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517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题.doc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学年温州市高三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第I卷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这表明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B.中体西用C.君民共主D.道德救国高☆考♂资♀源€网

4.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⑤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⑧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观察上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

中美两国“国父”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

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

the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

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

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9.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

“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又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下列对这一著作的重大价值论述正确的是,它

A.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B.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

C.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0.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铁锄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11.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12.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革命委员会”的广泛建立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④

1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4.“价格革命”的后果之一是削弱了西欧封建主阶级,这是因为

A.固定地租贬值B.封建主奢侈享乐C.专制王权的腐败D.劳动者日益贫困

15.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6.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17.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

18.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19.“……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

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20.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A.重视经验积累B.重视定量分析C.重视科学实验D.直接服务生活

21.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

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w.w.w.k.s.5.u.c.o.m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22.□□□□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文中□□□□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3.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4.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②泰戈尔的《戈拉》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5.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第Ⅱ卷

本卷共3大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8分)社会组织方式和政权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的政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这表明,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