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651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基础知识毫针疗法_精品文档.ppt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班刺法,灸法的定义:

刺法:

是利用各种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经络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亦称针法,古称砭刺。

)灸法:

是指用艾绒或其他易燃药物点燃后在体表进行烧灼,熏熨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又称艾灸,古称灸焫)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

刺法和灸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法的量学要素目前刺法的含义已非常广泛,但最主要的是毫针刺法,因此,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

从广义上讲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应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节;而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是指与毫针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因素,主要包括手手法法操操作作的的强强度度和和时时间间两大要素。

毫针的保藏毫针的保藏除了一次性应用的毫针外,每一患者反复使用的针具都应注意保养。

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

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

若用针盒或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盒或针夹盖好备用。

若用针管,应在针管至针尖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针尖损坏而出现钩曲),然后将针置入,盖好高压消毒后备用。

(视频)(视频)针刺练习针刺练习目目的的:

锻锻炼炼指指力力和和行行针针手手法法;方方法法:

纸纸垫垫练练针针和和棉棉花团练针。

花团练针。

(一一)指指力力练练习习:

指指力力是是医医者者施施行行针针刺刺时时持持针针手手指指的的力度力度

(二)手法练习1.速刺练习2.捻转练习3.提插练习(三)自身试针(视频)(视频)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选择毫针:

除毫针质量外,还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形体胖瘦、病情虚实以及针刺部位腧穴不同,选择相应粗、细、长、短不同规格针具。

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

3.施术部位消毒:

高压消毒(1.2kg/,120,15min)煮沸消毒(煮沸1015min)药物消毒(75%酒精浸泡30min)(视频)(视频)(一一)进针法进针法毫针刺法毫针刺法进针法是将针刺入皮肤的操作方法,是针刺操作最基本的方法。

进针手法不当会造成针刺部位的疼痛,使患者产生恐惧,因此进针手法一定要轻巧、敏捷,掌握好针刺深度,尽量减轻病人疼痛以提高治疗效果。

1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是只须刺手将针刺入穴位。

对于长针可用右手拇、食两指持捏针尖上端的针体,对准穴位向下速刺,使针尖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右手拇、食指抬起,再持针柄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施行相应的补泻手法。

如果是短针,可用右手拇、食、中指持针,使针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右手无名指在穴位旁边做支撑,保持针尖与皮肤最短距离,然后右手迅速将针变成与皮肤表面90度的同时,针尖迅速刺入皮肤,右手拇、食指快速做前捻转动作,针入皮下后,拇、食指抬起,持针柄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运用手法。

单手进针法2.双手进针法(以押手动作来命名)

(1)指切进针法(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甲切压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

用于短针进针。

用于短针进针。

(2)挟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持针,然后将针尖固定所刺的腧穴皮肤表面,当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再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用于长针进针。

用于长针进针。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此法用于皮肤、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如腹部。

(4)舒张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3管针进针法备有各种与毫针相应的各种规格的套管,(套管要比同长度毫针的针长短23mm,操作时将针放在套管内,针尖端对准穴位,右手食指快速弹击暴露的针柄端,针便迅速刺入皮下,再拿掉套管后行针刺捻转使针刺入一定深度,再行手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能使针具在无菌下进入人体,目前推广一次性针具,在国际间广泛应用,这种针具包装时每枚毫针置于塑料针管中,针管直径约为针柄23倍,严密消毒后封存以备用,使用方法同前。

3管针进针法(视频)(视频)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针刺刺角角度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分为下列3种:

A.直刺:

90度角(适用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肌肉丰满部位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B.斜刺:

45度角(适用骨骼边缘腧穴,或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如胸、背部腧穴)C.平刺(横刺):

15度角(适用皮肤浅薄处腧穴,如头部腧穴)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体内的深浅原则:

有针感又不伤脏器.具体依下列4方面而定:

A.体质:

(体强形胖者宜深刺,体弱形瘦者宜浅刺)B.年龄:

(年老体弱小儿宜浅刺,中青年体壮宜深刺)C.病情:

(表证阳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阴证实证久病宜深刺)D.部位:

(皮薄肉少处宜浅刺,肌肉丰满处宜深刺)(视频)(视频)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气行针(运针):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得气、调节针感及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

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指针刺时针体上提下插的纵向行针方法。

是针体由深层退至浅层;是针体由浅层刺至深层。

临床应用提插法是在针刺气未至时,可用提插结合捻转形式促使气至;还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均匀提插使针感扩散,达到循经感传或气至病所;如果针刺时针感过强,病人无法忍受时,还可轻微均匀提插以解除不适感或疼痛。

运用提插法,提力要均匀,提插幅度不宜过大,需根据病人体质、年龄与腧穴所在部位,乃至病情而定。

2.捻转法:

针刺时以右手拇、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交替动作,使针体左右旋转的行针方法。

捻转法临床用于进针、出针、行气、催气等。

运用捻转法,指力要均匀,捻转的幅度可根据治疗的目的,病人的体质和耐受情况而定,手法一定要轻巧自然,切忌单向连续捻转,以免针体被肌纤维牵缠造成局部疼痛或出针困难。

(视频)(视频)

(二)辅助手法1.循法以拇、食、中指尖在针刺腧穴所在经络上下,循经切压、揉按、叩打的方法。

可宣散气血,畅通经络,达到催气、导气的目的,还可解除滞针,减轻病人针前紧张情绪,减轻针刺疼痛。

2.刮法针刺达一定深度,用指甲刮动针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单手刮或双手刮的方法。

可激发经气,用于催气、守气、强针感和行气。

3.弹法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可激发经气、催气速行增强得气感。

4.摇法针刺穴位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如摇撸之状左右摇摆的方法。

摇针行气,加强针感,使邪气外泄,或出针时摇大针孔以泄实清热。

5.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使针身轻微颤动的方法。

促使针刺得气,加强针感。

(视频)(视频)得气得气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得气的指征一般分为自觉与他觉两种,自觉指征是指患者,也就是接受针刺者的主观感觉和反映,感觉针下有酸、麻、胀、重等,有时这种感觉可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或传导,其感觉性质与机体反应、疾病性质和针刺的部位有关。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针刺得气与否及气至的迟速,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

”金针赋云: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所以得气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

气至病所气至病所,是指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使针感向病灶所在部位传导和扩散。

灵枢里就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记载,针灸大成:

“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又说: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的警句,对循经取穴和促使气至病所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作了精辟的概括。

古人的这些论述,在今天大量的实践中反复得到证明。

气至病所这一传统的医学理论在针灸治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的临床报导均取得一致意见“气至而有效”、“气至而痛止”、“气至而病除”。

(视频)(视频)针刺的补泻手法针刺补泻依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这一原则确立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

补法:

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

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1)

(1)捻转补泻:

捻转补泻: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为补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

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为泻法。

(2)

(2)提插补泻提插补泻:

目前临床常用方法的是,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针刺得后气,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

常用的补泻手法常用的补泻手法(3)(3)疾徐补泻:

疾徐补泻: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逐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4)迎随补泻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随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争议颇多)。

(5)(5)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6)(6)开阖补泻:

开阖补泻:

出针时按闭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按闭为泻。

临床上单独使用很少,多于其他补泻手法配合应用。

(7)平补平泻对于虚证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症,得气后可使用均匀地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平补平泻。

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是单式补泻手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有烧山火透天凉两种。

(略)(视频)(视频)影响针刺补泻效果的因素机机体体功功能能状状态态人体功能在不同病理状态下,针刺产生作用不同,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补虚,若机体邪盛表现实证,针刺又可泻邪。

针刺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针刺补虚泻实与机体功能状态关系密切。

腧腧穴穴特特性性腧穴功能有普遍性也有相对待异性,有的腧穴偏于补虚,如足三里、关元等有强壮作用;有的腧穴偏于泻实,如少商、十宣等有泻邪作用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是取得不同效果的关键,所以施术手法得当,才能取得满意的补泻效果留针留针留留针针:

是是将将针针刺刺入入腧腧穴穴并并施施行行手手法法后后,使使针针留留置置穴穴内内称称为为留留针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

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出针出针出针,又称起针、退针。

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出针,又称起针、退针。

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

当针退出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还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

(视频)(视频)

(一)晕针定义: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过度疲劳、饥饿大病之后体位不适手法不当空气闷热或过度寒冷体弱、紧张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