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649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doc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

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A.没有天敌B.气候适宜C.生殖率高D.以上都对

2.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3.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5.当一个非洲“土堡”中的幼年雌蚁个数超过1个时,幼年雌蚁之间就会相互厮杀,直到只剩下1个幼年雌蚁为止。

这种现象对于1个非洲蚂蚁群而言是()

A.有利的B.有害的C.毫无意义D.不可能出现

6.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l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B.1立方公里的水域内鱼的数量

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

7.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8.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

A.共生B.共栖C.竞争D.寄生

9.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

A.明显下降B.保持稳定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

10.下列生物种间斗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A.水稻和稗草       B.老虎和野猪

C.草鱼和鲤鱼         D.野猪和山羊

11.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不包括

A.竞争B.共生C.种内斗争D.种内互助

1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3.赤眼蜂将卵产在稻螟的卵里,蜂卵孵化的幼虫又以稻螟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赤眼蜂与稻螟的这种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捕食D.寄生

14.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

15.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

1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17.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A.a B.b  C.c D.d

18.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19.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

20.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

A.水源和土壤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

21.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B.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2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积(cm×cm)

10×

10

20×

20

40×

40

80×

80

90×

90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140×

140

A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B

3

5

6

9

11

13

13

13

13

C

2

3

5

8

8

8

8

8

8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3.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

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A.a×8n-1B.a×8n+1C.a×8nD.a×8n-2

2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25.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仓库条件

高温高湿

高温干燥

中温高湿

中温干燥

低温高湿

低温干燥

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

杂拟谷盗

0

90

14

87

97

100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D.种间互抗

26.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B.过量砍伐的森林C.弃耕的农田D.沙丘

27.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8.下列的曲线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

29.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灌木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C.苔藓阶段D.森林阶段

30.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

A.湖泊→湿地→沼泽→草原→森林B.湖泊→草原→湿地→沼泽→森林

C.湖泊→沼泽→湿地→草原→森林D.湖泊→湿地→森林

二、简答题

31.右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__。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32.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和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5)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A图与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

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

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33.水蚤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可被水蚤捕食。

现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和草履虫,分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h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予水蚤食物,同时把屏障撤除。

请分析回答:

(1)在0—h小时内,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呈_____型曲线。

线。

(2)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