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15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郝万山经方故事Word格式.docx

”我们宋老说话从来不过头,说:

“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

”开了七付。

病人去了。

我却心生疑惑:

“宋老,栀子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扰胸膈证的,它是治疗心烦的,这两个药它不治喘。

”宋老未置可否。

一周后,病人来了:

“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呢,喘还是喘,但是,我觉着心里痛快了。

”他之前没说心烦,只说胸闷憋气。

“我觉得心里痛快一点了,好像憋气程度比较轻了,而且喘的程度也轻了,过去我每次喘都要喷药,现在可以不喷,忍一会儿就过去了。

连吃两周后这个病人不再来了。

到底效果怎么样,我也不清楚。

大概又隔了两年左右,我在医院走廊里碰见了这个人,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用三个药来治喘让我觉得好奇。

“你不是那年喘的那个人吗,你的喘怎么样了?

”“我的喘好了。

”我说:

“谁给你治好的?

”“就是那个宋老师,就那七包茶叶。

我后来没再找你们看,觉着吃这个药很好,就没再进城,在我们当地抄方,就是这个方子,我前前后后吃了两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

你看今年又过了一个夏天,我还是没有喘。

我得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宋老,“宋老,记得咱们俩两年前看的那个哮喘病人吗?

若是我,绝对用许多宣肺平喘的药,您用栀子豉汤治好了哮喘,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来清宣胸中的郁热呀?

宋老说:

“栀子豉汤确实没有治喘的记载,可是,栀子豉汤治疗什么呢,它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

郁热留扰胸膈如果可以热扰心神产生心烦,那么郁热扰肺就可以生成喘,对吧?

那个病人是怎么造成这个病?

他原来不喘,可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食,就把热郁在胸膈了,不过他表现不是烦而是喘。

我们要想清除胸膈中的郁热,宣泄只能用栀子豉汤。

”你看,这就是抓病因用方。

这些思路从哪来的?

从《伤寒论》啊!

故事二:

神经性呕吐-猪苓汤

有一次,一个参加过西医学中医班的西医大夫,为他收的一个病人向我求援。

“她是神经性呕吐,喝水吐水,吃饭吐饭,喝药吐药。

最奇怪的是,我们给她输液,如果输的液体超过三瓶,她就要变成黏液给吐出来。

输两瓶她不吐,输四瓶,她非得吐出来,都吐的是黏液。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人。

“她吐了多长时间?

”“吐了三个月了。

”“你们做了什么检查?

”“能够造成呕吐的病证我们都排除了,所以现在可以诊断为神经性呕吐。

”这种病人我必须去看一看,我就来到了这医院。

我问这个病人怎么得的病。

她说因为她丈夫在外面找小蜜而吵架。

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她很生气了。

我一看前面也有过中药方,也是和胃降逆止呕的。

丁香、柿蒂、旋覆、代赭兼与理中,寒的、热的、补的、攻的都用了。

都是喝了药就吐药。

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的现象。

“你睡得着觉吗?

”“哎呀,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你是从呕吐以后才睡不着觉呢还是你以前就有啊?

”“我以前就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觉。

”那么这种阴伤是剧烈呕吐导致的呢还是原来就有阴伤呢?

我就必须问她。

“你在得这次神经性呕吐之前,有什么病啊?

”“过去有慢性的泌尿性感染,经常反复发作,小便不利,尿道涩痛,这次也有犯。

好,上面有口渴有心烦,有心烦不得眠,下面有小便不利,又尿少,这不是猪苓汤证吗?

你看猪苓汤适应证,它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

由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甚至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

水热互结又有阴伤,津液不能输布,所以有口渴有烦渴,有渴欲饮水;

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所以有心烦不得眠。

这三组主证都有,当然对她说来这三组症状都不突出,而突出的是个呕吐。

《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中,由于水邪是流动的,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嗽,水邪犯胃可以出现呕吐,水邪犯肠道可以出现下利。

所以咳嗽、呕吐、下利是猪苓汤证的三个副证。

我很怀疑这个病人就是阴虚,水热互结证,水邪犯胃所造成的剧烈呕吐。

不管我辨证的对不对,只能去检验一下。

我就开了猪苓汤。

我对她丈夫说:

“你必须每天陪着她,煮完这些药,你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这药一次不能多喝。

”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她本身喝药吐药,喝水吐水,若再吐出这个药,药就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每次要少量的,让她慢慢适应。

其二,让她丈夫每天守在她身边。

一个小时喂她一口药,以这种实际行动来赎罪,以求得她妻子的谅解和宽容。

(编者按:

心病还须心药医,在不经意间,已经用上了另一个重要的处方)

两天以后,那个大夫给我打电话,说:

“郝老师,神了!

一勺一勺的喂,她不吐,后来她嫌每次喝一勺少,她说这个药非常对口。

”“既然对口,就再给她吃。

”“还是一勺一勺喂吗?

”“她要喜欢她丈夫一勺一勺喂,你就让他一勺一勺喂,她要嫌麻烦她丈夫,就自己端起碗来喝,随她的便啊。

一个礼拜之后她可以进流食了。

又一个礼拜,不用输液了。

后来她一高兴,就吃了个凉西红柿,可这凉西红柿又吐出来了。

让她继续用这个方子,三个礼拜以后,这个人出院了。

神经性呕吐这种证候是经常容易反复发作的,我自己电话随访了五六年,没有再见过她,但她也没再复发。

很多年后的一天我在门诊,一个大胖子在我面前说:

“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

我是那个神经性呕吐在某某医院住院的病人,那时候我瘦到70斤。

你现在能不能给我减肥呀?

故事三:

产后身痛-新加汤

有一年,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的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京西门头沟矿区开门办学。

开门办学是指我们到乡下去上课,到基层去上课的一种形式。

我们经常送医送药到矿工的家里。

有一家矿工年轻的媳妇坐月子,生完小孩二十天。

发烧十天,身上疼痛十天。

我们到家里给她看病,我们就认为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

所以开始我给她用八珍汤,吃了三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也没效果。

我和刘渡舟老师住一个房间,我说:

“刘老,我遇到一个产后身痛的病人,我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怎么没有效啊,她又没有感冒的症状。

八珍汤我用过了,人参养荣汤我也用过了。

”“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

产妇在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

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心想生姜不能多用,更何况生姜很辣,我吃饭的时候特别讨厌生姜,我就觉得别人也会讨厌,所以生姜我用了三小片,其他的药还是正常的。

吃了三付,还没效果。

“老师,您告诉我的那个新加汤,我给病人用了,还没效。

我给人家看九天了,人家身疼已经十天,现在又是九天,都二十天了,身痛不能缓解。

刘老拿我开的方子亲自看:

“生姜三片,多大三片?

”“三小片。

”“为什么这么少?

”“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姜太辣。

”“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

”“它不是引药达表吗?

”“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

”“她还出汗呢。

”我弱弱地说。

“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

生姜引药达表但量小,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气血来营养肌肤,治疗身痛的。

“那生姜用多少?

”“用15克,你直接写清楚15克,称完了让她切片。

”“老师,会不会太辣?

”“你是给她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

”老师经常批评我,因为我每次开药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药的口味如何,药的口感如何。

不过直到今天我还总是觉得给病人的药不能太难吃。

用完15克生姜。

病人汗并没有多,吃了二付身痛减轻,吃了三付身痛好了。

回来我告知老师:

“刘老,那个病人好了。

可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啊。

”他说:

“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你的药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

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汤治疗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就知道生姜的量是不能够少的。

故事四:

荨麻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

4月份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4、75级的同学到唐山抚宁县开门诊办学。

有一个同学得了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祛风的、止痒的药。

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

三付药不管用,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就让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刘老问我:

“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

”“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刘老说:

“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他是不是浮脉?

”“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

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

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

”“皮肤痒呀。

”“皮肤是表还是里呀?

”“皮肤当然是表啊。

”“既然皮肤痒是表,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

”“老师这是表证呀?

”“是呀。

”“那怎么办?

”“表证就该发汗啊。

”“这个病要发汗,那用什么方子呀?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

开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

刘老嘱咐病人:

“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吃,吃过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

”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

连发了三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

这个小伙子是军人,现在在一个部队医院工作。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回到了北京。

有一天,协和医院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化验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他们用西医的手段也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想找中医来看看。

但他们医院的祝老在日本。

我就陪着刘老去了。

孩子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

老师摸完脉了我也摸一摸,老师问我什么脉。

我说:

“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

”“轻取即得,就是浮脉。

”“老师,浮脉怎么办?

”“浮脉发汗呀。

”“他没有感冒呀。

”“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即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

”“老师用什么方子?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啊。

”“发几天汗?

”“时间发长点,发七天汗。

”后来,协和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消了,化验结果也逐渐改善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地坛医院我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们这里有一个黄疸病人,已经好几个月了,黄疸不能退。

按说不应当这么长时间。

他想请刘老来看一看。

我就跟着刘老去了。

这个病人是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

大夏天,他敞着胸,那个黄,黄如蜡染,鲜黄如橘子色,你只要看上一次就会终生不忘。

对于一个传染病我总是胆怯。

刘老师让我也摸摸脉,我大着胆子摸啊。

回到医生办公室,老师问脉怎么样。

“这脉有点浮。

”“那脉浮怎么办呀?

”老师又问。

“他现在是黄疸性肝炎,湿热在里,没有表证。

”“你说他身上痒不痒呀?

”“他身上痒。

”“身痒、脉浮,这就是表证。

”我私下认为他是黄疸性肝炎,胆盐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身上痒。

可老师就把身上痒的浮脉当作表证来看待。

我答: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啊,这才学会。

”老师点头。

所以我用了三遍才学会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脉浮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才叫表。

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

故事五:

呼吸道中毒-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

七十年代初,我们有些老师在河北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办当地的西医学习中医班。

当地有个工厂发生了火灾,许多有毒的化学物质弥漫在空气中。

这个工厂的工人和救火人员60多个,吸入这种有毒物质,出现了中毒症状。

这种有毒的物质很厉害,出现了呼吸道肺水肿、呼吸道黏膜水肿,食道黏膜、胃黏膜水肿,发烧。

严重的病人昏迷,胸闷、胸痛、憋气。

天津、唐山地区的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西医大夫,都到那儿去集中抢救。

他们非常清楚是什么毒物引起的中毒。

但是这种毒物没有特效解毒药,只好对证治疗,呼吸困难的就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就输液。

对证治疗了两三天,所有的病人发热不退,胸闷、胸痛、憋气没得到缓解。

后来他们听说,北京中医学院有中医老师在这里给西学中班讲课,就开了一辆非常破的吉普车去找我们。

路上他们就介绍这次工厂失火,是一种什么什么毒物,很长的化学名字,中医书上没有记载。

这种毒用什么中药来解毒,我也没听说过。

我心想“这怎么办?

给他们喝点甘草水,绿豆汤?

这还不让人家西医抢救的专家们笑话:

原来你们中医大夫,就用这种方法来解毒啊。

”刘渡舟老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这个工厂是一个保密工厂,所以它的病人都没有向远处医院转,也许来不及转,几乎所有病人就在当地抢救。

搭了个大大的棚子,我们看了三四个病人,症状都是一样的。

刘老师在我耳边说了两句话: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老师不就是提示用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治疗吗?

马上就开方:

柴胡2000克,为什么呀,60个病人,2000克并不多吧,黄芩1000克,底下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

拿民工做饭的大铁锅煮药。

煮好之后,清醒的人都拿大碗灌,不清醒的人,就拿大的注射器往胃管里灌。

轻的病人,当天呕吐停止了,发烧退了;

昏迷最重的病人,第四天早晨清醒了,给我印象极其深刻。

那个小伙子就在火灾的中心,所以他中毒最厉害。

干净利索地抢救完这批病人,那个西医的负责人问我:

“你们中医看病有咒语,还是有口诀呀?

那天开方的时候,那个刘老师在你耳边口中念念有词,你们也没有进行更多的商量,你就把药写下来了,他口里念的什么呀?

”“啊哈!

他念得是《伤寒论》。

”“你能不能给我再念两遍?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

他说:

“你给我写下来,这怎么能够体现这两个方子能够治疗这种化学毒物的中毒呢?

“这方儿不能,但因为病人都有发热、呕吐;

胸脘的疼痛而且有压痛;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而且他们的舌苔是黄厚而腻的,舌质是红的,所以这是个痰热阻滞胸中,阻滞胸脘的症状。

”“中医老说我们西医大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证治疗,你看你们不也是对着几个症状吗?

“是啊,我们中医有时候也是对证治疗。

”所以我们不要笑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个事情过去好些年,那个中毒最重、昏迷时间最长的、在火灾中心的那位小伙子,几乎每年的春节都去北京看刘老师,说刘老是他的再生父母。

故事六:

桂枝汤

我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南方人,说的一口南方话。

我似懂非懂,听他的话,非得听好几遍。

我印象很深刻,56岁。

“大夫,我这个病不太好治,在你们医院治了三个月了。

我每天下午一到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要出一身大汗,汗要出到一件棉毛衫湿透了,一件衬衣也湿透了。

这个烘热汗出从三点钟开始,到四点钟汗就出完了,换了衣服裤子还能够继续工作。

我看他前面的病历,有养阴敛汗的、有益气固表的、有清里热的,我能想到治疗多汗的方法,前面的医生都用到了。

特别是我前面看病的那个医生,用了敛汗固表的方法。

我记得药味用得多,药量用得大,如麻黄根30克,浮小麦50克,锻牡蛎50克,分心木(就是核桃的隔膜)20克,金樱子30克。

我能够想到的所有收敛的药,所有敛汗固表的药,全用上了。

我心想:

这恐怕得有效,若没效的话,我也没有办法。

“老先生,你吃了上次这个方子怎么样啊?

“这个方子吃了一回我就不敢再吃了。

我上午吃完这个药,下午三点钟还是热。

过去我热完了,汗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工作。

可那天下午,倒是不出汗了,但热了一下午,一直到下班身上还是热,热得我心烦体躁。

汗没有出,衣服也没有换,但是我不敢再吃了。

“老先生,既然止汗不行的话,我给你发发汗。

”他愣住了,“大夫,我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没有一个大夫说要给我发汗的,他说这发汗行吗?

要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怎么办?

”他看着我太年轻,对我不太信任。

“那就找我的老师给您看。

那个时候,有些老大夫不出普通门诊,所以有的病人要找老大夫看病是很困难的。

他一听这个很高兴。

我开了三副桂枝汤,我那时候不太会用这个方子,我也没有告诉病人怎么吃。

拿了三副药之后,第三天他来了,说吃了这药什么感觉都没有,还是那样。

我就带着他去找胡希恕老师,胡希恕老师是当年东直门医院特别善用经方的老前辈,那时候他不出普通门诊,只在特殊门诊给一些高级干部看病。

我给他详细介绍了这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经过。

胡老看过方子,问病人这个方子怎么吃的。

病人支支吾吾,原来他根本没有吃。

胡老说,“你这样,每天就吃一回药,你不是下午三点钟烘热出汗吗,那你就在一点半左右吃一次药。

吃完之后多喝一些热水。

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一坐,衣服穿得稍稍厚一些,看能不能先潮潮的出一点汗,到了两三点钟看热得起来还是热不起来。

”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天。

开三副试试,这老头很高兴地走了。

第四天来了,特别高兴,“大夫,这发汗的方法还真不错,我头一天中午吃完这个药以后,喝了点水,身上潮潮的出了一点汗,根本就不用换衣服,到了三点钟该发热的时候,也没热起来,或者是热的劲不大,随后出的汗不多,我只把最里面的衣服换了。

到了第二天,比头一天的热更轻了,我觉得衣服不换就可以了。

到了第三天呢,就热得更轻了,根本就不用再换衣服了,这方子是有效的。

”好,又开三剂。

三个月以后,我从门诊调到病房。

有一天他找到我:

“上次你带我去找胡老看病,前前后后吃了六副药,从此以后不再烘热,不再出汗了。

可是最近又有一点汗,你看这个方子还能不能再用?

”我再给他开桂枝汤,原方6副。

“郝大夫,看来你们的工作经常变动,我吃完这个药以后若不复发,我就不再找你;

再复发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的。

”工作调动总会有轨迹,会有人知道吧。

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没再来找我。

故事七:

桂枝加葛根汤

我记得可能是1984年,我带着我们82级的同学在怀柔中医院实习。

一天晚上11点多,我已经睡觉了,在病房实习的学生回到宿舍里,把我叫起来,“老师,今天下午病房新收了个病人,现在病情很重,院长请你去看看。

”我把衣服穿好就去病房了。

这个病人从上午开始又发冷又发烧,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病人的头就往一边歪。

把她送到医院,实习学生在门诊给她做按摩。

按摩后,这边不痉挛了又往那边歪。

就把院长找去了,院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神经内科专家。

做了神经系统的检查,怀疑她有脑血栓形成的可疑,就以“脑血栓形成的早期?

”收住院了。

收住院以后,我们实习的同学对病人特别关心,一看她歪着脖子,就给她做按摩,一按摩又往另一边歪,反反覆覆歪来歪去的。

医院在她入院以后,给她输上清开灵,没想到清开灵输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双侧胸锁乳突肌都痉挛,项背部的肌肉也痉挛。

同学就按摩后脖子,按摩了半天还是不行,这样就折腾到了11点。

又发高烧到四十多度,这么痉挛着,眼睛还往上看。

院长年轻,也开始有点紧张。

他说去叫郝老师吧。

我到病房一看,病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

这个年龄得脑血栓的不多,她症状最明显的就是颈肩的肌肉痉挛,而且有发烧、怕冷这些表证的现象。

颅压不高,没有呕吐,有头痛,但没有剧烈的头疼,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太严重的病,就给她开了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40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实际上是桂枝加葛根汤,把芍药的量给加重了,主要是为了缓解肌肉痉挛,还有一些什么鸡血藤之类的,记不太清楚了。

让他们马上把这药煮给她吃了。

我建议把清开灵撤掉,因为她舌淡而不红,鼻流清涕,没有热象。

清开灵就是安宫牛黄丸注射液而逐渐改造成的制剂,它对于热证,痰热内蕴的证候有效,我觉得用它太凉了,用上一个多小时以后,整个颈部出现了肌肉的痉挛。

那院长立刻就把输液器给拔掉了。

开完方子,我回宿舍休息去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一上班,我就到病房去了。

这个病人盘着腿坐在床上,穿着高领衫在那里坐着,脖子也不转,但是不抽了。

我问:

“你怎么样了?

”她看见我居然笑了,“大夫,吃了你的药,大概三四十分钟左右,我的后背就像火烧的那么热,随后出了一身大汗,衬衣和背心都湿透了。

脖子就不抽筋了。

”“脖子不抽筋了,你怎么还这样待着呀?

”她说:

“我的脖子还疼。

”她把那领子一打开,这儿一条那儿一条,再加后面整个脖子都是皮下出血。

“你的学生揉的。

”实习医生是二年级的学生,按摩手法大概也不太到家,可是治病心切,说一痉挛就使劲捏,弄得皮下出血。

但是就这一副药,就吃了一次,汗出热退,痉挛缓解。

后来院长问我:

“郝老师,你看这病人出院诊断怎么写,不能诊断脑血栓,人家胳膊活动很好。

”“你就写病毒性感染性项肌痉挛吧。

”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颈椎病,是知识分子常见的一个证候,尤其是现在搞电脑的人,每天坐在电脑面前一个姿势不动,所以颈肩肌肉紧张导致头疼,颈椎病导致颈肩疼痛,甚至造成头痛和后头部疼痛。

桂枝加葛根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子。

我们怎么用呢?

我一般是这样,葛根30克,看情况,有时候少用一点就20克,不能低于2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白芍的量加大了,实际上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葛根。

主要是白芍和甘草配合起来,酸甘化阴,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痉挛。

炙甘草6-10克,生姜、大枣一般在治疗颈椎病、颈肩部肌肉紧张综合证时不太用。

而且我们还观察到这些人坐在那里不动,肌肉紧张,气血活动不流畅,特别容易受风、受寒,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电脑房都开冷气,所以都有风湿的问题,活动活动就舒服了,我就常常加一点祛风湿的药。

加哪两味药呢?

威灵仙10克、秦艽10克,气血失和以后,常常有津液不能滋润,血液运行有点不畅的感觉,所以我就又加上鸡血藤30克,养血疏络。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这个方子,你要是愿意的话,再加上一点大枣,或者加上一点生姜,这就是典型的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威灵仙、秦艽、鸡血藤的方子,对于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痉挛,有比较好的疗效。

很多人吃了这个方子之后,颈项部的肌肉痉挛就缓解了。

故事八:

麻黄汤

有一年,江西有一个矿区流感流行。

这批流感厉害,有一多半工人不能上工,严重影响了这个矿的生产。

江西中医学院分配到那里的两个老毕业生先用西药抗感冒没有效果,再用银翘散、桑菊饮,然后这些病人的症状反而都加重了。

他们两个就想,这病症怎么看怎么像麻黄汤证,恶寒、发热,全身疼痛,鼻流清鼻涕,可是在南方,能用麻黄汤吗?

上学的时候没见老师用过麻黄汤。

其中一个大夫不敢给别人用,煮完之后给他老婆吃,他老婆正发着高烧。

不敢给别人试,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