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12.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4.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D.一二•九运动期间
15.从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军迅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的主力。
取得这一胜利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②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③以黄埔军校为基地创建了一支新型军队④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策应了革命军的行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
A.护国运动五四运动B.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C.五卅运动省港罢工D.五四运动省港罢工
1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8.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9.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20.人民解放军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D.渡江作战
21.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2.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护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①减少运动的阻力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③发展农村经济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2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25.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26.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8.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建设首位D.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一部分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6分)
31.(3分)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
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人们常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
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
32.(每小题2分,共6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华民族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结合史实指出巴黎和会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原因。
(2)标志“近代旧条约体系的瓦解,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新条约时代的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谈谈民族独立和民族发展之间的联系。
33.(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农村进行了四次生产关系变革。
指出其中三次正确的变革,并简述各自的历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34.(填空1分,每问2分,共5分)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的中心内容。
迈出中国工业近代化第一步的是运动。
1953年党和政府为发展我国工业,做了哪些重大决定?
结果如何?
35.(共7分)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其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以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分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回答:
(1)(2分)上述规定出自哪一部宪法?
谁颁布的?
(2)(1分)这是什么性质的宪法?
(3)(4分)列出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制订并颁布的几部宪法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至少三部),并指出中国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
36.(7分)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
——邓小平
请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有哪些经验?
37.(每小题2分,共6分)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
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它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回答: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38.(每问2分,共4分)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
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试就经济角度分析他们思想主张不同的原因。
39.(每小题3分,共6分)广东地区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广东出现了许多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重要历史人物,也发生了许多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事,试举出其中的人物和事实各三项。
(2)请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0.(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4月初,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以中共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材料2:
七律诗一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2)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年,你有何看法?
(3)诗中涉及的城市被誉为“虎距龙盘”之地,列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政权名称。
41.(共6分)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热点地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从50年代前的6国到2004年5月实现的25国;
从最初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
(2)(4分)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发展到25个成员国。
请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42.(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发达国家1987年产业结构
国别
产业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3%
第二产业
29%
38%
40%
第三产业
69%
60%
57%
——引自唐思文《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
材料2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
国家
统计年份
资金投入
贡献份额
劳动力
技术进步
中国
1952—1982
51
1946—1956
71
1952—1966
65
原苏联
1965—11975
63
——引自《国情教育读本》(东北师大出版社)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特点。
(2)分析材料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易错题”针对性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B
A
D
C
易错项分析:
1.答案:
B。
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核心词是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
选项A与《天朝田亩制度》没关系,选项C与《资政新篇》没关系,选项D用西方宗教文化来干扰。
2.答案:
关键在于正确区分《天朝田亩制度》的两个基本性质:
革命性和空想性。
革命性体现在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分土地;
空想性就是希望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3.答案:
A。
准确理解掌握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
4.答案:
D。
关键是要分清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5.答案:
B。
关键在于是否理解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在于没有触及封建制度,仅仅主张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6.答案:
A。
关键是准确理解掌握康梁维新思想主张与洋务派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7.答案:
关键是学生明确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对以清政府封建势力的态度是:
主张改革,但不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对清政府作了妥协。
8.答案:
关键在于明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清政府不可能独立自主进行外交,更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争取外交的胜利。
9.答案:
C。
明确《马关条约》所反映的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方式是资本输出。
10.答案:
关键是学生要注意到选项③与瓦德西的话的逻辑联系。
11.答案:
AC与孙中山的历史活动不相乎,D是发生在孙中山逝世之后。
12.答案:
关键是弄明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
题目中的选项B与选项C是重叠,选项B包容在选项C中。
13.答案:
AD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B选项错在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和科学”,强调的是培育民主和科学的意识。
14.答案:
主要是对“知识分子是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必然之路”的认识不够,对教材中无直接答案的综合归纳能力不够强。
戊戌变法没有工农群众参加,知识分子也没有认识到与工农结合;
五卅运动与一二•九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不是最早的内容,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学生就深入到工农中了。
15.答案:
关键要明确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发生在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的主力之后。
16.答案:
首先没有理解题干有两个核心词限制,一是直接反对日本,二是群众运动。
17.答案:
学生没有理解掌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领导,而思想上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是完成。
18.答案:
学生没有把握两个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和民主建设。
19.答案:
学生没有明确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与国民党军队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内在联系。
正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使中原地区防守力量薄弱,给刘邓大军展开战略反攻选择突破口提供了有利机遇。
20.答案:
关键是没有把握核心词“历史转折”。
21.答案:
本题解体的关键是明白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的代表团:
一是代表共产党代表团;
二是代表国民政府代表团。
22.答案: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了保护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任务是解决和改变土地所有权问题。
因此,选项中的“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错误的。
23.答案:
学生没有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
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实行的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个体经营制度。
24.答案:
学生首先未明确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主要有哪些。
25.答案:
一是正确理解农业合作化、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先后顺序;
二是选项D与史实不符;
三是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的私有制转变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6.答案:
关键在于学生没有明白衡量社会制度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7.答案:
一、学生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
二、学生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会议的内容不熟悉。
28.答案: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核心词是“工业建设”。
选项A与题干不符;
选项B是工业建设突飞猛进的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选项C与史实不符。
29.答案:
关键把握:
一是时间限制:
1953—1956年;
二是内容限制:
民主政治。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并制定了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
30.答案:
关键把握核心词“非公有制经济”。
二、非选择题
31.(3分)答案: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题的关键是一:
审题是抓住题干中的核心词“现代化(或工业文明)”;
二:
明确“现代化(或工业文明)”的含义是政治民主化以及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三:
把握时间限制是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
32.(每小题2分,共6分)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由此引发五四运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采取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历史证明:
民族独立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民族发展可以巩固民族独立。
分析:
学生丢分原因:
一是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表述不完整,仅仅答“巴黎和会”;
二是标志事件错误地答为“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学生没有正确区分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是学生缺乏运用历史知识正反论证民族独立与民族发展的辨证关系。
33.(6分)答案:
三次正确变革及作用
(1)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社道路。
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发展方向:
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正确的生产关系变革所指。
34.答案:
洋务运动(1分)。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分)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工业化的含义。
35.答案:
(1)(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
(2)(1分)资产阶级性质。
(3)(4分)《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总体趋势:
民主化进程逐步深入。
解题关键理解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有关宪法文件及其性质。
36.(7分)答案:
改革开放。
根据国情制定政策;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健全民主与法制等。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及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7.(每小题2分,共6分)答案:
(1)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2)台湾在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
(3)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掌握二战期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45年中国打败日本,台湾回归祖国。
分析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要与当今的国际政治形势联系。
38.(每问2分,共4分)答案:
基本观点:
戊戌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原因:
戊戌维新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新文化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中国人为争取实现民主政治,建设近代化国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探索,是近现代史学习的重点之一。
资产阶级代表反封建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本题解题时要紧扣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政治体制方面的内容。
39.(每小题3分,共6分)答案:
(1)人物:
①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
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
③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
事实:
①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
②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实现了与中共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③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在广州开始,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黄花岗起义、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1927年广州起义等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