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1140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行为主义与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ppt

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的产生,19301960年,新一代行为主义者出现,弥补了华生过于简单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对于S-R公式给予不同形式的修正。

即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新行为主义。

产生原因,1.早期行为主义发展的困难2.逻辑实证主义3.操作主义,从19131930年左右的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被称之为早期行为主义。

它坚持心理学只能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从19301960年左右的大约三十年期间,新一代的行为主义者出现了。

他们在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方面没有歧见,但对华生那种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或多或少存有异议,于是展开了自己的研究,试图加以改进、弥补,或者干脆转向不同的方向。

这一派被称之为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及斯金纳即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发展到新行为主义,反映了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迅速推向顶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早期行为主义的衰落为期不远了。

很显然,因为人脑的机能问题、意识问题等难以直接观察证实、研究而被排斥、被否定,这种做法不是过于武断,就是过于无知,心理学也因而变得非常简单,而这种客观的研究方法或原则本身也不免过于极端。

可以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在力图争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的同时,也妨碍了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进步。

华生把心理学变成没有“心理”或无“头脑”的心理学,不仅遭到了行为主义以外的其他派别的批评,在行为主义内部也引起不满。

例如早在1918年武德沃斯就提出了SOR公式,以纠正华生的SR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正是看到了这一根本缺陷,而在不同程度上修正和发展了早期的行为主义,并形成了各富特色的理论体系。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古斯里接近联想行为主义、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者既贯彻早期行为主义者的严格决定论和客观方法论的根本观点,又不像华生等人那样回避传统心理学的概念,只是对之加以行为主义的客观的解释而已。

他们既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的以行为而不以意识为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根本特征,又不像华生等人那样忽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这些是新行为主义的共同特征。

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到了20世纪20年代,实证主义已经从孔德的激进实证主义经马赫的经验实证主义发展到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仍然坚持它的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但也发展了可间接观察证实的原则,即一个不能被直接观察证实的命题,如能通过间接的观察或逻辑推理而证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逻辑实证主义通过来自维也纳集团的费格尔介绍给美国心理学界,颇受心理学家的欢迎。

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受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启发,冲破了早期行为主义因有机体内部因素不能直接被观察证实而不予研究的局限,使得面对而不是绝然回避意识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并得以作出不同程度的解释。

一些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和托尔曼都假设了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可直接观察的中介变量。

操作主义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一种哲学流派,它只不过是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产物,由美国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布里其曼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创立,旨在于以“操作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科学概念的精确定义。

在布里奇曼看来,科学概念既不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也不是一些其他别的东西,而仅仅是科学家自身的操作活动。

操作主义的影响,“概念仅止于一组操作,概念就是相应的一组操作的同义语。

”概念如此,命题亦如此,如果不能用可观察的操作来描述、证实它,则是虚假的、客观上不存在的,因而也不具有科学意义或价值。

最早将操作概念引进心理学的是心理学家史蒂文森和波林等人。

操作主义赋予行为主义者具有启迪意义的是,如果意识的东西、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操作定义来表达,那我们不惜接受它。

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在这一点上表明了他们操作主义的立场。

所以说“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代表理论: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赫尔逻辑行为主义,克拉克赫尔美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30年代至60年代间,其学习理论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

他认为建立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

这就是他所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

假设-演绎系统开始于假设,每个假设充分地完满地与一个逻辑系统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

如果结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简介,假设演绎体系,公理定理检验行为理论学习的性质:

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行为动力:

习惯强度:

刺激反应的联结力量内驱力:

需要状态,学习的性质:

刺激反应的联结赫尔依然坚持学习的联结观点,修改了SR的公式,使之成为SsrR的公式。

其中S为外在环境刺激,s为刺激痕迹,r为运动神经冲动,R为外部行为反应。

赫尔认为,外在环境刺激消失后仍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

该刺激痕迹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而该运动神经冲动最终导致了外部行为反应。

赫尔希望借这样的修改能回避心理或意识的作用。

学习的基本条件:

接近和强化原则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学习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化,便没有学习。

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行为的动力:

内驱力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赫尔认为假设演绎法是最有价值的发现科学事实的方法。

赫尔的假设演绎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引入定义系统;第二,选择一些最基本的、有经验研究概括出来的理论命题,来作为前提即公设;第三,从这些定义和公设中严格地推论出一系列详细的定理。

研究方法,评价,优点:

1、在理论上,赫尔建立了一个非常精确、详细的理论。

2、赫尔及其同伴所做的无数严密而生动的实验。

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精确的实验研究模型的标准,而且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学习问题的理解。

他的实验研究方式和结果对心理学做出了久远的贡献。

缺点:

1、他的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精细,简直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弄懂。

2、赫尔的方法过于特殊而且缺少概括性。

他的许多普遍的公设和参数往往来自于单一的实验情境中的少量动物行为研究,而他又将它们用来概括和说明一般动物的行为,这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令人生疑。

3、赫尔假定和推断了许多内部状态变量,如刺激痕迹等等,但这些假定状态或变量又难以被证实。

4、最后,人们批评赫尔,说他是一个还原主义者,他以动物的刺激反应来解说人类的意识等高级认知活动,犯了还原论的错误。

赫尔力图使心理学体系数量化,他的学习理论一度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学说。

主要著作有:

行为的原理:

行为理论导论(1943)、一种行为体系:

关于个体有机体的行为导论(1952)等。

著作,托尔曼(E.C.Tolman)193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一、托尔曼简介起初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化学。

毕业前夕读到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受此影响,决定放弃电子化学,进人哈佛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

霍尔特的学生。

读书期间曾去德国向考夫卡学习格式塔心理学。

1922年首次提出自己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正式提出目的性行为主义理论体系。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他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麦独孤策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想,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期,他深受勒温场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味道。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响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行为公式,即在刺激反应两个变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

这也是他的理论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

中介变量,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应公式过于简单,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符号学习论,托尔曼从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学习观点,提出了学习的符号理论,亦称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

其主要观点是:

有机体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一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即是认识符号及其意义。

为了证明自己关于学习的符号理论,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说明符号学习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1期待,期待是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

托尔曼认为,动物通过学习会形成对目标构的意义认识,表现出对目标物的预先认知或推测。

这种学习可以由三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因而也就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期待。

例如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验而产生的期待,称为记忆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称之为感知性期待(自由的鸡);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称之为推理性期待。

实验证明:

记忆性期待,埃利厄特的一个实验证实了记忆性期待学习。

他以白鼠为实验对象,安排白鼠走迷津。

在实验的前九天,安排白鼠渴着而非饿着走迷律,同时以水为目标一对象。

此时,白鼠的学习与一般动物的学习行为没有二样。

到第十天,安排它们饿着而非渴着走迷津,同时在出口处将水换为食物,此时白鼠走迷津的错误和花费的时间都显著上升,次日才恢复了先前的水平(如图)。

这表明,前九天的学习使白鼠形成了对“水”的记忆性期待,当第十天的食物与之不符时,白鼠的行为发生紊乱。

第十天开始形成的新的对食物的记忆性期待,又使白鼠的行为步上“正轨”。

白鼠的期待学习,实验证明:

感知性期待,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

他以猴子为被试,目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力。

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将香蕉放进两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进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个容器里的食物。

精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置屏障,并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的阻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搜索行为”。

可见,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不已。

(寻找香蕉),2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获得关于目的物和刺激情境的意义的过程,即位置学习。

为了证明这一点,托尔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该实验设置了一个十字形高架迷津(如图),将白鼠分成两组。

甲组或从S1出发,或从S2出发,但都得在c处往右转才能找到食物(F1或F2),此为反应学习组。

乙组或从S1出发,或从S2出发,但得视情况不同而在c处分别往右转或往左转才能获得食物(F1),此为位置学习组。

结果显示,乙组八只白鼠仅尝试八次就能准确通过迷津,而且连续几次均无错误;甲组八只白鼠没有一只能像乙组学得那么快而且其中有五只经过72次尝试仍然不能成功。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习得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