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5828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8木兰诗Word下载.docx

忠孝两全

【解析】对联要注意结构相对,词性相对,平仄相对。

根据横批中的“忠孝两全”,再结合下联可知上联主要为孝的方面,即替父从军。

“别具”可与“富有”相对,“英雄气概”可与“女儿情怀”相对。

故上联可写作:

替父从军别具英雄气概。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闻/爷娘/唤女声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木兰/不用尚书/郎

D.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C项朗读节奏的划分应为:

木兰/不用/尚书郎。

4.中国戏曲艺术底蕴丰厚、博大精深。

细细品味下面的《花木兰》选段,请你从思想感情(内容)或艺术特色等方面做简要欣赏。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您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卫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内容上:

刻画了女子的勤劳、能干、不比男儿差的好强精神以及卫国拼杀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气势激昂,富有乡土气息。

5.《红岩》这部小说中,渣滓洞的战友绝食的原因是什么?

在保护水源的斗争中,龙光华不幸牺牲,战友们给龙光华开追悼会和改善待遇的要求被特务拒绝。

【解析】1948年12月15日,在渣滓洞监狱里,一个悲痛的消息传到难友们耳中,新四军战士龙光华因不堪非人生活的折磨,惨死在狱中。

龙光华被折磨致死的消息通过“秘密联络通道”传遍全渣滓洞。

难友们悲痛难抑,经过商量,决定利用这件事,发动全狱难友,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对敌绝食斗争,争取改变狱中的生存条件。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__记功__

(2)当户理红妆__指女子的艳丽装束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8.选段中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

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9.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BCD三项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A项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3题。

木兰歌

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父旧羸病__瘦弱__

(2)易却纨绮裳__换__

(3)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__才__

(4)死战誓不渝__更改,改变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年老的父亲还被编入军籍,但是他体力逐日衰减。

(2)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早晨驻扎在雪山之下,傍晚宿营在青海湖的旁边。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重点词有:

隶(属于,这里指被编入、在……写着)。

(2)句中重点词有:

屯(驻扎);

傍(同“旁”,旁边)。

12.韦元甫在这首诗中高度赞扬木兰“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请你谈谈你对木兰的“忠”与“孝”两者关系的理解。

木兰从军,从小的方面说是孝顺父亲,为了父亲不去从军受苦;

从大的方面说是忠于国家,为了驱逐侵略者。

这两者在木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13.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木兰歌》和《木兰诗》的结尾方式有什么不同?

《木兰歌》的结尾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对木兰忠孝两全的赞颂;

《木兰诗》的结尾则以兔为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结尾的表达方式,然后分析不同即可。

阅读《木兰歌》,了解内容可知,“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对木兰忠孝两全的赞颂。

阅读《木兰诗》,了解内容可知,结尾则以兔为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参考译文】

木兰抱着织布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

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

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出征)。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

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瘦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从军,喂饱了马后穿上戎装踏上行程。

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

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

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

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

昔日是有志于功业的人物,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

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只能空自叹息而已。

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

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7题。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①。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②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①踟蹰:

徘徊不前的样子。

②盈盈:

仪态端庄美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出东南隅__方位,角落__

(2)但坐观罗敷__因为,由于__

(3)罗敷年几何__年龄__

(4)东方千余骑__多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秦家有一位美丽的女子,自家取名叫罗敷。

(2)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译关键词语。

好(容貌美);

名(命名,取名)。

冉冉(从容、渐进的样子)。

16.本诗第一段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罗敷的美?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从正面描写了罗敷的美。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通过人们的表现侧面突出了罗敷的美。

17.简析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美丽、机智、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

面对荒淫无耻的太守的要求,她断然拒绝,又很机智地夸耀夫婿,这显示出她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诗歌中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和人物语言来分析即可。

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等语句中可知,罗敷是一个美丽、机智、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

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观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儿,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

)“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

)“罗敷多大年龄了?

”(小吏回答:

)“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请问罗敷:

“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

“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

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有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

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

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孔雀东南飞(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8.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激发读者想象;

在构思上,也有统摄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解析】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19.诗歌第二段,是刘兰芝向焦仲卿的长篇倾诉,对于这段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由“十三”到“十七”年龄的列举,是古代诗歌惯用的“赋”的写法,不一定是年龄的实指。

B.“织素”和“裁衣”代指女工,“箜篌”和“诗书”反映着文化,从中可表现出刘兰芝的教养。

C.“守节”不同于封建礼教的守节,但也表现出刘兰芝对焦仲卿唯母亲命是从的怨恨之情。

D.兰芝“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的表白虽是违心之辞,但从中也可看出她所特有的刚强。

【解析】C项中“守节”指遵守官府里的规矩。

孔雀向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我既然担当不了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