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694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8 大小:29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重点知识点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气相

土中的气体可分为两类:

与大气相连通的自由气体和与大气隔绝的封闭气体(气泡)。

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指标换算

 

1土的三相图

质量体积

ma=0气相Va

Vv

======================v

mmww======液相(水)======Vw

ms………………………….Vs

……固相(土颗粒)…

V-土的总体积,cm3或m3;

Vs-土的固体颗粒体积,cm3或m3;

Vv-土的孔隙体积,cm3或m3;

Va-土中气体体积,cm3或m3;

Vw-土中水的体积,cm3或m3;

m-土的总质量,g;

ma-土的气体质量,g;

一般ma约等于0;

mw-土中水的质量,g;

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g。

2、常用指标及定义

土粒相对密度Gs=ms/(ρw*Vs);

天然密度(湿密度)ρ=m/V;

干密度ρd=ms/V;

饱和密度ρsat=(ms+Vv*ρw)/V;

浮密度ρ,=(ms+Vs*ρw)/V;

含水量w(%)=mw/ms*100;

孔隙比e=Vv/Vs;

孔隙率n(%)=Vv/V*100

饱和度Sr=Vw/Vv*100

其中土粒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含水量是实测指标,其他是换算指标。

四、相关试验

(一)含水量试验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大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常用测定方法有: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碳化钙气压法、红外线照射法。

计算公式:

w(%)=(m-ms)/ms*100

其中w—含水量(%),m—湿土质量(g),ms—干土质量(g)。

本试验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含水量

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

0.3%

40%以上

≤2%

40%以下

≤1%

1、烘干法

烘干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适用于黏质土、粉质土、有机质土、砂砾土、冻土砂类土等。

实验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土50g,放入称量盒内,盖好盒盖,称质量,记录盒与土样质量;

(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恒温下烘干;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0.5~1小时即可)。

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4)结果整理,按含水量计算公式计算整理。

2、酒精燃烧法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量(含有机质的除外)。

(1)取代表性试样(黏质土5~10g,砂类土20~30g)放入称量盒内,称湿土质量。

(2)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

(3)点燃盒中酒精,燃至火焰熄灭。

(4)将试样冷却数分钟,按

(2)、(3)步的方法重新燃烧两次。

(5)待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盖好盒盖,立即称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6)结果整理。

3、其它测试方法

注意含有机质土的恒温控制,60~70℃;

干燥8h以上。

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测试时烘箱开始温度为105~110℃.

(二)密度试验

土的天然密度定义为:

ρ=m/V

测定密度的常用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灌砂法。

1、环刀法

1)使用于细粒土。

2)试验原理:

采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削土样,使土按环刀形状充满其中,侧环刀中土重,根据已知环刀的体积就可按定义计算土的密度。

3)实验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要状态的扰动土,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一薄层的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2)用修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桩,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

削去两端余土,使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量;

(3)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土合质量m1,准确至0.1g;

(4)结果整理

按下式计算湿密度:

ρ=(m1-m2)/V;

ρd=ρ/(1+0.01w)

式中:

ρ—湿密度(g/cm3);

ρd—干密度(g/cm3);

m1—环刀与土合质量(g);

m2—环刀质量(g);

V—环刀体积(cm3);

w—含水量(%)。

(5)精密度和允许误差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

2、蜡封法

1)本法适用于易破裂土和形态不规则的坚硬土。

2)试验原理:

将不规则的土样(体积不小于500cm3)称其自然质量(m)后,浸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土样被石蜡所包裹,而后称其在空气中重(m1)与在水中重(m2),并按公式计算土样密度。

3)试验步骤

(1)用削土刀取体积大于30cm3试件,削除试件表面的松、浮土以及尖锐菱角,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

取代表性试样进行含水量测定。

(2)将石蜡加热刀刚过熔点,用细线系住试件浸入石蜡中,使试件表面覆盖一薄层严密的石蜡,若试件膜上有气泡,须用热针刺破,再用石蜡填充针孔,涂平孔口。

(3)待冷却后,将蜡封试件再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

(4)用细线将蜡封试件置于天平一端,使其浸浮再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注意试件不要接触杯壁,称蜡封试件再水下质量,准确至0.01g,并测量蒸馏水的温度。

(5)将蜡封试件从水中取出,擦干石蜡表面水分,再空气中称其质量,将其与(3)中所称质量相比。

若质量增加,表示水分进入试件中;

浸入水分质量超过0.03g,应重做。

(6)结果整理

ρ=m/【(m1-m2)/ρwt—(m1-m2)/ρn】

其中ρwt—蒸馏水再t℃时的密度,准确至0.001g/cm3。

ρn—石蜡密度(一般可采用0.92g/cm3)。

(m1-m2)/ρn—蜡样体积

(m1-m2)/ρwt—蜡封试样体积

3、灌砂法

(1)本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实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用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宜采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试验步骤

1)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ρ0)及最佳含水量(w0)。

2)标定灌砂筒底部的锥体内砂的质量。

3)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ρs(g/cm3)。

4)现场测试步骤

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2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较粗糙时,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3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4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心孔凿洞。

注意收集完凿出的材料并及时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

称量取出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准确至1g。

5从挖出的材料中取代表性试样,放在吕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

6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装有符合质量要求量砂的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使灌砂筒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

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试,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7仔细取出试洞内干净量砂,留下次试验试再用。

8结果整理

按相关公式计算湿密度(ρw)和干密度(ρd),压实度K=ρd/ρ0*100%

9报告,干密度应准确至0.01g/cm3。

(三)相对密度(比重)试验

相对密度可以通过试验直接测定,即求出土在100-105℃下烘干至恒量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蒸馏水质量的比值。

国际上的定义是:

给定体积材料的质量(或密度)与等体积水的质量(或密度)的比值。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试验随土的粒径大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主要有以下试验方法:

比重瓶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浮称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其中粒径为20mm的土质量小于总质量的10%;

虹吸筒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其中粒径为20mm的土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0%。

1、比重瓶法

1)试验步骤

(1)将比重瓶烘干,将15g烘干装入100mL比重瓶内(若用50mL比重瓶,装烘干土约12g),称量。

(2)为排除土中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蒸馏水至瓶的一半处,摇动比重瓶,并将瓶在砂浴中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

(3)如系长颈比重瓶,用滴管调整液面恰至刻度,擦干瓶外及瓶内壁刻度以上部分的水,称瓶、水、土总质量。

如系短颈比重瓶,将纯水注满,使多余水分自瓶塞毛细管中溢出,将瓶外水分擦干,称瓶、水、土总质量,称量后立即测出瓶内水的温度,准确至0.5℃。

(4)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的温度与瓶、水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瓶、水总质量。

(5)如系砂土,煮沸时砂粒易跳出,允许用真空抽气法代替煮沸法排除土中空气,其余步骤同(3)(4)。

(6)对含有某一定量的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中性液体(比如煤油)测定,并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

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100kPa,抽气时间1~2小时(至悬液内无气泡为止),其余步骤同(3)(4)。

2)结果处理

(1)用蒸馏水测定时,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比重):

Gs=〔ms/(m1+ms-m2)〕*Gwt

式中Gs—土的相对密度;

ms—干土质量;

m1—瓶、水总质量;

m2—瓶、水、土总质量;

Gwt—t℃时蒸馏水的相对密度,准确至0.001.

(2)用中性液体测定时,按照下式计算相对密度(比重):

Gs=〔ms/(m3+ms-m4)〕*Gkt

m3—瓶、中性液体总质量;

m4—瓶、中性液体、土总质量;

Gkt—t℃时蒸馏水的相对密度,准确至0.001.

(3)本试验称量应准确至0.001g,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两位小数表示,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2.

2、浮称法

1)试验步骤

(1)取代表性试样500~1000g,彻底冲洗试样,直至颗粒表面无尘土和其它污物。

(2)将试样浸在水中一昼夜取出,立即放入金属篮,缓缓浸没于水中,并在水中摇晃,至无气泡逸出为止。

(3)称金属篮和试样在水中的总质量。

(4)取出试样烘干,称量。

(5)称金属篮在水中质量,并立即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准确至0.5℃。

2)、结果整理

按下式计算土粒相对密度(比重):

Gs=﹛ms/〔(ms-(m5-m6)〕﹜*Gwt

m5—试样和金属网篮在水中的质量;

m6—金属篮在水中质量;

Gwt—t℃时蒸馏水的相对密度,准确至0.001。

3)准确度及精密度同上。

3、虹吸筒法

(1)取代表性试样1000~7000g,彻底冲洗试样,直至颗粒表面无尘土和其它污物。

(2)将试样浸在水中一昼夜取出,晾干(或用布擦干),称量。

(3)注清水入虹吸筒,至管口有水溢出时停止注水。

待管不再有水流出后,关闭管夹,将试样缓缓放入筒中,边放边搅,至无气泡逸出为止,搅动时勿使水溅出筒外。

称量筒质量。

(4)待虹吸筒中水面平静后,开管夹,让试样排开的水通过虹吸筒流入筒中。

(5)称量筒与水的质量后,测量筒内水的温度,确至0.5℃。

(6)取出虹吸筒内试样,烘干,称量。

(7)本试验称量准确至1g。

2)结果整理

Gs=﹛ms/〔(m1-m0)-(m-ms)〕﹜*Gwt

m1—量筒加水的质量;

m0—量筒质量;

m—晾干试样质量;

Gwt—t℃时蒸馏水的相对密度,准确至0.01。

精度度和允许误差筒比重瓶法。

第二节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

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

粒度、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

土的级配指标Cu,Cc;

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

土的工程分类及命名,颗粒分析试验。

一、常用粒度成分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三角形坐标法。

二、土的工程分类及命名

(一)土的分类依据:

(1)土颗粒组成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

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

(3)土的划分

粒组划图

2006020520.50.250.0740.002(mm)

巨粒组

粗粒组

细粒组

漂石

卵石

粉粒

黏粒

土分类总体系图

(4)粗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

土的塑性图石以液限为横坐标、塑性指数为纵坐标构成的。

(5)土的成分代号,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二)巨粒土分类

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分类见下表:

巨粒土

漂(卵)石(其中巨粒土质量≥75%

漂石(漂石粒组>50%)

B

卵石(漂石粒组≤50%)

Cb

漂(卵)石夹土

(其中巨粒组质量占50%~70%)

漂石夹土(漂石粒组>50%)

BSL

卵石夹土(漂石粒组≤50%)

CbSL

漂(卵)石质土

(其中巨粒土质量仅含15%~50%)

漂石质土(漂石粒>卵石粒)

SLB

卵石质土(漂石粒≤卵石粒)

SLCb

(三)粗粒土分类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分类见下表:

分类

符号

砾类土

(其中砾粒组质量>50%)

砾(细粒组质量F>50%)

当Cu≥5,Cc=1~3时;

级配良好砾

GW

不同时满足Cu≥5,Cc=1~3时;

级配不良砾

GP

砾G>50%

(砂G≤50%)

细粒组质量占总质量的5%~15%

GF

细粒土质砾

50%≥F>15%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

GM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砾

GC

砂类土

(其中砾粒组质量<50%)

砂<50%

F<5%

级配良好砂

SW

级配不良砂

SP

含细粒土砂

(F=5%~15%)

SF

细粒土质砂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

SM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黏土质砂

SC

(四)细粒土分类

1)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细粒土,分类见下表:

土类

细粒土(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

高(低)液限粉土(粗粒组质量≤25%)

MH\ML

含砾(砂)高(低)液限粉土

(25%≤粗粒组≤50%)

砾粒>砂粒

MHG\MLG

砾粒<砂粒

MHS\MLS

高(低)液限黏土(粗粒组质量≤25%)

CH\CL

含砾(砂)高(低)液限黏土

CHG\CLG

CHS\CLS

有机质土

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高(低)液限黏土

CHO\CLO

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高(低)液限粉土

MHO\MLO

2)塑性图(详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1、细粒土:

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

(1)当细粒土位于A线以上时:

在B线以右,称高液限黏土,记为CH;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低液限黏土,记为CL。

(2)当细粒土位于A线以下时:

在B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MH;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ML。

2、含粗粒细粒土:

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

含粗粒细粒土应先确定细粒土部分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1)当粗粒组终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在代号后缀以代号“G”。

(2)当粗粒组终砂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砂细粒土,在代号后缀以代号“S”。

3、有机质土

(1)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黏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黏土,记为CLO。

(2)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记为M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下,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记为MLO。

(五)其它特殊土

四、土粒级配指标

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表示。

不均匀系数Cu反应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按下式计算:

Cu=d60/d10

曲率系数Cc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形状,按下式计算:

Cc=(d30)2/(d60*d10)

式中的d10、d30、d60—分别相当于百分含量为10%、30%、60%的粒径,d10

称为有效粒径,d30称为中间粒径,d60称为限制粒径。

一般认为:

(1)Cu<5时为均匀土,级配不好;

Cu>10时为级配良好的土。

(2)但是一般不能单独用Cu一个指标,而是要和Cc同时考虑,当同时满足Cu>5,Cc=1~3之间,为级配良好的土;

若不能同时满足,则为级配不良的土。

五、粒度成分分析方法

对于粗粒土,即颗粒大于0.074mm的土,可以用筛分法;

对于颗粒小于0.074mm的土,则可以用比重计法。

当土中粗细兼有,则可联合使用筛分和沉降分析法,对于粒径小而比重大的土,可用移液管法。

(一)筛分法

1、适用范围:

粒径大于0.074mm的土分析。

2、试验原理: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逐级较小孔径的一组标准筛子。

对于通过某一筛孔的土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小于该筛的孔径,反之,遗留在筛上的颗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大于该筛的孔径。

这样即可把土样的大小颗粒按筛孔径大小逐级加以分组和分析。

3、实验步骤

1)对于无凝聚性的土

(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m的筛。

(2)将大于2mm的试样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的各级粗筛。

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3)2mm筛下的土同样将试样从大道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

用摇筛机,一般振摇时间为10至15分钟。

(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个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5)筛后各级筛上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6)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

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2)对于含有黏土粒的砂砾土

(1)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将黏结的土团充分碾散,拌匀、烘干、称量。

(2)将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的瓷盆中,浸泡并搅拌,使粗细颗粒分散。

(3)将浸润后的混合液过2mm筛,边冲边洗过筛,直至筛上仅留大于2mm以上的土粒为止。

然后,将筛上洗净的砂砾风干称量。

按以上方法进行粗筛分析。

(4)通过2mm筛下的混合液存放在盆中,待稍沉淀,将上部悬液过0.074mm洗筛,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盆内浆液,再加清水,搅拌、研磨、静置、过筛,反复进行,直至盆内悬液澄清。

最后,将全部土粒倒在0.074mm筛上,用水冲洗,直到筛上仅留大于0.074mm净砂为止。

(5)将大于0.074mm的净砂烘干、称量。

(6)将大于2mm颗粒及2~0.074mm的颗粒质量从原称量的总质量中减去,即为小于0.074mm颗粒质量。

(7)如果小于0.074mm颗粒质量超过总土质量的10%,有必要时,将这部分土烘干、取样,另做比重计或移液管分析。

4、结果整理

5、注意事项

(1)要求各细筛及底盘内的土质量总和与原来所取2mm筛下试样之差不得大于1%,同样各粗筛及2mm筛下的土质量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2)筛分时,筛后总质量之差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