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4920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河南省非凡联盟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氨基酸的R基中不含铁元素,C项错误;

D、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或RNA,D项正确。

【点睛】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载体具有运输功能,抗体具有免疫功能。

3.利用颜色反应可鉴定特定的化合物,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出特定的还原糖

B.利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必须用到光学显微镜

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

D.甲基绿能将DNA染色,而不能将RNA染色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斐林试剂能用于鉴定还原糖,但不能鉴定出特定的还原糖,A项错误;

B、鉴定脂肪时,若使用的是待测样液,则向待测样液中添加苏丹Ⅲ,样液会呈现相应的橘黄色,不需要光学显微镜即可以观察,B项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能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项正确;

D、甲基绿与DNA和RNA的亲和能力不同,但甲基绿都能将DNA和RNA染成绿色,D项错误。

【点睛】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也不能确定检测的还原糖具体是哪种。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可以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B.内质网中至少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有无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所有植物细胞的重要区别

D.液泡和叶绿体中都含有色素,且都能吸收和利用光能

【答案】B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而不能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A项错误;

B、内质网为具膜细胞器,含有磷脂和蛋白质,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五种,因此内质网中至少含有C、H、0、N、P五种元素,B项正确;

C、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中心体,C项错误;

D、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和利用光能,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氧化分解。

5.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1和囊泡2包裹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B.若无其他细胞器的参与,则图示过程一般不能正常进行

C.囊泡1和囊泡2不属于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完成图示过程,细胞器3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囊泡发送到细胞膜,蛋白质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据图分析,细胞器1是核糖体,细胞器2是内质网,细胞器3是高尔基体。

【详解】囊泡1和囊泡2包裹的分别是较成熟的蛋白质和成熟的蛋白质,因此两者包裹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图示过程的正常进行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

囊泡1和囊泡2都属于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错误;

该过程中,细胞器3(高尔基体)接受了来自于内质网的囊泡,同时形成囊泡移到了细胞膜,因此其面膜机几乎不变,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详细过程,判断图中各种细胞器的名称,明确细胞内包括囊泡在内的所有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6.如图所示为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甲图所示的相同

B.乙图所示的是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无氧状态下丙图所示的运输方式不能进行

D.丙图中的ATP和B都可以重复使用

由图可知,甲图所示为自由扩散,乙图所示为协助扩散,丙图所示为主动运输。

【详解】AB、人体内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项错误、B项正确;

C、无氧状态下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ATP,C项错误;

D、丙图中的B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可以重复使用,但ATP不能重复使用,必须是不断的合成和分解,D项错误。

【点睛】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7.研究发现在高浓度淀粉保护下α-淀粉酶的耐热性很强,在适量的钙盐和食盐存在下,pH值为5.3~7.0时,温度提高到93~95℃仍能保持足够高的活性。

A.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溶液pH属于无关变量

B.当底物浓度较高时,94℃下α-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不会改变

C.α-淀粉酶的耐热性虽然很强,但该酶也不应在高温环境中保存

D.不同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

速率有可能相同

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最适宜温度或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或pH酶的活性都会降低,高温、强酸、强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丧失活性。

【详解】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溶液pH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

根据题意分析,在适量的钙盐和食盐存在下,pH值为5.3~7.0时,温度提高到94℃仍能保持足够高的活性,即空间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

α-淀粉酶的耐热性虽然很强,但高温不适宜其保存,即该酶应该在低温环境中,C正确;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同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有可能相同,D正确。

8.下图表示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⑧产生的CO2中的O全部来自于葡萄糖(丙酮酸)

B.过程①产生的[H]与过程③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

C.④⑦⑧三个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

D.图中的所有过程发生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由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⑥表示C3的还原,⑦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⑧表示呼吸作用第二阶段。

【详解】A、过程⑧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于葡萄糖(丙酮酸)和H2O,A错误;

B、过程①产生的[H]是NADPH,过程③产生的[H]是NADH,B错误;

C、④⑦⑧三个过程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三、一、二阶段,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C正确;

D、过程③的第一阶段和过程⑦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点睛】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的能量。

9.如图所示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从时期1到8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图中时期2染色质已变成空间结构稳定的染色体

C.图中时期3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并形成四分体

D.图中时期6到7在赤道板的位置不会出现细胞板

【答案】D

据图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其中1表示分裂间期,2表示前期,3表示中期,4、5表示后期,6、7、8表示末期。

【详解】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中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应该是从时期8到8,A错误;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空间结构才稳定,而图中时期2表示前期,B错误;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并形成四分体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图,C错误;

图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不会出现细胞板,D正确。

10.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

当机体内细胞发生癌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癌症患者体内处于衰老状态的红细胞不出现细胞核变大现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C.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受基因控制

D.癌症患者的正常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不会有新功能的出现

【答案】A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详解】A、癌症患者体内处于衰老状态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因而不会出现细胞核变大现象,A项正确;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

C、癌细胞的增殖受基因控制,C项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新基因表达,所以会有新功能的出现,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的细胞内也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以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11.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

将一包混有基因型为DD、Dd和dd的豌豆种子种在同一块试验田内自然繁殖一代,若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最不可能的是

A.3∶2∶1B.3∶4∶1C.9∶4∶3D.5∶2∶3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

Dd:

dd=1:

2:

1,因此子代中高茎:

矮茎=3:

1。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3:

1,让其自然繁殖,即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2/6×

1/4+1/6=1/4,因此后代高茎:

1,与题意相符,A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3∶4∶1,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4/8×

1/4+1/8=1/4,因此后代高茎:

1,与题意相符,B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9∶4∶3,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4/16×

1/4+3/16=1/4,因此后代高茎:

1,与题意相符,C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5∶2∶3,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2/10×

1/4+3/10=7/20,因此后代高茎:

矮茎=13:

7,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D

 

1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长翅与残翅、灰体与黑檀体是三对相对性状,依次由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

若雌性果蝇甲与雄性果蝇乙交配,子代中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和无眼雄性各占1/4,另外这四种表现型中均出现灰身长翅:

灰身残翅:

黑檀体长翅:

黑檀体残翅=9:

3:

1的现象。

根据上述信息(不考虑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断较为严谨的是

A.有眼对无眼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等位基因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C.雄性果蝇乙的体细胞中含有A、a、B、b、D和d基因

D.雌性果蝇甲和雄性果蝇乙的表现型均为灰身长翅无眼

根据后代中体色和翅形出现9:

3:

1的分离比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眼色在后代中的表现型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

【详解】A、只考虑有眼和无眼性状时,由于子代中有眼雌性:

有眼雄性:

无眼雌性:

无眼雄性=1:

1:

1,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

aa或XAXa×

XaY,即两亲本的表现型不同,等位基因A-a所在染色体不能确定,A错误;

B、根据灰身长翅:

1,所以等位基因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因雌性子代和雄性子代的这两对相对性状没有出现性别差异,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雄性果蝇乙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BbDdXaY,可见,雄性果蝇乙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A基因,C错误;

D、甲和乙均可能是有眼或无眼,D错误。

【点睛】注意根据亲本杂交后代眼色的表现型只能确定亲本为测交,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

13.某基因型为AABbXDXD的雌性个体内一个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如图所示。

A.该细胞应为次级卵母细胞,内含中心体

B.该细胞内出现B和b基因源于交叉互换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参与受精作用

D.该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据图分析,该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动物是雌性的,且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

该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XDXD,因此图中B、b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应该是第一极体,A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中B和b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B错误;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不能参与受精作用,C正确;

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是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够根据图示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有无、着丝点分裂等特点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判断等位基因出现的可能原因。

14.一个T2噬菌体的DNA双链被32P标记,其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T2噬菌体培养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即可标记其DNA

B.T2噬菌体侵染肺炎双球菌也可释放出DNA被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

C.N个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均被35S标记,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31P

D.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可表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氨基酸合成新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详解】A、T2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用培养基进行直接培养,A错误;

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

C、N个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均被35S标记,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这些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均含31P,C错误;

D、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可表明亲本DNA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不同的子代噬菌体中,故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D。

【点睛】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侵染其他生物。

15.请根据中心法则及其拓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V在宿主细胞中可通过逆转录或RNA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B.DNA转录可产生多种RNA,该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和C-G

C.转录和翻译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都需要运载工具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发生DNA复制与转录过程需要核糖体的直接参与

中心法则包括:

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和逆转录

【详解】A、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在宿主细胞中通过逆转录、DNA复制和转录传递遗传信息,不能进行RNA的自我复制,A项错误;

B、DNA转录可产生tRNA、rRNA和mRNA等多种RNA,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产物是RNA,所以该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和C-G,B项正确;

C、转录与翻译的模板分别是DNA和mRNA,都是核酸,翻译过程需要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而转录不需要运载工具,C项错误;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不需要核糖体的直接参与,核糖体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项错误。

【点睛】逆转录和RNA复制不能发生在正常的细胞中,只能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中。

16.下列关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往往育种年限较长

B.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

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获得新物种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详解】杂交育种能够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原理是基因重组,但是往往育种年限较长,A正确;

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B错误;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植株的幼苗,C错误;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形成的多倍体与物种之间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如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因此可以获得新物种,D错误。

1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可遗传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可得到新的基因型,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就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

D.某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完整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不变

生物的变异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正确;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

某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完整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不变,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D正确。

18.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包所隔形成湖泊I、Ⅱ,原湖泊中的某种鱼在两湖泊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需过程

B.湖泊I中的鱼A、B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

C.鱼A和C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D.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某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A项错误;

B、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湖泊I中的鱼A、B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B项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鱼A、C属于不同的物种,即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二者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是相同的,C项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D项错误。

【点睛】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1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

C.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有差异,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

D.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因为垂体向内环境释放较多的抗利尿激素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内有的物质可以运出细胞,而有些物质不能运出细胞,A项正确;

B、内环境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维持酸碱平衡,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B项正确;

C、每时每刻,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并非相等,致使内环境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项正确;

D、垂体向内环境释放较多的抗利尿激素会使内环境中渗透压降低,而不是升高,D项错误。

【点睛】温度、pH都不是恒定不变的,会出现上下波动。

20.图中c为肌肉,②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一肌肉接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4个神经元,肌肉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在a上双向传导

C.刺激b引起肌肉收缩也属于反射

D.②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神经肌肉接头。

【详解】A、图中有3个神经元,肌肉c既是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