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536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学基础_精品文档.ppt

药理学与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药物治疗学基础吴水芝珠海卫生学校2016-02-16第一节绪言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药物:

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绝大多数药物是能增强或减弱机体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

:

中药与西药定义上的差别?

按来源不同分类举例?

第一章第一章基础概论基础概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1.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2.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类管理。

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一般包括:

刚上市的新药;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以及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进行确诊等。

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大都属于如下情况:

感冒、发烧、咳嗽;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关节;鼻炎;营养补剂等。

处方药处方药药物治疗学:

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导入情景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治。

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医嘱:

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注射,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PO,一次0.1g,一日3次。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扑热息痛的用药目的、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扑热息痛的用药目的2、预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预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3、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概念:

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2、分类:

1)兴奋作用:

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如腺体分泌增加,脉博加快,酶活性增强等。

2)抑制作用:

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

如肌肉松驰,腺体分泌减少,酶活性减弱等。

第二节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药物作用的方式一)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局部作用:

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酒精皮肤消毒、局部麻醉、口服硫酸镁导泻等。

(2)吸收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镇痛作用等。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直接作用又称又称原发作用原发作用:

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如强心苷能选择性增强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如强心苷能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

心肌收缩力,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间接作用又称又称继发作用继发作用:

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

如强心苷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此的其他作用。

如强心苷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

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

强心苷强心苷3.选择作用包括选择作用及普遍细胞作用

(1)概念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此为药物的选择作用或选择性。

(2)特点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逐渐下降。

如尼可刹米在治疗剂量时可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剂量增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甚至引起惊厥。

毛毛果果芸香碱芸香碱正面效应正面效应负面效应负面效应治疗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预防疾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药物药物

(二)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但用药后,在产生防治作用(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但用药后,在产生防治作用(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但用药后,在产生防治作用(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但用药后,在产生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重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重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重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重性)1、防治作用:

、防治作用:

分类:

分类:

预防作用预防作用和和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概念:

概念:

预防作用预防作用是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是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举例?

举例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是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

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因治疗:

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治本:

消除治本:

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手术)致病因素(抗菌药,手术)对症治疗:

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对症治疗:

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治标治标:

改善疾病症状(发热、:

改善疾病症状(发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原则:

首选对因治疗。

但是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病因不清或暂时无根治原则:

首选对因治疗。

但是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病因不清或暂时无根治的疾病、一些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症状如高热、休克、惊厥等,采取对的疾病、一些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症状如高热、休克、惊厥等,采取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22、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v11、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937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100100多人死亡多人死亡19591959年年反应停事件反应停事件19601960年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NN炎(炎(SMONSMON事件)事件)v22、我国于我国于1989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

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

据相关部门统计,因为在医院用药比例较大,所以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大概为10%20%,其中死亡占0.24%2.9%。

药物哪种剂型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

根据其程度和性质不同可分为

(1)副作用)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治疗剂量时与防治作用同时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的时出现的同用药目的无关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的作用。

发生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发生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特点:

特点:

反应较轻,常导致可逆性的改变,停药后可消失反应较轻,常导致可逆性的改变,停药后可消失药物固有的,可减轻甚至避免药物固有的,可减轻甚至避免可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可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举例:

西地那非(万艾可,伟哥)举例:

西地那非(万艾可,伟哥)抑制腺体分泌口干松弛内脏平滑肌阿托品胃肠绞痛胃肠绞痛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腹气胀和尿潴留

(2)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

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A.药物药物剂量过大剂量过大或或体内蓄积过多体内蓄积过多;B.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C.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

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

急性急性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慢性慢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三致作用:

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三致作用:

致致突变、致癌、致畸胎突变、致癌、致畸胎。

真痛苦,我听不到!

海豹肢畸形海豹肢畸形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

于是,“反应停”被大量生产、销售,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每月的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

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的。

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经过媒体的进一步披露,人们才发现,这起丑闻的产生是因为在“反应停”出售之前,有关机构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致反应三致反应(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A.与药理作用、剂量无关,与药理作用、剂量无关,很小剂量就可发生,不易预知很小剂量就可发生,不易预知;B.过敏体质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过敏体质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C.常表现为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常表现为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预防:

一问二试三观察四备好抢救药品。

预防:

一问二试三观察四备好抢救药品。

【马上小结【马上小结1】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有关与药理作用有关?

多大剂量?

多大剂量?

可预知吗?

可预知吗?

副作用副作用有有治疗量治疗量可可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有有中毒剂量中毒剂量可可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无无无关,很小剂量无关,很小剂量即可即可不可不可(4)后遗效应)后遗效应宿醉现象宿醉现象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有效浓度以下时所以下时所残存的药理效应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效应)继发效应二重感染二重感染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6)停药反应)停药反应长期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突然停药使原有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

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

(7)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极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极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反应特别敏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

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

注意:

注意:

与过敏反应不同与过敏反应不同!

(8)药物依赖性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观上需连续用药的现象。

指长期使用或周期性使用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躯体状态。

一旦停药就会表现出主观不适症状,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药物依赖性分为两种类型药物依赖性分为两种类型:

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连续用药后突然停药,病人产生继续用药的强烈连续用药后突然停药,病人产生继续用药的强烈欲望,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求获得满足或避欲望,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求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

以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成为免不适。

以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成为“精神药精神药品品”躯体依赖性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又叫成瘾性又称生理依赖性,又叫成瘾性是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是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突然停药可产生很强的态,突然停药可产生很强的戒断症状(生理功能戒断症状(生理功能紊乱)。

紊乱)。

患者极度痛苦难以忍受,有不择手段的患者极度痛苦难以忍受,有不择手段的强迫觅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

因此,对强迫觅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

因此,对具有依赖性的具有依赖性的麻醉药品麻醉药品和和精神药品精神药品,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