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5289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

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

一、复习吹奏“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

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

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

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

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

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

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

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

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

2节课。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

激发学生

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

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

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

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

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

“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

(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

(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

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

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

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

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

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

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

欢迎我们。

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

(播放多媒体课

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

24 

x-|| 

恐龙的脚步声:

x-:

||

小鸡的叫声: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x- 

|x- 

|xx 

|xx 

xx|x-|x-||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

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课件)画

面:

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

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

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

请你们仔细观察第

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

(播放课件)

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

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

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

(最后两小节进行

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

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

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

来了?

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

另一组模仿先

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

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

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

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

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

只老虎》

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

课件、玩具棒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劳动最光荣》。

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

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叮.叮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嚓;

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

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

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有同学见过打铁吗?

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

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

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

24xxx|xxx|xxxx|xx||

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

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

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

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

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

(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同学们做得真不错。

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

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学唱《剪羊毛》

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

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剪羊毛节奏:

24x0|x0|xx|x0||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瞧!

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

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

会发出什么声音?

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

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

(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

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

(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

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

(3)集体跟琴唱谱。

(4)引导质疑。

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

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

(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

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

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

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

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

(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

主人公是谁?

(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

(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

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

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

(播放第一段歌曲)

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

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

(学生随乐哼唱)

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

(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

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

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

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

(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

(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

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片段录音)

是什么的叫声?

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请大家模仿一下。

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

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

(老师带领学生模仿)

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

(学生表演)

它们为什么会争吵?

请说一说。

(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

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白羊要回家。

(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

(生答要上山岗)

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

(跟琴唱第一、二段歌词)

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

(课件:

互不相让。

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

(全班唱一遍)

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

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

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

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

(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

(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

(羊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接下来我们玩游戏。

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

(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

(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你们能读出来吗?

(解决附点节奏)

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

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播放音乐。

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

(学生再唱一遍)

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

对了,掉进河里。

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对!

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

(出示歌曲)

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

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

(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

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

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

(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

(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

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

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

第五课 

小骑手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蒙古族。

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

(生答)

2、看一看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

出现小精灵:

“大家好!

我是草原小精灵。

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

”)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

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略)

3、学一学

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

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

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学生聆听

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

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

(双响筒、铃鼓)

(4)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

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

(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2 

6.i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

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