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558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导学案.doc

学科高一地理

教师郦婷婷

学期2017第一学期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7

第二章 10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0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13

第1课时 13

第2课时 17

第3课时 22

第三节 大气环境 28

第1课时 28

第2课时 36

第3课时 41

第4课时 45

第5课时 49

第6课时 53

第7课时 58

第8课时 6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70

第1课时 70

第2课时 76

第三章 82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2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8

第1课时 88

第2课时 94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01

第1课时 101

第2课时 109

第四章 115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15

第1课时 115

第2课时 116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0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24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27

柯桥区钱清中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

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

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共同点

主要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

关系

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

联系

两者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3.太阳系和地月系

(1)太阳系

(2)地月系

①主要天体:

_________和月球。

②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________及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③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________________。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型:

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和所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

(1)表现:

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人类。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课堂探究】:

探究一“金锁链条件”是科学家给地球经过千百年环境演变后现有的、适宜生命生存的生态条件所起的名字。

正是因为有了“金锁链条件”,人类及其他所有生命体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

金锁链条件是指地球上拥有可供生命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等这些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

(1)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形,这对地球生命的孕育有何好处?

太阳目前年龄大约为45.7一年,处于中年期,这对孕育生命又有何好处?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主要有哪些?

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探究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奔月,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在21世纪的某个周末,地球上的人们也许会忘却一周的繁忙,搭乘便捷的“航天公共汽车”来到地球轨道上的空间中转站,乘坐定期发出的“地月班机”,到月球基地去旅游度假、探亲访友。

那时“月球村”就不再是梦想。

结合材料探究:

“月球村”需要创造的人类基本生存条件有哪些?

【随堂训练】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1级B.2级C.3级D.4级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据此完成第3~4题。

3.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与之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4.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答案:

1.A 2.B 3.C 4.A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说出太阳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波长:

范围在之间,分、、三部分。

3.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5.对地球的影响

⑴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⑵是地球、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

1.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主要类型

⑴光球层:

,活动周期为年。

⑵色球层:

、日珥。

⑶日冕层:

3.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黑子:

影响。

⑵耀斑: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通信。

⑶太阳风:

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课堂探究】

探究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判断A、B、C分别是什么光线区,哪一种光的辐射能力最强。

2.如何理解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的源泉?

探究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曾有专家预警2012年将出现太阳风暴。

美国国家科学院丹•贝克等科学家警告说,2012年太阳风暴可能严重影响人类。

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甚至连输电网络也出现局部瘫痪…这一幕是科幻片里常见的情景,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太阳活动有多种表现,其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和表现也有差异,如何区分?

⑵材料中涉及的太阳活动主要指哪一种?

它们的产生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⑶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再试举几个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例子。

⑷针对上述专家的“预警”,当时,一则关于“超级太阳风暴将在2012年爆发,届时地球将重回黑暗时代”的传闻在网络和民间流传,引起不少民众的担忧,甚至抢购蜡烛。

请评析此传闻。

【随堂训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2.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青藏高原②北疆③东北平原④成都平原,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太阳是对地球有重要作用的天体。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④与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源泉,其能量集中于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

据此回答5~6题。

5.当“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发射场的天气状况D.地球自转速度

6.“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

③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DACDBA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点。

3、通过本节的学习,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球的结构有较全面的认识

【课前预习】

1.地震波

(1)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震波的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共同特征

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3)应用:

利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不同和经过不用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和折射现象的性质,可以“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

2.地球内部圈层

(1)地壳

范围:

地球表面以下,以上的固体外壳。

特点(厚度变化规律):

(2)地幔

范围:

介于地壳和之间,即莫霍面至之间的圈层

上层地幔

分层

下层地幔

特点:

上地幔顶部的是的发源地。

岩石圈的范围:

(3)地核

范围:

地核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