地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邵东已成为商贾云集、流通活跃、信息灵通、市场繁荣的西南通道上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对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很大的区位优势。

(2)有一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邵东以煤、石膏、铅锌、锰、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年均开采矿业资源的总产值达3.5亿元。

以黄花菜、中药材、小水果等农产品资源丰富。

人力资源充足。

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只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本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可以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基础设施大有改善。

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邵东的交通、邮电通讯、供水、供电、广播电视及城镇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只要来邵东,一切都宽松”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兴工强县”战略,鼓励各方人士来邵东投资办企业。

这都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有较强的经济基础。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7.49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5347元,职工平均工资1101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经济保证。

2、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邵东人多地少,用占全省0.83%的土地要养活占全省1.81%的人口。

地处衡邵丘陵地段的干旱走廊,境内没有大河流,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矿产资源也只局限于煤、石膏、石灰石等品种。

(2)工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邵东工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综合水平,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拳头、名牌产品少。

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的引导。

(3)缺乏高科技人才。

无论是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还是高品质产品的综合开发,都离不开高科技人才,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根本。

邵东在工农业战线的自然科技人员少,特别是工业战线的高级人才更为缺乏。

这也制约了邵东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建设意义

(一)对全省的意义

邵东县是全省人口大县、民营经济大县、中部内陆经济大县,人多资源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之成为湖南中部的龙头大县,对于促进中部崛起、带动邵阳市12个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周边地市州发展具有示范标杆作用。

(二)对邵东本县的意义

1、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我县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会使我县的经济发展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富裕。

  2、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县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邵东作为全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经济快速发展,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高增长背后的支撑因素仍然是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

在后续的发展中,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人口膨胀等瓶颈制约因素将日益凸显,既有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将难以为继。

唯一的出路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识别和捕捉发展中的机遇,能动地克服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经营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利于推动我县的科技创新工作,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

4、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加强我县的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工作,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开发人力资源、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创新办学机制,优化教育布局,达到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目的。

  5、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创建邵东品牌、提升邵东形象的重要契机。

“邵东形象”、“邵东品牌”是我县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县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建则正逢其时,为树立邵东形象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努力把邵东建设成为我省富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升邵东的软实力。

同时,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能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部分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邵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支撑作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邵东的经济综合实力,形成具有鲜明邵东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力争使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快速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强县行列;

进一步加快各项改革进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

50:

35,所有制结构更加合理,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在95%以上。

2、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控制在6.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98%以上,高中入学率在85%以上,2015年末,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0.8万元。

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60%。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80%。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70%。

工伤保险覆盖率60%。

生育保险覆盖率35%。

3、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趋于协调,资源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得以推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工业废气处理率9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城市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增强。

三、实验主题

1、以培育生态文化为基础,宣传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是提高认识。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并纳入各部门、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议程。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节约意识。

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并把这种发展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实现由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向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三是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政策宣传和教育活动。

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程度,让广大公众自觉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提升实验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度,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可持续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文化,确保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2、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重点,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以科技为先导,普及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重视生物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技术,开发建设立体农业、现代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推动农业向高层次、深加工、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使产量增加、品质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民收入日益增长。

重点是建设好优质粮油、黄花菜、畜禽、水产品、中药材、瓜果、蔬菜、林业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

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生产良性循环

资源和环境是邵东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愈来愈重要。

只有切实保护环境,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邵东资源存量是很有限的,应该合理地、科学地适度开发,在开发中发展经济,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要科学地、依法地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这就要用生态学理论作指导,营造长远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环境。

四、建设重点和优先项目

(一)建设重点

1、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规范工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工业园区,迅速实现工业规模扩张和优化,实现邵东工业跨越式发展。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优势产业成长工程,建立健全优势产业融资担保机制,培养各具特色、专业化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产业链。

重点扶持打火机、皮具、小五金、铝制品、中药材等5大优势产业,扶持40家重点骨干企业,培育15种(类)传统产品。

支持邵东铝业公司在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压延板、铝箔等材料铝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下游铝制品业,形成产业链,使铝制品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引导小五金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扩规模、创品牌,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组建企业集团,创省级品牌和国家级品牌;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小五金产业,使其尽快升级换代,小五金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提高打火机产业的规模和品种,提升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重点扶持5家产值过亿元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力争打火机行业产值实现20亿元;

扶持皮具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扶持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创立20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皮具行业产值达到15亿元。

(2)培植龙头企业。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建立企业产品创新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实现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

鼓励企业建立品牌质量工程,坚决淘汰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引导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邵东铝业铝箔工程、邵东焦化厂年产100万吨焦综合利用工程和精华农产品公司黄花菜深加工、东阳农产品公司玉竹深加工、伟特家具公司家具生产和一批小五金精加工等项目发展壮大,帮助邵东铝业等有实力的企业争取上市。

引导小五金、皮具、打火机、机械加工、包装印刷等行业组建产业集团,向规模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引导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小五金、皮具、打火机、服装等行业向规模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3)加快园区建设。

把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构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的要求,把工业园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镇拓展的新区。

不断创新工业园区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促进工业向园区发展。

重点建好县城工业园区,要按照功能定位,把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行业特色的项目集聚成园,形成横向协作关系紧,纵向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布局,提高园区产业的竞争力。

努力打造好仙槎桥五金工业基地、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